论转型期的审美教育实践

2014-08-19 03:03姬准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陶冶审美观转型期

姬准

(南阳理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论转型期的审美教育实践

姬准

(南阳理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在目前所处的社会转型期,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无限开放的创新能力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可以根据时代的变迁及时更新美育观念,选择多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心灵的陶冶,并进而培养其关于美的实践能力。使他们不仅能发现美、欣赏美,并且能够创造美。

商品化;美育;审美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主要手段,寓教于乐,以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并使其全面发展的教育。

20世纪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审美需要是仅次于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之下的一个层面。人关键在于他要不断优化自我,提升境界,塑造“性格的完整性”,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能够融汇、包容德育、智育、体育其它三个分支,“美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渗透在诸育之中,对诸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润物无声’的作用;而诸育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完善人格。”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教育功能,培养个性与才能全面和谐发展的完美的人,是美育的最终也是最高的目标。现在中国正值特殊的转型期,美育也随之进入了一个理念更新的重要时期。

一、转型期的特殊环境

转型期对美育提出了特殊要求,审美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是广大青少年,他们不具备清晰的辨认良莠的能力,极易在美丑善恶的混乱中迷失自己,借助各种可能的手段,寓教于乐,让他们在轻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最终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其既符合个性又适合普遍规律的审美能力,这对于广大青少年完整性格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艺术欣赏特有的心理渲泄、疏导、调节作用,教育青少年形成对生活的审美态度,培养健全的心理品质,就成为时代对美育提出的重要任务。

二、转型期美育的实践途径

商品化时代既为美育提出了新的迫切任务,同时也为美育的进行提供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条件。首先,高科技的发展为美育的实施开创了更多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者尽可以广泛利用各种高科技的成果充分研究青少年的接受心理,把美育与目前科技的飞速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手段。其次,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美的产物及美的形态,“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耳熟能详的术语不光标志着日前科技发展所达到的高度,而且也构成了新世纪美育的广阔背景。只要怀着一颗审美的心,善于发现,美是层出不穷的。美育要训练学生去寻找不同形态、不同特点的美,比较他们的异同,借助各种各样的对象,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审美心理,使他们最终形成独立的审美能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三、转型期美育的多元化

针对审美对象的多元化,美育可以多种多样。自然美育指通过对自然美,特别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而实施的美育。在人格结构方面,观赏自然美可以领悟人生、砥砺品格,于潜移默化之中确立高尚情操。在知识结构方面,观赏自然风光能够开拓视野,增广见闻,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在身体结构方面,观赏自然美能够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孕育出美好的自然情感。通过领略自然美,人们既可以得到外在形体的锻炼,又能够获得内在情感的陶冶。在审美结构方面,观赏自然美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增长审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社会美育是人类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向和美的规律,通过社会劳动,创造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伦理关系、文化氛围,并以之对社会成员施加影响,进行陶冶和教育。社会美育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首先是通过社会的文化设施进行审美教育;其次是通过建筑设计的艺术化、道路交通的规划化、各种公共场所的巧妙设计布置及商店橱窗陈列规范化来进行审美教育;最后是通过生活环境的绿化美化来进行审美教育。社会美育的主要功能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美育的唯一也是最高目的在于人,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尤其今天的青少年是明日国家建设的栋梁,他们将会把在教育中形成的审美观付诸今后的社会实践,所以美育不仅要教会学生依据美的规律来欣赏美,它的更深层次在于培养学生关于美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创新活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亲切和谐、动态平衡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可以被看作是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在目前所处的商品化时代,这种和谐的关系,真善美相互交融的世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尤其显的重要,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发展目标,也应该是我们的审美理想。

[1]席勒.席勒散文选.张玉能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58.

[2]李国春.大学美育教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12.

[3]蒋勋.天地有大美:蒋勋和你谈生活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4]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71.

G42

A

1005-5312(2014)17-0245-01

猜你喜欢
陶冶审美观转型期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从“涵养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树人”——听王安国教授谈“音乐教育的‘原点’问题”有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