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为了“大水缸”的清冽甘甜

2014-08-22 08:40李建通讯员徐寒雁李轶伟
浙江共产党员 2014年3期
关键词:婺城区金兰甘甜

文/本刊记者 李建 通讯员 徐寒雁 李轶伟

婺城:为了“大水缸”的清冽甘甜

文/本刊记者 李建 通讯员 徐寒雁 李轶伟

春寒料峭,雪花飘舞。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记者来到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金华100万市民的饮用水源,大部分区域都在沙畈乡境内。

乡党委副书记吴向阳递上一杯刚泡的茶。呷一口,顿觉温暖、香甜。

“咱们这喝的都是山泉水。整治后,水质越来越好。”吴向阳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了生存、为了发展经济,沙畈乡等地的畜禽养殖场、锯板厂一直难以彻底整治,畜禽粪便和生产生活垃圾成了“沙金兰”的主要污染源。为了金华“大水缸”的清冽甘甜,去年7月,婺城区提出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彻底破解“沙金兰”的污染难题。区主要领导深入库区听民意办实事;有关部门负责人进库区现场办公;相关乡镇党员干部则走村入户为群众答疑惑、解难题、化矛盾。

年近古稀的范洪法以前是沙畈乡赛畈村支部书记,整治开始时,老范刚动完手术在家休养。听说要治水,他坚持配合乡党委、政府到养殖户家做思想工作。老范在村里威信很高,看到他带病上门,养殖户都不忍拒绝:“老书记身体不好,还在为大家喝水的事操心,不容易。”养殖户虞明生说。很快,村里的养殖户在关停拆除协议书上签了字。

为了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婺城区又着手引导农民产业转型。区农林局派出专家进驻沙畈乡,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毛竹、油茶、香榧、水果等种植业;为有意向搬迁到山外发展的养殖户和锯板加工厂做好产业对接;鼓励山民异地搬迁,到山外创业,实现下山脱贫……

能为保护饮用水源作贡献、产业转型也能得到帮助,就这样,去年7月至9月,95家养殖场、49家锯板厂和4家采砂场全面关停、拆除,“沙金兰”整治告捷。

长湖是金华江(婺江)自然形成的古河道,上世纪80年代之前,长湖水清如镜,风景优美。在城市化进程中,长湖连接婺江的出水口被堵,上游陆续建起了染化厂、农药厂、化肥厂等污染企业,长湖几乎变成了令人作呕的“垃圾湖”。群众要求整治的呼声不容忽视。婺城区下定决心:就拿最难啃的“硬骨头”长湖“开刀”。而且,把长湖作为2014年2月下旬浙江省五水共治现场会观摩点之一,以倒逼治水的推进。

硬仗开打,整个春节期间,婺城区上上下下都在为此忙碌着。在乾西乡治水现场,记者看到:原先遮天蔽日的水葫芦、垃圾遍布的湖岸都已清理干净。乡党委书记戴忠余告诉记者:湖底的淤泥也挖了不少。这些淤泥挖出来后,变废为宝制成了砖。首期清淤估计不少于10万立方米。春节期间,劳力缺乏,每天都有八九十名乡、村干部,带领党员、群众奋战在治水一线。

尽管已初见成效,但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流域截污纳管、周边违建点的“三改一拆”、河道保洁等。

婺城区委书记陈晓表示:按照长湖治理的目标,2014年底,流域整体水质基本消除劣V类;至2015年底,流域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在75%以上,流域生态良性循环;至2016年,流域基本达到III类水质。

猜你喜欢
婺城区金兰甘甜
多面的绘画者——我心目中的鲁迅
郑红建作品赏析
脆弱一分钟
事茶十五年 甘甜自知
金华市婺城区水果产业结构现状及对策
万有引力定律
婺城区:上墙公开代表信息
享受退休后奉献余热的甘甜
完美火炬手
愚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