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2014-08-23 08:18李瑞祥邵红能
科学24小时 2014年5期
关键词:金属空气物质

李瑞祥 邵红能

>>英国版《氧》剧照:拉瓦锡夫妇做实验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公式】

A+B=C+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A和B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C和D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指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被称为“物质不灭定律”。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经过反复实验,得到的结果始终一样。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当时,这一发现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后,这一定律才得到世人的公认。

1774年,拉瓦锡做了焙烧锡和铅的实验:把精确称量过的锡和铅放在曲颈瓶中,然后加热使锡、铅变为灰烬。结果发现,加热前后物体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可是随后,他发现金属经煅烧后质量却增加了,他分析可能是由于金属结合了瓶中部分空气的结果。实验过程中打开瓶子时,有空气“冲”了进去,瓶子和金属煅灰的总量增加了,而且所增加的质量与金属煅烧后增加的质量恰好相等,这证明金属肯定是结合了瓶中的部分空气。由此,拉瓦锡对燃素说开始产生了怀疑。

正当拉瓦锡困惑的时候,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造访了巴黎。他将聚光镜能使氧化汞分解的实验告诉了拉瓦锡,这对拉瓦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和直接的启发。他马上重复做了普里斯特里的实验,并从氧化汞中分解出了比普通空气更为助燃、助呼吸的气体。

最初,他把这种气体称为“上等纯空气”,直到1777年才正式把它命名为“氧”。此后,拉瓦锡又对氧化汞的合成与分解做了更精确的定量实验,结果证明金属变为煅灰(氧化物)并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氧化合的反应,即:金属+氧=煅灰,根本不存在燃素说的信奉者们长期坚持的“金属-燃素=煅灰”之说。

无可辩驳的事实不仅彻底推翻了燃素说,而且证明了物质虽然在一系列化学反应中改变了状态,但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拉瓦锡用精确的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小链接】

燃素说:化学史上解释物体燃烧的一种学说,产生于17世纪,是种错误和受局限的科学理论。这种观点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这种微粒既能同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也能以游离的方式存在。这种火微粒构成的火的元素就是“燃素”,而燃烧是一种分解过程,物质燃烧时释放出燃素。

猜你喜欢
金属空气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工业金属Ⅱ个股表现
早晨的空气真的好吗
金属美甲
金属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