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革命”对女性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

2014-08-25 16:01秦露馨
职业·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女性促进作用革命

秦露馨

摘 要:本文以莎菲和林道静为解析对象,比较《莎菲女士的日记》和《青春之歌》中对女性爱情意识的描写,从以她们为代表的中国女性的感情历程和对待爱情态度的变化着手,论证革命对女性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女性 思想解放 促进作用

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丁玲用其独特敏锐的女性视角,为我们呈现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莎菲女士面对爱情时的思考与挣扎,细腻真实地诠释莎菲女士充满了女性解放思想,渴望被人真正地理解,追求灵肉合一的内心世界,使一个自尊、热烈、敏感的莎菲形象跃然于纸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莎菲式爱情是别具一格的,又是具有广泛代表意义的。但是在革命的初期,即使时代截然不同了,但是封建制度还是限制住了中国女人的爱情,莎菲的抗争是苍白无力的,她的美好愿望仅通过个人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

《青春之歌》作为文学史上十七年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一部典型的革命爱情小说。此时的中国女性在继承五四新思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去审视自己。小说中,作者让林道静的思想从小资产主义到无产阶级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依靠个人,而且是通过社会这个大集体的变革产生的对其加以正面的指引。本文着重于对莎菲与林道静的爱情观比较研究,反映革命对女性思想解放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作者丁玲在一开始就在莎菲的身边安插了苇弟这一角色,无疑苇弟在莎菲心中是有重要地位的,他能在莎菲寂寞孤单时给予慰藉。在《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并没有遇到独立且有苇弟性格的男性。但是从余永泽身上仿佛也能看到苇弟的影子,他们注重的只是女方表面的情感,无法填补她们内心的空虚,只能用盲目的付出表现真挚。在传统的爱情模式角色设置中,女性作为男性的性消费对象出现总是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是由消费主体——男性的意念所控制的。当一个男性愿意为你付出,你不接受便是不知好歹。现代女性思想的解放,使那时的一些新女性有了对爱情本身的追求,而这是与同时代人表面认同的社会规范相背离的,随即苦闷与压抑便相继产生。

后来莎菲被凌吉士颀长的身躯,白净的面庞,薄薄的嘴唇,柔软的头发倾倒了,她深深地陷入对他的迷恋中不能自拔,关注他的一言一行。可是深入接触后,莎菲的幻想破灭了——那近乎完美的躯体里竟然寄生着一个卑劣肮脏的灵魂,自私自利,贪图肉欲的享受,她陷入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中无法释怀。林道静眼中的余永泽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层层褪去了虚伪的外壳,林道静清楚地看到了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自私冷酷,使他们的感情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在此之前莎菲和林道静的感情历程不谋而合,这也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女性普遍的生存状态。鲁迅笔下最后为爱情走向绝路的子君,曹禺笔下面对无望爱情苦苦挣扎的繁漪,庐隐笔下最后飘零而去不知所往的露莎……那些渴望爱情的女子们,她们的个人情欲与世俗观念的尖锐对立。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社会中,她们如同“苦恼的夜莺”,无助地悲鸣,呐喊,苦苦寻找着通向自由的出路,却一次次遍体鳞伤。

但是当“革命”的浪潮再次掀起时,林道静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巨变。她遇到卢嘉川等共产党人,被他们所从事的革命事业所吸引。并对卢嘉川产生了深深的依恋,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流露,这也加快了她与余永泽的决裂进程。后来卢嘉川被捕牺牲,林道静在痛苦后依然重新踏上革命的征途,并在江华的引导下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二、新女性的救赎

1.自由是理性和温柔敦厚使然

林道静其实与莎菲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他们都遇到了一个仪表堂堂、具有骑士色彩的男人,并且为之痴迷,然后在看清他自私平庸的资质之后毅然选择离开。莎菲抛弃了凌吉士,林道静抛弃了余永泽,颠覆了中国传统模式中“弃妇”的观念。可同样是走出家门,追求自我,莎菲只是从压抑的环境中抽离,跌进了迷茫的谷底。而林道静却是从“狭小的个人天地”到“广阔的革命斗争生活”发生了质的转化。

会出现这样的天壤之别,内因或许是林道静与莎菲的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存在巨大差异,莎菲从小生活在一个备受宠爱的环境中,敏感、高傲的个性只让她面对失败的爱情时,只会沦落在个人狭小天地里自怜自艾,孤独苦闷。而林道静的成长之路可谓命途多舛,这使她多了一份兼具燕赵女子豪爽之气和江南女子文雅细腻的双重气质,足以让她可以承受住挫折的重重考验,用积极的心态勇敢地面对令她失望透了的爱情,并且走向社会。

而这个社会能否让女子走出去?这便是外因。在莎菲所处封建时代,大部分人还是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女性,莎菲的追求让她处于妇女传统道德、封建伦理的对立面,周围的人仿佛都伸出双手试图将她拽下世俗的深渊,她孤立无援,只能拼命地垂死挣扎,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与此同时,莎菲没有将自我和社会结合起来,她幷没有意识到女性解放不仅仅是女性自身的问题,只有进行整个社会的改革、力争社会的发展,女性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而林道静处在正在革命的社会,虽然称不上美好但相对于莎菲所处的时代还是多了些曙光与希冀。她对感情的取舍、对爱情的向往也是与她对革命事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革命为林道静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每次遇到挫折时总会出现帮助她的人,让她的思想能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纳,也随之被引导地更加成熟。她不失为一个幸运的女人,但这也可以说是在当时社会形态中催生出的必然。

如果说莎菲对爱情的恍然大悟是开始知道何为“爱”,而林道静则是确定如何追求这样的“爱”。在面对与旧我的诀别时,在准备踏出关键的那一刻,莎菲和林道静都炙热又犹豫不决,倔强又顾恋反复,斗争又温情主义,两位作者都真实地反映了女性在面对爱情时曲折、纠结、痛苦的心路历程。

2.勇敢是理性制约下的一种镇定和智慧

谁说林道静不是一个疯狂的女子呢?她的叛逆与莎菲一脉相承。她说:“我宁死也不做他们那些军阀官僚的玩物。”这是她对新时代女性婚姻观的大胆宣言。她也在一个风雨飘渺的革命时代里四处求职,尽管处处碰壁,但从未打消过她“独立生活,要到社会上去做一个自由人”的想法,连余永泽都感叹她是一匹难以驯服的小马。但凡给她一个机会,她一定会选择离开狭隘的公寓,去更广袤的世界实现自身价值。面对爱情,林道静初次见卢嘉川时,也立刻被他那娓娓而言的谈吐和潇洒旷达的举止吸引得一改平日的矜持和沉默。她对所从事危险的发传单工作甚至没有一丝惶恐,也在被捕时冲动地想逞英雄“杀身成仁”。endprint

林道静的疯狂与不羁其实一直潜伏在她的心底,但并没有像莎菲一般肆意地发泄出来,她受到了共产党人卢嘉川、江华等人的影响,看到了真理的光芒照亮了前方的路,潜移默化地把疯狂化为了对革命的赤诚。这样的转变是时代使然,也可以说是改革给她提供这样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对莎菲来说是不存在的。

三、女性思想解放的两个典型形象

从莎菲到林道静,我们看到了一条中国女性从觉醒反抗到最终争取到社会地位的艰难道路。我们也必须承认,即使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也并不意味着她女性意识的真正张扬,如果社会的根本制度不变,女性难以获得经济地位,作为被豢养者,个人的解放也是纸上谈兵。莎菲与林道静将其在各自时代中具有先锋思想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不能责备莎菲的逃避就是失败,被传统思想左右,男性永远是女性的轴心,女性摆脱不了“从父从夫从子”的卑微地位。而莎菲摒弃了这种糟粕思想,彰显了女性对尊严的追求和渴望,她终究会对陷入迷惘的大众有所启发,这是有极大价值的。我们也不能偏激地认为林道静的爱情观是完美的,把她当做有极端觉悟的人来崇拜。公平地说,林道静之所以最初为革命做出的一些“疯狂”举动,可能是把对革命者的敬与个人的爱混淆在了一起,而且对卢嘉川的崇敬爱慕占据了更大的比例。作者杨沫在叙述时也不避讳林道静精神上对男性的依附。

但是换个角度看,林道静终究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惧的凡人,当她舍弃了本来充裕的环境,抛弃了深爱她但庸俗不堪的丈夫,远走高飞,投身于革命中去实现真正的自我。它向世人展现了一种新取向,走出家门的知识女性在社会革命的洪流中以独立姿态与恋人并肩站立并共同战斗。从莎菲和林道静两位有代表性的女性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革命”无论是通过改变社会对女性产生间接影响,还是直接的政治的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女性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

一个是幽谷兰花,遗世独立。一个是高枝腊梅,傲霜斗雪。莎菲们或许永远也成为不了林道静,对革命不会有超越爱情的觉悟;林道静们或许也理解不了莎菲内心对爱情燃烧的激情,莎菲和林道静,这20世纪女性话语流变史中的两个典型形象在关于女性思想解放这个命题中相互区别又彼此印证。

参考文献:

[1]丁玲.丁玲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杨沫.青春之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宋建元.丁玲评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5]彭淑芬.丁玲小说的嬗变[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6]老鬼.母亲杨沫[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女性促进作用革命
论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yslt2r的促进作用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