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12年载文被引情况分析

2014-08-28 00:47庄晓琼谭春林胡俊荣
关键词:篇数学科分类资助

庄晓琼, 谭春林, 成 文, 李 玲*, 胡俊荣

(1.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广州 510631; 2.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广州 510631)

创刊于1956年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为《学报》)是我国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入选2008版、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本文利用中国期刊网“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检索功能,分析《学报》在2008—2012年载文被引情况,包括被引论文篇数和次数、被引论文作者、被引论文年代、被引论文基金资助情况及学科范畴、引用期刊情况等,以期为《学报》的发展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以2008—2012年《学报》共20期(不含增刊)所刊载的551篇论文(不包括简讯、投稿指南等非论文信息)为研究对象,在“中国引文数据库”的“被引刊名”中输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布时间选择“2008—2012”,被引时间选择“2008—2013”,资源范围选择“全部期刊”,匹配选择“精确”,对检索出的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本次统计数据截止至2014年5月1日.

2 结果和分析

2.1 被引论文篇数与次数

由表1可见,《学报》在2008—2012年间共发表论文551篇,被引用过的论文328篇(59.53%),单篇平均被引3.95次;2009年被引率最高(71.81%),2010年的论文被引率已接近2008年的被引率.在被引论文中,单篇被引最高为41次;被引1次的篇数最多(123篇),但其被引次数只占总被引次数的9.48%;被引1~3次的论文共227篇,占总被引篇数的69.21%,其被引次数占总被引次数的28.06%(表2);被引10次以上的论文仅27篇,占总被引篇数的8.23%,但其被引次数占总被引次数的37.55%.

表1 2008—2012年《学报》载文被引情况统计

Table 1 Statistics on the citation of articles of the journal(2008-2012)

年份年发文量被引篇数被引率/%被引次数单篇平均被引次数2008996666.674106.2120091107971.813494.4220101067066.042974.2420111166455.171672.6120121204940.83741.51合计55132859.531 2973.95

表2 2008—2012《学报》载文单篇被引情况

Table 2 Statistics on the single citation of articles of the journal (2008-2012)

被引频次篇数被引次数被引频次篇数被引次数1123123122242711421322633399142284197619238512602024061696212427128425125854028256910903313310440391391155541141

由此可见,《学报》发表论文的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未被引论文所占的比例较高,说明《学报》仍需要多吸引优质的稿件,增加高被引论文的篇数和提高稿件的单篇被引次数,才能更好地提高总被引次数.

2.2 被引论文年代分布情况

2008—2012年被引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见表3,论文在发表当年被引次数逐年增加(从5次增加到了11次),论文在发表后的2~4年达到了被引用的峰值,与苏联学者柯果塔特可夫所得出的文献峰值大约在文献问世后的2~4年的结论相符合[1].依此类批,2011、2012年所刊发论文的被引峰值可能出现在2013—2015年.由此看出,《学报》利用好“中国期刊网”的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可缩短论文的出版时滞,以增加论文的影响力.

表3 2008—2012年《学报》逐年被引次数统计

2.3 被引论文基金资助情况

表4给出了2008—2012年《学报》所刊发的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被引情况,可以发现,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论文的被引数占当年被引篇数的比率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56.06%上升到2012年的79.59%),被引次数从2008年的48.53%上升2012年的75.68%;2008—2012年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论文的刊发率从2008年的57.58%上升到2012年的84.17%,可见,增加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论文刊发数量与刊物的学术水平提高相关,也提高了刊物的被引率.

2.4 被引论文学科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2]对《学报》被引用的论文进行学科分类,共涉及29个一级学科、86个二级学科.由表5可知,被引用篇数排前5的一级学科依次为数学、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分别占总被引篇数的21.04%、18.29%、12.80%、10.37%和9.15%,此5个一级学科的被引总篇数已占总被引篇数的71.65%;被引次数排前5的一级学科依次为生物学、化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数学,分别占总被引总数的20.12%、16.04%、15.50%、13.11%和10.64%,此5个学科的被引总次数已占总被引次数的75.40%,其余学科论文的总被引篇数相对比较分散;按单篇平均被引次数计算,地球科学和经济学的单篇平均被引次数分别为9.14次/篇和8次/篇,远远高于其他一级学科的单篇平均被引次数.

表4 基金论文被引情况Table 4 Statistics on the citation of the supported funds of the journal (2008-2012)

注:括号内的数据为对应于表1的相应项的百分数;当一篇论文有多项基金资助时,按最高级别基金统计.

表5 2008—2012年《学报》被引论文一级学科分类

Table 5 The first-grade subject distribution of articles of the journal (2008-2012)

序号一级学科被引篇数被引次数1生物学(12)602612化学(6)422083地球科学(4)222014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2)341705数学(10)691386经济学(5)131047计算机科学技术(5)30818管理学(1)8389物理学(7)173610农学(3)632

注:括号内数据为被引论文所属的二级学科数,表中仅列出前10位.

表6给出了《学报》被引论文二级学科被引次数排名前十的情况,被引篇数最高的是环境工程学,其次是地理学和动物学,第三是植物学;被引次数最高的是地理学,其次是环境工程学,第三是植物学;旅游经济学的被引篇数不多,但被引频次排第四,经分析发现,它的单篇平均被引次数最高(13.6次/篇),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的就是旅游经济学的论文,由此可见高被引论文所做的贡献.

2.5 高被引论文情况分析

由表7可见,论文的刊出时间是影响其被引用次数的因素之一,在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16篇论文中,2008年8篇、2009年3篇、2010年4篇、2011年1篇.其中2011年的那篇论文为特约综述,该文刊出后,在2012年就被引用了16次,体现了学术质量高的综述所带来的影响力.从二级学科分类来看,地理学、环境工程学、植物学的篇数最高(3篇),其次是有机化学(2篇),其中有4篇为交叉学科.

表6 2008—2012年《学报》被引论文二级学科被引次数

Table 6 The citation frequency in the second-grade subject of articles of the journal (2008-2012)

序号二级学科被引篇数被引次数1地理学171302环境工程学251273植物学15914旅游经济学5685有机化学8606动物学17597分析化学10518数学分析12469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94310物理化学942

注:表中仅列出前10位.

2.6 引用期刊分布

加菲尔德指出:专业期刊的自引率应在20%左右.2008—2012年《学报》自引101次,自引率偏低,仅7.79%,引用《学报》的刊物种类较多,引用较分散,相对比较集中的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学位论文引用《学报》19次,华东师范大学的学位论文引用《学报》12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的学位论文引用《学报》11次,华中农业大学的学报论文引用《学报》10次,西南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的学位论文和《食品科学》引用《学报》9次.

自引率偏低反应了《学报》所报道内容的延续性和连贯性需加强,他刊的引用较分散表明《学报》所报道内容学科较分散,这与表5所体现的情况是一致的.

表7 2008—2012年《学报》论文被引频次前10名Table 7 The top 10 cited articles of the journal (2008-2012)

3 讨论

学术质量是刊物的命脉,而刊物的被引情况是体现该刊学术质量的方法之一,通过以上分析,《学报》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1)密切关注优势学科建设,加强高被引论文的篇数.《学报》的被引论文篇数有所增加、学术质量有所提高,但《学报》高被引论文篇数偏少.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和环境工程学等,由表5和表6可知,我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如数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的学科优势在《学报》刊发论文中有所体现.我校物理学科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光学)、4个博士点,《学报》需进一步吸收该学科更多的优质稿源.为此,《学报》必须进一步加强与校内外专家学者的联系,紧紧抓住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力争优质稿源.

(2)注重培养年轻作者,形成稳定的作者队伍.我校现有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在这些学科学习的研究生在学期间绝大部分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完成相关学术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导师的学术水平.《学报》应注重培养这部分年轻作者队伍.当然,加强与硕、博士生导师的联系也是非常关键的,这有助于形成《学报》稳定的作者队伍.导师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延续性,他们所带的学生开展研究有较好基础,论文的质量有保证.

另外,每年新入职的教师要成为《学报》作者队伍的后备力量,《学报》应加强自身的宣传,如继续争取在新教职工培训中设置与《学报》相关的课程.

(3)关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资助的科研论文.由统计分析可知,《学报》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被引率较高,而高被引论文中,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也占较大比例,由此可见,《学报》应密切关注学校科研项目的情况,加强与基金项目(特别是省级以上基金项目)研究人员的联系.这些项目立足于科研的前沿,影响力较大.《学报》应密切关注科研进展,可优先、加急刊发这部分科研基金论文,以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4)做好特色栏目的建设.从2013年开始,《学报》改为双月刊,根据学科内容重新做了栏目的设置,增加了化学工程、材料科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栏目.《学报》自2011年第1期开始开设“特约综述”栏目,得到了学校各学科带头人的大力支持.《学报》应继续加大力度,做强做大特色栏目.

(5)充分利用优先数字出版平台,缩短出版时滞,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保证论文的时效性,更好地体现科研成果的价值,增加《学报》对优势学科的吸引力[4].2010年,“中国知网”实现优先数字出版.该平台可实现“单篇定稿出版”、“整期定稿出版”和“录用稿出版”,而“录用稿出版”是科研成果实现最短时间发布的途径.由于人员、经费等问题,《学报》目前选择的是“整期定稿出版”,没充分发挥优先出版平台的作用.可见,这是《学报》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而言之,《学报》应坚持自身的刊物特色,要以发展性的眼光办刊,做精做强,不要一味追求短暂的利益.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以学科特色办刊,《学报》的质量将逐步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从而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邓跃刚.关于“最大引文年限”[J].情报学刊,1986(1):18-22.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3745—2009[S].学科分类与代码,2009.

[3] 秩名.华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Z/OL].(2011-10-08)[2014-05-15].http://www.scnu.edu.cn/scnu/ScienceResearch/scienceResearch.jsp?code=4).

[4] 庄晓琼,李玲,成文.优先数字出版应对策略调研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7):92-95.

猜你喜欢
篇数学科分类资助
健康促进视角下社区花园支持性环境营造研究
——以澳大利亚莫斯维尔社区花园为例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模式研究
审计学成为一级学科可行性研究
中医药信息学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国际航空空间摘要》(International Aerospace Abstracts,简称 IAA)2015年上半年按 IAA 类别收录的内容介绍在40行以上的篇数情况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基于学科分类下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应用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