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测土配方“3414”试验

2014-08-30 20:23石丽芬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配方施肥效益玉米

石丽芬

摘 要:摸索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太平乡玉米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采用氮磷钾肥料不同用量的配比,为今后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学参数。

关键词 玉米;配方施肥;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探索贵州省松桃县黄泥土亚类及黄泥土属的土壤,种植玉米的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为玉米高产、优质,提供科学施肥依据,2011年,按照县土肥站“3414”肥料试验方案要求,在太平营乡永红村杨正林家责任地里实施该试验,具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海拔402 m,土壤为黄沙壤,面积1 568 m2。

1.2 试验材料

玉米品种临奥1号。肥料:尿素(N≥46%),磷肥(P2O5≥12%),氯化钾(K2O≥60%)。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为3因素4水平,处理为14个社区,设2次重复,共28个社区,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施肥方案进行。肥料的配比及用量见方案设计表1。

1.4 试验经过

小区面积30 m2,区与区之间以30 cm沟为界,重复间45 cm沟为界。4月8日肥球育苗,4月21日移栽。

每社区栽128株。磷、钾肥一次性施入作基肥;5月6日第1次施肥,按尿素用量的50%施用,结合中耕除草,6月8日第2次施肥,用尿素的50%施用,结合培土。5月14日、6月12日用杀虫双防治玉米螟各1次,于8月15日组织验收。

2 结果与分析

2.1 肥料用量不同与玉米生育期和出叶速度的关系

本试验从生育期和出叶速度的记载结果来看,变化不是很大。从生育期看,施氮区拔节比无肥区和无氮区提前4 d;抽穗比无肥区和无氮区提前4 d;成熟比无肥区和无氮区绿叶数多3~5片,因而氮肥施用区千粒重比无肥区、无氮区增高。

2.2 肥料用量不同与玉米经济性状的关系

经济性状变化,从表2看出,无肥区和无氮区,株高、茎粗、穗长、行粒数及千粒重都低于各个处理区,氮肥是性状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茎粗看出,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粗,千粒重也是如此。

2.3 肥料用量不同与玉米产量的关系

从表3得出,肥料配方和用量的不同对玉米产量形成较大的影响,氮肥的作用明显,当磷钾肥施用适中时,增加1个水平的氮肥产量上升很明显,3处理区增加1个水平的氮肥产量比不施氮的2处理区产量,增加118.95 kg,增产28.3%;当氮肥增加到2水平的第6处理区产量比不施氮的2处理产量增加141.18 kg,增产33.5%,同时,比施氮1水平的增产4.1%。当氮施用增加到3水平的第11处理区产量与施氮2水平的第6处理基本持平,在玉米生产中氮肥用量达到2水平用量就可以了,多施造成浪费增加成本。

从氮肥利用率看,当磷、钾配比适中,增施氮肥到1水平第3处理氮肥利用率为61.14%;增加氮肥到2水平第6处理区,氮肥利用率为33.71%;施用3水平氮肥11处理区,氮肥利用率为24.57%;氮肥利用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在玉米种植中,要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即采用2水平的氮肥用量。

磷肥,当氮钾肥比例适中,磷肥施用1水平第5处理区比未施磷的第4处理区增产2.4%,当磷肥增加到2水平第6处理区比未施磷肥处理区增产1.2%,比施磷1水平减产1.2%,当磷肥增加到3水平第7处理区,产量低于0水平及所有处理,说明磷是富有的,只要氮钾施用量比例适中,磷肥施用应选用1水平。

钾肥,当氮磷肥施用比例适中,施钾1水平的产量比未施钾肥增产12.6%,上升到2水平增13.7%,再上升到3水平产量反而下降。在本试验中,肥料效应最大的是氮肥>钾肥>磷肥。本次试验产量最高的是5处理区,肥料采用N2P1K2配比,其次是第11处理区肥料采用N3P2K2配比。说明在本玉米生产片区,土壤中磷含量是富足的,3种肥料都应采用2:1:2水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只施用磷钾肥第2水平的第2处理与无肥区比较增产幅度明显,增产率达29.4%,采取合理配方的5处理区,比无肥区和无氮区分别增74.7%、35.1%。

2.4 肥料用量不同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从表4得出,玉米在生产中合理平衡施肥相当重要,也是投入与产出的关键,5处理与13处理在产量上每667 m2相差16.7 kg,但在投入上5处理比13处理多投入34.3元,而增加的16.7 kg产量值是30元,反而减少4.3元的经济效益,呈负增长。在本试验中肥料效应最显著的是氮肥,其次是钾肥。

综上所述,在松桃县黄泥土亚类及黄泥土属的土壤,玉米种植区,每667 m2施尿素22 kg、普钙25 kg、氯化钾20 kg的肥料配方,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结合化肥深施,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

(责任编辑:赵中正)

摘 要:摸索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太平乡玉米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采用氮磷钾肥料不同用量的配比,为今后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学参数。

关键词 玉米;配方施肥;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探索贵州省松桃县黄泥土亚类及黄泥土属的土壤,种植玉米的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为玉米高产、优质,提供科学施肥依据,2011年,按照县土肥站“3414”肥料试验方案要求,在太平营乡永红村杨正林家责任地里实施该试验,具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海拔402 m,土壤为黄沙壤,面积1 568 m2。

1.2 试验材料

玉米品种临奥1号。肥料:尿素(N≥46%),磷肥(P2O5≥12%),氯化钾(K2O≥60%)。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为3因素4水平,处理为14个社区,设2次重复,共28个社区,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施肥方案进行。肥料的配比及用量见方案设计表1。

1.4 试验经过

小区面积30 m2,区与区之间以30 cm沟为界,重复间45 cm沟为界。4月8日肥球育苗,4月21日移栽。

每社区栽128株。磷、钾肥一次性施入作基肥;5月6日第1次施肥,按尿素用量的50%施用,结合中耕除草,6月8日第2次施肥,用尿素的50%施用,结合培土。5月14日、6月12日用杀虫双防治玉米螟各1次,于8月15日组织验收。

2 结果与分析

2.1 肥料用量不同与玉米生育期和出叶速度的关系

本试验从生育期和出叶速度的记载结果来看,变化不是很大。从生育期看,施氮区拔节比无肥区和无氮区提前4 d;抽穗比无肥区和无氮区提前4 d;成熟比无肥区和无氮区绿叶数多3~5片,因而氮肥施用区千粒重比无肥区、无氮区增高。

2.2 肥料用量不同与玉米经济性状的关系

经济性状变化,从表2看出,无肥区和无氮区,株高、茎粗、穗长、行粒数及千粒重都低于各个处理区,氮肥是性状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茎粗看出,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粗,千粒重也是如此。

2.3 肥料用量不同与玉米产量的关系

从表3得出,肥料配方和用量的不同对玉米产量形成较大的影响,氮肥的作用明显,当磷钾肥施用适中时,增加1个水平的氮肥产量上升很明显,3处理区增加1个水平的氮肥产量比不施氮的2处理区产量,增加118.95 kg,增产28.3%;当氮肥增加到2水平的第6处理区产量比不施氮的2处理产量增加141.18 kg,增产33.5%,同时,比施氮1水平的增产4.1%。当氮施用增加到3水平的第11处理区产量与施氮2水平的第6处理基本持平,在玉米生产中氮肥用量达到2水平用量就可以了,多施造成浪费增加成本。

从氮肥利用率看,当磷、钾配比适中,增施氮肥到1水平第3处理氮肥利用率为61.14%;增加氮肥到2水平第6处理区,氮肥利用率为33.71%;施用3水平氮肥11处理区,氮肥利用率为24.57%;氮肥利用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在玉米种植中,要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即采用2水平的氮肥用量。

磷肥,当氮钾肥比例适中,磷肥施用1水平第5处理区比未施磷的第4处理区增产2.4%,当磷肥增加到2水平第6处理区比未施磷肥处理区增产1.2%,比施磷1水平减产1.2%,当磷肥增加到3水平第7处理区,产量低于0水平及所有处理,说明磷是富有的,只要氮钾施用量比例适中,磷肥施用应选用1水平。

钾肥,当氮磷肥施用比例适中,施钾1水平的产量比未施钾肥增产12.6%,上升到2水平增13.7%,再上升到3水平产量反而下降。在本试验中,肥料效应最大的是氮肥>钾肥>磷肥。本次试验产量最高的是5处理区,肥料采用N2P1K2配比,其次是第11处理区肥料采用N3P2K2配比。说明在本玉米生产片区,土壤中磷含量是富足的,3种肥料都应采用2:1:2水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只施用磷钾肥第2水平的第2处理与无肥区比较增产幅度明显,增产率达29.4%,采取合理配方的5处理区,比无肥区和无氮区分别增74.7%、35.1%。

2.4 肥料用量不同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从表4得出,玉米在生产中合理平衡施肥相当重要,也是投入与产出的关键,5处理与13处理在产量上每667 m2相差16.7 kg,但在投入上5处理比13处理多投入34.3元,而增加的16.7 kg产量值是30元,反而减少4.3元的经济效益,呈负增长。在本试验中肥料效应最显著的是氮肥,其次是钾肥。

综上所述,在松桃县黄泥土亚类及黄泥土属的土壤,玉米种植区,每667 m2施尿素22 kg、普钙25 kg、氯化钾20 kg的肥料配方,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结合化肥深施,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

(责任编辑:赵中正)

摘 要:摸索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太平乡玉米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采用氮磷钾肥料不同用量的配比,为今后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学参数。

关键词 玉米;配方施肥;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探索贵州省松桃县黄泥土亚类及黄泥土属的土壤,种植玉米的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为玉米高产、优质,提供科学施肥依据,2011年,按照县土肥站“3414”肥料试验方案要求,在太平营乡永红村杨正林家责任地里实施该试验,具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海拔402 m,土壤为黄沙壤,面积1 568 m2。

1.2 试验材料

玉米品种临奥1号。肥料:尿素(N≥46%),磷肥(P2O5≥12%),氯化钾(K2O≥60%)。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为3因素4水平,处理为14个社区,设2次重复,共28个社区,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施肥方案进行。肥料的配比及用量见方案设计表1。

1.4 试验经过

小区面积30 m2,区与区之间以30 cm沟为界,重复间45 cm沟为界。4月8日肥球育苗,4月21日移栽。

每社区栽128株。磷、钾肥一次性施入作基肥;5月6日第1次施肥,按尿素用量的50%施用,结合中耕除草,6月8日第2次施肥,用尿素的50%施用,结合培土。5月14日、6月12日用杀虫双防治玉米螟各1次,于8月15日组织验收。

2 结果与分析

2.1 肥料用量不同与玉米生育期和出叶速度的关系

本试验从生育期和出叶速度的记载结果来看,变化不是很大。从生育期看,施氮区拔节比无肥区和无氮区提前4 d;抽穗比无肥区和无氮区提前4 d;成熟比无肥区和无氮区绿叶数多3~5片,因而氮肥施用区千粒重比无肥区、无氮区增高。

2.2 肥料用量不同与玉米经济性状的关系

经济性状变化,从表2看出,无肥区和无氮区,株高、茎粗、穗长、行粒数及千粒重都低于各个处理区,氮肥是性状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茎粗看出,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粗,千粒重也是如此。

2.3 肥料用量不同与玉米产量的关系

从表3得出,肥料配方和用量的不同对玉米产量形成较大的影响,氮肥的作用明显,当磷钾肥施用适中时,增加1个水平的氮肥产量上升很明显,3处理区增加1个水平的氮肥产量比不施氮的2处理区产量,增加118.95 kg,增产28.3%;当氮肥增加到2水平的第6处理区产量比不施氮的2处理产量增加141.18 kg,增产33.5%,同时,比施氮1水平的增产4.1%。当氮施用增加到3水平的第11处理区产量与施氮2水平的第6处理基本持平,在玉米生产中氮肥用量达到2水平用量就可以了,多施造成浪费增加成本。

从氮肥利用率看,当磷、钾配比适中,增施氮肥到1水平第3处理氮肥利用率为61.14%;增加氮肥到2水平第6处理区,氮肥利用率为33.71%;施用3水平氮肥11处理区,氮肥利用率为24.57%;氮肥利用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在玉米种植中,要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即采用2水平的氮肥用量。

磷肥,当氮钾肥比例适中,磷肥施用1水平第5处理区比未施磷的第4处理区增产2.4%,当磷肥增加到2水平第6处理区比未施磷肥处理区增产1.2%,比施磷1水平减产1.2%,当磷肥增加到3水平第7处理区,产量低于0水平及所有处理,说明磷是富有的,只要氮钾施用量比例适中,磷肥施用应选用1水平。

钾肥,当氮磷肥施用比例适中,施钾1水平的产量比未施钾肥增产12.6%,上升到2水平增13.7%,再上升到3水平产量反而下降。在本试验中,肥料效应最大的是氮肥>钾肥>磷肥。本次试验产量最高的是5处理区,肥料采用N2P1K2配比,其次是第11处理区肥料采用N3P2K2配比。说明在本玉米生产片区,土壤中磷含量是富足的,3种肥料都应采用2:1:2水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只施用磷钾肥第2水平的第2处理与无肥区比较增产幅度明显,增产率达29.4%,采取合理配方的5处理区,比无肥区和无氮区分别增74.7%、35.1%。

2.4 肥料用量不同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从表4得出,玉米在生产中合理平衡施肥相当重要,也是投入与产出的关键,5处理与13处理在产量上每667 m2相差16.7 kg,但在投入上5处理比13处理多投入34.3元,而增加的16.7 kg产量值是30元,反而减少4.3元的经济效益,呈负增长。在本试验中肥料效应最显著的是氮肥,其次是钾肥。

综上所述,在松桃县黄泥土亚类及黄泥土属的土壤,玉米种植区,每667 m2施尿素22 kg、普钙25 kg、氯化钾20 kg的肥料配方,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结合化肥深施,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配方施肥效益玉米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棉花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
日光温室甜瓜配方施肥研究
烟后稻肥料配方筛选试验示范
最饱满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