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高山植物园入口迎宾文化景观展示区设计思路

2014-08-30 20:45胡秀文张水泉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6期

胡秀文 张水泉

摘 要 太白高山植物园通过一系列园林手段的运用,门口引人入胜,更好地招引了游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关键词 太白高山植物园;迎宾文化;景观展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太白高山植物园所在地为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南滩实验苗圃全部范围。20世纪90年代,国家的林业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停止采伐天然林、职工分流、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国家天保工程的启动,对林业行业、特别是苗圃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禁伐天然林、保护天然林,大大增加了苗木的需求量,社会上苗木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南滩苗圃适时提出了“转变观念、开放经营,服务天保、面向市场,横向联合、多种经营,苗圃兴旺、职工富裕”的经营思路。在公益林建设、天保工程等营林造林事业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南滩实验苗圃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珍禽异鸟竞相鸣和,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结合当前林业系统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利用森林资源走生态开发道路的大好形势,结合太白县当地已成规模的旅游资源格局,太白林业局计划将育苗和产业发展并举,利用现有苗圃建设太白高山植物园,重点抚育、生产、驯化和展示太白地区濒危及珍稀保护性植物资源,同时,开发森林旅游资源。

植物园入口是一个植物园的门面,大门及大门内外的景观很重要。一般大门可代表着该园建园的时代,有浓厚的时代感。该区域的设计要使人在入园前就有很美好的印象,同时对园区的内部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该区域位于整个园区的北侧,分区占地面积为

3.28 hm2,整个区域地势呈北低南高的狭长形,高程范围在1 576.77~1 601.13。进入园区的4 m宽主道路为原有混凝土道路,道路由北自南将本区域基本均分为东、西两块场地,道路东侧场地大都高于道路,承台地状自北向南逐渐抬高,目前主要作为营养钵育苗田,道路西侧场地除部分低于道路的育苗田外,基本呈沟壑状,分布有溪流、杂木林,道路两侧场地内均分布有呈片植状的大规格云杉。

规划将该区域分为3个功能分区,分别是“入口区”、“森林文化景观大道”、“迎宾展示区”。

1 入口区

该区域位于园区最北侧,占地面积为0.34 hm2,由园区前广场(面积为850 m2)、“五松迎宾”造型的园区大门、配有刻字景石环岛的园区内广场(面积为900 m2)、以及生态停车场(面积为1 200 m2,可提供40个标准车位)组成,区内场地以石材、植草砖和混凝土硬化铺装为主,结合广场上的树阵、雕塑等形成开敞大气的园区入口空间等。

2 文化景观大道

该区域是连接入口景观区与服务管理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及两侧文化景观展示区,面积为0.53 hm2,其中主道路为宽度4 m的混凝土硬化道路,沿道路西侧设置宽度为2 m的人行木栈道,起到人车分流的作用,木栈道材料采用园区风倒木等木料就地取材加工,营造自然野趣的步行感受。沿道路两侧布置有体现森林文化的雕塑作品,同时,布置介绍园区建设及科普作用的宣传栏(板)等,让游客在进入园区的过程中对整个园区有较为全面的理性了解,为进一步参观游览或学习提供一个基础印象。

森林文化是本项目有别于其他植物园的重要特征之一,该区域作为整个园区文化立园理念的集中展示区,主要通过不同形式来体现森林文化的两种内涵,一种是通过大量造型逼真的圆雕作品和宣传展示栏板来展示技术领域的森林文化内涵特点,如培育技术、造林技术、采伐技术、相关法律法规、森林计划制度及森林利用习惯等;另一种是艺术领域的森林文化内涵,它主要反映人对森林的情感、感性的具体作品,如诗词、雕刻、绘画、建筑等,此类内容主要通过遍布于园区的刻字景石、艺术雕塑、景观小品等来展示。

3 迎宾展示区

为更好地体现园区的品质感,规划中将文化景观大道两侧场地改造为迎宾展示区,在道路两侧现有的大型云杉组团内适当片植适生时令地被花卉和太白特色花卉如杜鹃、紫斑牡丹等植物,形成植物群落组团的景观效果,其中利用人行木栈道穿行其间,为游人直接参与体验园区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利用这块园地作为展示太白特色花卉品种的平台,在铭牌上注明花卉的名称的同时在园区的游客中心提供相应的花卉盆苗或种子销售供游客选择,即增加了游客的游览趣味,又增加了园区的经济收入。

该区域占地面积为2.4 hm2,规划改造面积为0.98 hm2,作为进入园区的第1个集中种植展示区,植物品种以花卉和灌木群为主,利用文化景观大道分为东、西2个组团部分。

西侧组团部分利用入园主道路右侧整体地势较低的特点围绕现有的大云杉布置飘带形式的模纹组团景观区,由于地势的高差很容易形成鸟瞰的效果,该区域景观组团命名为“七彩花带”,采用的造景植物品种主要有:郁金香、宿根福禄考、大花萱草、鸢尾、羽衣甘蓝、金娃娃萱草、马兰、地被菊、金光菊、万寿菊及荷兰菊等。

东侧组团部分整体地势呈台地状,在区内利用现有外围针叶林和局部大规格云杉、油松等苗木结合地势人工堆砌微地形,其间修建人行漫步栈道,营造自然式的植物群落组团景观,该区域命名为“锦绣花径”,所用造景植物品种主要有:太白杜鹃、紫斑牡丹、毛地黄、蜀葵、大花秋葵、百合、美人蕉、假龙头、吊钟柳、常夏石竹、丛生紫薇、丛生木槿、芍药、红花石蒜、波斯菊、大滨菊、宿根天人菊及松果菊等。

通过运用上述手段,门口引人入胜,更好地招引了游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