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及发展

2014-08-30 20:51鲍树忠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应用

鲍树忠

摘 要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在水稻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一直领先世界几十年,随着我国粮食供应的压力与日俱增,粮食产量增加更加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由此,以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和今后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1 应用

1.1 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优良与否,是保证高产的先决条件。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优质稻种进行种植,例如东北部分地区较适合的品种有铁粳7号、铁粳8号、吉粳88、吉粳83和沈农265,南方部分地区适合的有Y两优l号、Y两优2号、深两优5814、楚优1588和香两优68等[1],在选择稻种时应满足穗大粒多、成熟饱满、无病虫、无破损等条件。种子选好后,应摊晒2~3 d再清洗,把干净的种子用25%施保克3 000倍液进行浸种,水温保持l1~12℃,浸种清毒5~7d,消毒后进行催芽[2]。

1.2 秧田的准备与管理

秧田应于开春后翻耕,首先,需将杂草除干净,以一整地做床,床面宽1.5 m左右,要平整、打碎,在整地时,每667 m2地施天然有机肥约1 000 kg左右[3]。另外,也可以添加过磷酸钙20 kg以及尿素5~8 kg左右。秧田应实行旱播种旱管理,播种之前需浇透底水或播后灌透底水,直到出苗前要一直保持土壤的湿润。出苗后在三叶一心时,可采用半早式管理方法,秧苗若在中午不出现卷叶的情况,就不需要再予浇水。

1.3 移栽和灌溉

移栽前必须对稻田进行杂草清理,通过耕和耙等操作,先旱整地、后水整地,使土壤变得松软、田平泥细。另外,合理密植是移栽的重要环节,对高产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苗栽种的过多则会造成成穗率低。机插秧规格30.0 cm×l3.3 cm,手插秧规格30.0 cm×l6.7 cm,基本为苗2~3株/穴,插秧要做到寸水不露泥。水稻作为沼泽生长性作物,每长成1 kg稻谷约需水500~800 kg。充足的水分供应,对于提高植株光合作用强度以及根系活力起决定性作用。浅水插秧,深水扶秧,浅水促蘖,干湿交替,当秧苗达到600万株/hm2后要开始晒田。晒田的程度主要根据水稻生长、水分管理以及区域性土壤性质等情况决定。此外,由于稻田的土壤长期处在淹水的状态.透气性较差.容易产生硫化氢等还原性的物质,这对水稻的根系很有害。合理的灌溉量应该根据叶面蒸腾量、稻田渗漏量和穴间蒸发量所决定的。

1.4 施肥和防治病虫害

在插秧后5~7 d内,配合本田的第1次施肥,将60%丁草胺1 500 kg/hm2和肥料混合均匀后施用,除氮、磷、钾外水稻对硅,镁、硫、钙的需求量也较大;铁、锰、锌、硼、钼等则属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4]。这其中氮肥对于增加穗数和粒数至关重要,但需要注意,氮肥过多则会造成植株的虚长。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以防为根本、以治为辅助,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水稻负泥虫、稻蓟马、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稻飞虱及穗颈瘟等。防治以上病虫害的药物有:有吡虫啉、杀虫双、三唑磷、井冈霉素、三环唑及扑虱灵等,具体用药程度视水稻遭到病虫害的情况而定。

1.5 收获

水稻收获期的确定,应该视谷粒成熟程度为准。如果收获过早,会出现脱粒困难的现象,谷粒轻,易碾碎:如果收获过迟则容易落粒,米质会因糠层增厚而变得劣质,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尽可能在晴天时及时收割,可以确保丰产丰收。目前,采用较多的机械收获分为分解收割和联合收获2种方式。第1种是把收割和脱粒等工序分先后进行操作,第2种是要在田间1次完成收获和脱粒等作业。一般稻谷的安全含水量应为13%~14%,如超过15%,在粮温25℃的情况下,14 d即发热霉变。所以,种子放入仓库前要晒干扬净,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做好防虫、防潮和防热的工作。

2 发展

2.1 我国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

2.1.1 常规水稻矮秆化育种技术

解放初期,我国的水稻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品种单一落后,主要以种植农家自留种和高秆种为主。高秆易倒伏的特点使施肥受限,导致水稻单位产量低。针对这一矛盾,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以我国水稻矮化育种主要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的黄耀祥院士为首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南方籼稻矮化育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首先选育出矮秆品种矮脚南特和矮仔占为代表的综合性状良好的矮秆抗倒品种。

2.1.2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在20 世纪70 年代开创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以发掘不育细胞质源为突破口、以回交转育质核互作不育系为主要方法使籼型杂交稻率先在中国获得成功。

2.1.3 超级稻培育

我国科技人员提出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与理想株型塑造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采取两系法杂交稻、三系法杂交稻和常规稻兼顾的选育途径,应用常规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分别育成了一批超高产新品种。

2.1.4 分子育种技术和转基因水稻

在生物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分子育种技术应用于水稻设计育种便非常自然。转基因技术为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重要途径,可以实现物种之间遗传物质的转移。高产、稳产、优质是水稻育种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寻找与高产优质相关的功能基因,对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2.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的意义

水稻作为在世界面积及总产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约占全球谷类作物种植面积的1/3,为人类提供40%的热能,世界上超过55%的人以稻米为主。我国水稻的种植有六、七千年的历史。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水资源的限制等原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加上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水稻的实际种植面积已经有了下降的趋势,因此,仅靠进一步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来提高水稻总产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要满足巨大人口增长对稻米的需求,必须实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上的的突破,同时提高耕作效率、育种上新。我国的水稻育种栽培技术先后经历了3次大的飞跃,分别是高秆变矮秆育种技术,使水稻平均产量从不足1 500 kg /hm2 达到近4 500 kg /hm2 ;第2次则是以“常规变杂交”为标志,通过三系或两系杂交,我国水稻平均产量升至6 000 kg /hm2;第3次飞跃则是以“超级稻育成”为代表,水稻产量达到12 000 kg/hm2。

近几年来,提到了保护性农业的概念,主要是以永久性土壤覆盖(绿色覆盖)、作物轮作(特别旱田轮作)和减少对土壤的人为干扰,在减少物质和能量投入基础上,保持和增加作物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其范围包括农田、草地等土地类型,其在水稻栽培方面取得更多的实效,是未来水稻免耕技术发展方向[5]。

参考文献

[1]刘媛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5):50.

[2]乔丽英,刘振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4,(5):53.

[3]和志辉,胡飞.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吉林农业,2014,(2):29.

[4]赵明慧.水稻高产栽培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1):26.

[5]孟庆峰.浅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24):135.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应用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