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2014-08-30 21:01毛燕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

毛燕

摘 要 运用数量化研究方法,以自然生态性、美学艺术性、文化历史性3个标准为基础。确立植物景观各个层次影响的因子,建立一个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举例说明了如何把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比如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指标权重等等,建立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评定某一个园林植物景观,每一个不同的园林植物景观也可以具体制定不同的评定方法。

关键词 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在构建园林景观时,最主要要注意园林里面的植物和其自身的应用。园林景观的基础是园林植物的建设,园林植物的建设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景观的美观度,最近几年,我国在园林植物的发展上有了很大进步,人们对园林景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愈加突显了园林景观的重要性。

为了建设更美观的园林景观,必须从细微做起,了解常用园林植物属性,根据基础的园林植物建立一个园林景观评价体系,以这个园林景观评价体系为基础修建美丽的园林景观。但是从古至今都未有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评价体系,所以,为此做出了探讨。

1 基本构建

为了构建一个完善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所以在制定评价方法时必须满足科学性和艺术性、文化性3个方面的统一。植物景观首先要做到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性,不能给人们带来不适,其次应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在园林植物外观上做一个细致的挑选,把实用与美观并用,植物景观的建设还应该体现我们国家的历史,把前人留下的知识文化体现在植物景观中,让人们在欣赏植物景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把植物的自然美、艺术美跟意境美体现出来。

1.1 自然生态性

主要包括植物的多样性、结构丰富度、空间异质性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其中植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了研究植物的种类以及存活的数量跟存活的地区。结构丰富度主要根据场地所种的树种,按照常绿落叶、阔叶针叶和乔灌草的数量和分布进行计算跟统计,空间异质性是指园林植物的外貌和结构中单层水平郁闭型、多层垂直郁闭型、稀疏型和空旷型来区别植物内部格局的特点,环境协调主要指种植植物之间的色彩、形状等方面是否融合,与各方面的协调性是否一致。

1.2 美学艺术性

主要包括观赏特性、造型构图、色彩搭配、时序文化等元素,一般按照植物的观叶,观花,观果和观树形来对树的观赏价值进行评分分析,造型构图主要是指植物的平面构图和立体搭配,色彩搭配主要是按植物的花色、叶色的分配进行评价,时序变化主要以植物的季节变化特征分布来反映。

1.3 文化历史性

主要从当地特色、人文景观、乡土文化和教育功能方面考虑,当地特色是指能够反映当地特点的园林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人文景观可以人民群众一起参加,乡土文化是指乡土文化在具体景观中的应用,能够给反应当地的风土人情。

2 评价指标与权重

2.1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中的标准体系主要是靠专业人士所提供的基本标准方法,或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进行量化而得出的大众化的标准。将植物景观通过划分等级或者打分制来区分植物景观的评价。

2.2 权重

在确定权重时,应该两两判断,进行对比与分析,得出较为精准的结果。权重值的结果在评定当中非常重要,体现了每个不同因子不同的重视程度,有时候人们会比较注重植物的外观,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比较关注健康,所以,还是会选择有实用性、服务功能强的园林植物。

2.3 评价因子

在各个评价关系中,视觉质量中植物形态,色差与季度的评价因子所占比例更大。在视觉角度中,观赏植物群体形态和色彩变化的最佳位置是在远距离中。观赏植物的个体形态,开花结果所适应的季节变化 则应在近距离中。但是从微妙的人类心理学来说,人们的视线容易受外物的干扰,特别是与本身相对的。比如你看一些花花草草就会注意到枯枝败叶等于其不相关的杂物上,对他们就会有取舍性的欣赏。相关条件的重要分配必须与人类的感官联系起来,要达到与人们感官相符的效果。在生态效能的评价条件中一般群落的空间是条件中重视度最高的一项。在一般的人工生态圈中,绿地建设都是以“人化自然”为 掌握方向。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中,群落空间就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与场地不受限制的要求,很好的把握足城市的节奏。在服务的具体评价因素中,观赏性也是最大的要求,观赏性受各方面的限制又要很好的与各事物协调,所以在服务评价中极大的强调了观赏性的重要功能。

一般的绿化带都具有抗干扰力的功能,在热闹的都市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噪音,建设绿化带可以有效限制他的传播范围,这也是现代都市人们所希望能够得到的服务功能。在公园中建立绿化带,能够保证舒适性,提供一个与城市不同的可以放松的新鲜场所休息。绿地在城市中所占的重要性在中国来讲还不够重视,限制了我国的绿地开发,使得在植物景观中绿地的重要性降低。下列是某公园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表。

从以上的数据得出,第一级植物景观的主要特点,种类丰富且稳定性强,植物的种植形式也多种多样。从搭配上来看,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很强,变化性多,植物景观的坐落地点好,形成一种标志。疏林草地等级的评价相差比较大,可以对此做一个适当的调整。表中的数据是随机抽取的所以不能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标准,在具体的园林景观评价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更客观的评价。

3 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在选择园林植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植物的服务功能,在满足基础的服务功能之上再考虑植物的美观与文化历史性。种植时也要增加植物的多样性,通过形态各异的植物来增加园林景观的可观性,一般可以采取乔灌、灌草、草地的组合形式,这样的形式容易被大众接受且有一定的历史性。在种植时可以采用自然斑块状交错种植的方式,这样可以凸显出植物的层次感。种植之后也要注意植物的养护工作,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跟清理工作,保持植物的美观度,修剪植物时,必须注意每种植物不同的性能保留植物的服务功能,在季节变换时,也要注意保持植物景观的和谐性,根据植物的实用功能来做一个组合,考虑到整体性的可观度。

在做一个园林植物景观时,要根据一个简单的评价结构,考虑了公园植物景观的影响因子,以客观的定量指标和重要的定性指标相结合,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全面地分析整个园林植物景观。利用分层次的分析法,把园林植物景观的每一个细节做出简单明了的评价,使操作起来方便快捷,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要对建设园林植物景观起到一定的现实意义,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得到一个大概的蓝本,推进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有些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太过传统,随着社会的进步,园林植物种类的增加,为符合大众要求也必须进行创新,在建立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时,除了保持传统文化还要进行创新,评价体系进行了创新就能带动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时的创新,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跟园林植物景观是互相联系的,评价体系应植物景观而生,植物景观也为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赵中正)

摘 要 运用数量化研究方法,以自然生态性、美学艺术性、文化历史性3个标准为基础。确立植物景观各个层次影响的因子,建立一个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举例说明了如何把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比如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指标权重等等,建立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评定某一个园林植物景观,每一个不同的园林植物景观也可以具体制定不同的评定方法。

关键词 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在构建园林景观时,最主要要注意园林里面的植物和其自身的应用。园林景观的基础是园林植物的建设,园林植物的建设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景观的美观度,最近几年,我国在园林植物的发展上有了很大进步,人们对园林景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愈加突显了园林景观的重要性。

为了建设更美观的园林景观,必须从细微做起,了解常用园林植物属性,根据基础的园林植物建立一个园林景观评价体系,以这个园林景观评价体系为基础修建美丽的园林景观。但是从古至今都未有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评价体系,所以,为此做出了探讨。

1 基本构建

为了构建一个完善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所以在制定评价方法时必须满足科学性和艺术性、文化性3个方面的统一。植物景观首先要做到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性,不能给人们带来不适,其次应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在园林植物外观上做一个细致的挑选,把实用与美观并用,植物景观的建设还应该体现我们国家的历史,把前人留下的知识文化体现在植物景观中,让人们在欣赏植物景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把植物的自然美、艺术美跟意境美体现出来。

1.1 自然生态性

主要包括植物的多样性、结构丰富度、空间异质性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其中植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了研究植物的种类以及存活的数量跟存活的地区。结构丰富度主要根据场地所种的树种,按照常绿落叶、阔叶针叶和乔灌草的数量和分布进行计算跟统计,空间异质性是指园林植物的外貌和结构中单层水平郁闭型、多层垂直郁闭型、稀疏型和空旷型来区别植物内部格局的特点,环境协调主要指种植植物之间的色彩、形状等方面是否融合,与各方面的协调性是否一致。

1.2 美学艺术性

主要包括观赏特性、造型构图、色彩搭配、时序文化等元素,一般按照植物的观叶,观花,观果和观树形来对树的观赏价值进行评分分析,造型构图主要是指植物的平面构图和立体搭配,色彩搭配主要是按植物的花色、叶色的分配进行评价,时序变化主要以植物的季节变化特征分布来反映。

1.3 文化历史性

主要从当地特色、人文景观、乡土文化和教育功能方面考虑,当地特色是指能够反映当地特点的园林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人文景观可以人民群众一起参加,乡土文化是指乡土文化在具体景观中的应用,能够给反应当地的风土人情。

2 评价指标与权重

2.1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中的标准体系主要是靠专业人士所提供的基本标准方法,或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进行量化而得出的大众化的标准。将植物景观通过划分等级或者打分制来区分植物景观的评价。

2.2 权重

在确定权重时,应该两两判断,进行对比与分析,得出较为精准的结果。权重值的结果在评定当中非常重要,体现了每个不同因子不同的重视程度,有时候人们会比较注重植物的外观,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比较关注健康,所以,还是会选择有实用性、服务功能强的园林植物。

2.3 评价因子

在各个评价关系中,视觉质量中植物形态,色差与季度的评价因子所占比例更大。在视觉角度中,观赏植物群体形态和色彩变化的最佳位置是在远距离中。观赏植物的个体形态,开花结果所适应的季节变化 则应在近距离中。但是从微妙的人类心理学来说,人们的视线容易受外物的干扰,特别是与本身相对的。比如你看一些花花草草就会注意到枯枝败叶等于其不相关的杂物上,对他们就会有取舍性的欣赏。相关条件的重要分配必须与人类的感官联系起来,要达到与人们感官相符的效果。在生态效能的评价条件中一般群落的空间是条件中重视度最高的一项。在一般的人工生态圈中,绿地建设都是以“人化自然”为 掌握方向。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中,群落空间就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与场地不受限制的要求,很好的把握足城市的节奏。在服务的具体评价因素中,观赏性也是最大的要求,观赏性受各方面的限制又要很好的与各事物协调,所以在服务评价中极大的强调了观赏性的重要功能。

一般的绿化带都具有抗干扰力的功能,在热闹的都市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噪音,建设绿化带可以有效限制他的传播范围,这也是现代都市人们所希望能够得到的服务功能。在公园中建立绿化带,能够保证舒适性,提供一个与城市不同的可以放松的新鲜场所休息。绿地在城市中所占的重要性在中国来讲还不够重视,限制了我国的绿地开发,使得在植物景观中绿地的重要性降低。下列是某公园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表。

从以上的数据得出,第一级植物景观的主要特点,种类丰富且稳定性强,植物的种植形式也多种多样。从搭配上来看,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很强,变化性多,植物景观的坐落地点好,形成一种标志。疏林草地等级的评价相差比较大,可以对此做一个适当的调整。表中的数据是随机抽取的所以不能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标准,在具体的园林景观评价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更客观的评价。

3 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在选择园林植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植物的服务功能,在满足基础的服务功能之上再考虑植物的美观与文化历史性。种植时也要增加植物的多样性,通过形态各异的植物来增加园林景观的可观性,一般可以采取乔灌、灌草、草地的组合形式,这样的形式容易被大众接受且有一定的历史性。在种植时可以采用自然斑块状交错种植的方式,这样可以凸显出植物的层次感。种植之后也要注意植物的养护工作,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跟清理工作,保持植物的美观度,修剪植物时,必须注意每种植物不同的性能保留植物的服务功能,在季节变换时,也要注意保持植物景观的和谐性,根据植物的实用功能来做一个组合,考虑到整体性的可观度。

在做一个园林植物景观时,要根据一个简单的评价结构,考虑了公园植物景观的影响因子,以客观的定量指标和重要的定性指标相结合,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全面地分析整个园林植物景观。利用分层次的分析法,把园林植物景观的每一个细节做出简单明了的评价,使操作起来方便快捷,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要对建设园林植物景观起到一定的现实意义,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得到一个大概的蓝本,推进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有些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太过传统,随着社会的进步,园林植物种类的增加,为符合大众要求也必须进行创新,在建立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时,除了保持传统文化还要进行创新,评价体系进行了创新就能带动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时的创新,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跟园林植物景观是互相联系的,评价体系应植物景观而生,植物景观也为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赵中正)

摘 要 运用数量化研究方法,以自然生态性、美学艺术性、文化历史性3个标准为基础。确立植物景观各个层次影响的因子,建立一个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举例说明了如何把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比如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指标权重等等,建立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评定某一个园林植物景观,每一个不同的园林植物景观也可以具体制定不同的评定方法。

关键词 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在构建园林景观时,最主要要注意园林里面的植物和其自身的应用。园林景观的基础是园林植物的建设,园林植物的建设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景观的美观度,最近几年,我国在园林植物的发展上有了很大进步,人们对园林景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愈加突显了园林景观的重要性。

为了建设更美观的园林景观,必须从细微做起,了解常用园林植物属性,根据基础的园林植物建立一个园林景观评价体系,以这个园林景观评价体系为基础修建美丽的园林景观。但是从古至今都未有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评价体系,所以,为此做出了探讨。

1 基本构建

为了构建一个完善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所以在制定评价方法时必须满足科学性和艺术性、文化性3个方面的统一。植物景观首先要做到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性,不能给人们带来不适,其次应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在园林植物外观上做一个细致的挑选,把实用与美观并用,植物景观的建设还应该体现我们国家的历史,把前人留下的知识文化体现在植物景观中,让人们在欣赏植物景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把植物的自然美、艺术美跟意境美体现出来。

1.1 自然生态性

主要包括植物的多样性、结构丰富度、空间异质性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其中植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了研究植物的种类以及存活的数量跟存活的地区。结构丰富度主要根据场地所种的树种,按照常绿落叶、阔叶针叶和乔灌草的数量和分布进行计算跟统计,空间异质性是指园林植物的外貌和结构中单层水平郁闭型、多层垂直郁闭型、稀疏型和空旷型来区别植物内部格局的特点,环境协调主要指种植植物之间的色彩、形状等方面是否融合,与各方面的协调性是否一致。

1.2 美学艺术性

主要包括观赏特性、造型构图、色彩搭配、时序文化等元素,一般按照植物的观叶,观花,观果和观树形来对树的观赏价值进行评分分析,造型构图主要是指植物的平面构图和立体搭配,色彩搭配主要是按植物的花色、叶色的分配进行评价,时序变化主要以植物的季节变化特征分布来反映。

1.3 文化历史性

主要从当地特色、人文景观、乡土文化和教育功能方面考虑,当地特色是指能够反映当地特点的园林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人文景观可以人民群众一起参加,乡土文化是指乡土文化在具体景观中的应用,能够给反应当地的风土人情。

2 评价指标与权重

2.1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中的标准体系主要是靠专业人士所提供的基本标准方法,或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进行量化而得出的大众化的标准。将植物景观通过划分等级或者打分制来区分植物景观的评价。

2.2 权重

在确定权重时,应该两两判断,进行对比与分析,得出较为精准的结果。权重值的结果在评定当中非常重要,体现了每个不同因子不同的重视程度,有时候人们会比较注重植物的外观,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比较关注健康,所以,还是会选择有实用性、服务功能强的园林植物。

2.3 评价因子

在各个评价关系中,视觉质量中植物形态,色差与季度的评价因子所占比例更大。在视觉角度中,观赏植物群体形态和色彩变化的最佳位置是在远距离中。观赏植物的个体形态,开花结果所适应的季节变化 则应在近距离中。但是从微妙的人类心理学来说,人们的视线容易受外物的干扰,特别是与本身相对的。比如你看一些花花草草就会注意到枯枝败叶等于其不相关的杂物上,对他们就会有取舍性的欣赏。相关条件的重要分配必须与人类的感官联系起来,要达到与人们感官相符的效果。在生态效能的评价条件中一般群落的空间是条件中重视度最高的一项。在一般的人工生态圈中,绿地建设都是以“人化自然”为 掌握方向。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中,群落空间就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与场地不受限制的要求,很好的把握足城市的节奏。在服务的具体评价因素中,观赏性也是最大的要求,观赏性受各方面的限制又要很好的与各事物协调,所以在服务评价中极大的强调了观赏性的重要功能。

一般的绿化带都具有抗干扰力的功能,在热闹的都市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噪音,建设绿化带可以有效限制他的传播范围,这也是现代都市人们所希望能够得到的服务功能。在公园中建立绿化带,能够保证舒适性,提供一个与城市不同的可以放松的新鲜场所休息。绿地在城市中所占的重要性在中国来讲还不够重视,限制了我国的绿地开发,使得在植物景观中绿地的重要性降低。下列是某公园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表。

从以上的数据得出,第一级植物景观的主要特点,种类丰富且稳定性强,植物的种植形式也多种多样。从搭配上来看,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很强,变化性多,植物景观的坐落地点好,形成一种标志。疏林草地等级的评价相差比较大,可以对此做一个适当的调整。表中的数据是随机抽取的所以不能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标准,在具体的园林景观评价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更客观的评价。

3 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在选择园林植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植物的服务功能,在满足基础的服务功能之上再考虑植物的美观与文化历史性。种植时也要增加植物的多样性,通过形态各异的植物来增加园林景观的可观性,一般可以采取乔灌、灌草、草地的组合形式,这样的形式容易被大众接受且有一定的历史性。在种植时可以采用自然斑块状交错种植的方式,这样可以凸显出植物的层次感。种植之后也要注意植物的养护工作,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跟清理工作,保持植物的美观度,修剪植物时,必须注意每种植物不同的性能保留植物的服务功能,在季节变换时,也要注意保持植物景观的和谐性,根据植物的实用功能来做一个组合,考虑到整体性的可观度。

在做一个园林植物景观时,要根据一个简单的评价结构,考虑了公园植物景观的影响因子,以客观的定量指标和重要的定性指标相结合,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全面地分析整个园林植物景观。利用分层次的分析法,把园林植物景观的每一个细节做出简单明了的评价,使操作起来方便快捷,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要对建设园林植物景观起到一定的现实意义,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得到一个大概的蓝本,推进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有些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太过传统,随着社会的进步,园林植物种类的增加,为符合大众要求也必须进行创新,在建立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时,除了保持传统文化还要进行创新,评价体系进行了创新就能带动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时的创新,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跟园林植物景观是互相联系的,评价体系应植物景观而生,植物景观也为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绿城“秀丽春江”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分析
浅析当代道路绿化景观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浅谈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构思原则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