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在高校教材出版领域的运用

2014-08-30 00:46张波
出版参考 2014年14期
关键词:图书数字化数字

张波

以iOS、Android等系统为平台的App,对互联网生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App因其反应快速、应用广泛、操作简便等特点,成为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当代大学生的学与教不能局限于传统思维,要结合互联网浪潮带来的技术便利,探索一条App技术应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新路。

一、App在高校教材出版领域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一)App在图书出版领域的运用

App在图书出版领域的运用表现为以下两种方式。

1.传统出版社依托优势资源,向数字化出版转型。2011年,数字出版平台大佳网联合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多家传统出版社,在其旗下大佳书城密集发布300多本App图书;2012年1月,中信出版社重金打造的“中信尚书房” App正式上线;几乎同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凤凰出版集团和广东出版集团等大型出版集团纷纷开发上线图书类App;同年11月,整合磨铁图书6年精品畅销书资源的“磨铁书栈”上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出版机构在整合各自内容资源基础上,推出了各具特色的App图书。

2.京东、当当、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盛大文学、多看阅读等专业公司,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凭借强大的整合资源能力,加大了App图书的开发力度,给传统出版社带来不小压力。

就目前已有的App图书来看,都是将纸质书的内容照搬到App电子书中,形式单一,互动性差,开放性不足。

(二)当代高校教学的特殊性及高校教材的不足

现阶段,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对于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育方式已经落伍。90后群体的崛起,绝不是简单的又一代人的成长,而是真正互联网一代的到来。他们的成长意味着网络文化和传播形式内容的全面改变。如何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满足他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是当今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当代高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表现为:

1.由填鸭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是获得最优的传递效果的唯一途径。

2.由“我说你听”“我说你写”向独立思考转变。当代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显著增强,学生自学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攫取教育资源提供了便利。

现有高校教材的不足主要有:

1.形式单一,多为纸质书籍。在多媒体普及的今天,仍然采用传统教科书式的教材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师生教与学的需求。

2.内容枯燥,理论多于实践。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感成为学生抛弃纸质教材的重要原因。

3.不能因地、因时施教。教材中的案例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而教材的修订又有一定的周期,这使得学生不能接触到最新最前沿动态。

(三)App在教学中的优势及配合性

App作为一种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新型交互式软件,其优势也在电子教科书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App具有天然的开放性。教材可以直接提供网络中大量的资料与链接,这些足量并且及时的信息,使教师的备课效率更高,内容更丰富、更完善,而学生的学习则更具开放性。

其次,App具有区别于传统教学介质的富媒体资源。电子教材突破了纸质教材只有文字与图片结合且文字远多于图片的限制,采取文字、图片、音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从视觉和听觉上将信息传达给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吸引学生,这种多媒体教学形式更加生动、形象,便于理解,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兴趣。

再者,App具有极强的交互性。电子教科书通过与网络的连接,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可以方便地与教材上的内容一起进行复制和粘贴,有益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问题与交流合作,超越了传统的教材单方面输送知识的功能。

最后,App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当代高校教育区别与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对象的变化,大学生群体已经有了相当的自主思考能力,一味的填鸭式教学法已经落后,而App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在网络平台上寻找自己学习所需要或者课外所感兴趣的链接,分享更多的知识。相较于传统教科书的一成不变,App教材给学生个体的发展留足了空间。

二、App在高校教材出版领域的技术操作——以《数字出版基础》App开发为例

高校App教材是建立在智能移动终端上的新型图书形式,这也意味着它的编辑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图书编辑。下面以笔者参与开发的《数字出版基础》App为例,着重介绍App在高校教材出版领域的技术操作。

《数字出版基础》App的开发过程是:首先,进行产品策划与创意设计,搭建App的整体框架,着重设计运用哪些多媒体素材来体现教材内容;其次,根据师生的使用习惯和要求,设定逻辑层次和界面风格、互动功能;再次,使用Photoshop等软件设计界面,搭建好平面按逻辑层次编码和链接;最后,测试,发布。

这款App教材中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样素材的处理是考验编辑技术功力的重点。这款图书App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操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的处理。文字主要取自纸质教材,在App开发中,文字内容在整个屏幕中的数量、位置、行间距的恰当值;标题字体要醒目,一般建议中文采用宋体,小五号和五号字体。英文采用Microsoft Sansh Serif,字体大小则是8磅。

2.使用Photoshop软件对教材中的图片、图表等素材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保持较高分辨率并控制其大小;对于按键图标类的设计,为保证其清晰度则使用Illustrator软件制作矢量图形导入。

3.音频素材的录制与制作可通过Cool Edit进行加工,音视频素材转码可以借助格式工厂等软件快速完成,而音视频编辑可使用Premiere、After Effect等编辑软件制作。

4.充分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实现软件与硬件的高度融合。将翻页、横竖屏切换、屏幕亮度调节、阅读模式转换等设计与移动终端设备中的各种交互功能(如重力感应器、光线感应器等)相结合。

另外,在图片、视频等要素的加工处理中要注意,不可一味追求图片的高分辨率与视频的高清晰度,在某些环境下,过大的图片和视频极易造成加载负担,导致软件操作不流畅,这将大大降低用户体验的舒适度。

三、App在高校教材出版领域的发展前景、困境及应对

(一)App或将成为未来高校教材的主流

2011年4月,原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规划》第一次将“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十二五”重大工程项目。《规划》指出,通过电子书包及配套资源数字化工程提高教学资源重复使用率,形成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易于学生使用的数字教学出版体系,推动电子书包的发展。

作为根植于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以App教材为主的数字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成为未来高校教材的主流,这既是学生的诉求,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App高校教材的产业化之路任重道远

距离苹果公司发布第一款电子教科书软件已有两年,国内App教材的开发业已全面开启,但高校App教材的开发却进展缓慢,鲜有精品问世。

首先,在制度上,数字出版相关标准缺失,教育出版行业开发和管理数字化资源不够规范;其次,缺乏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内容资源与技术资源未能有效结合;再次,在投资方面,作为拥有庞大内容资源的传统出版机构,参与数字出版发展意愿不够,配套激励措施尚不到位;最后,数字出版人才匮乏。

(三)“三管齐下”共同推进App高校教材的发展

在数字出版业务链中,内容资源数字化是基础,数字出版产品开发是核心,宣传营销是关键,政策制定是保障。高校教材的数字化出版也是如此。

首先,加强内容建设。以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为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加强App教材等核心内容的研发,通过构建一个高校教育数字化资源库,开发基于教师与学生应用的App高校教材。

其次,做好版权保护工作。相较于纸质图书产品的盗版,App高校教材等电子产品盗版的成本更低,版权保护工作需要相关配套的法律措施、技术措施和版权保护的氛围。现有的数字水印技术等防盗版技术,仍存在很多漏洞,有待完善。

再次,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数字出版技术的飞速发展,急缺即懂数字技术又懂出版的“接口型”人才。

另外,应加强高校App教材在产品形态、用户体验模式以及商务模式等方面的探索。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数字出版尤其是App高校教材的数字出版应建立在“全数字化”的基础上,使内容策划、编辑加工、应用反馈和销售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我们共同期待App高校教材出版的美好明天。

(作者单位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图书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图书推荐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数字化制胜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