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2014-08-30 18:11杨武其龙登楷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山核桃产业发展发展对策

杨武其 龙登楷

摘 要 2000年以来,地处湖南山核桃中心产区的贵州锦屏,产业迅速发展,基地不断扩大。但在大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在对锦屏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发展对策;贵州省锦屏县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山核桃可榨油供食用,经脱涩后味美,宜炒食或加工,是地道的森林食品。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在沿海地区加工业带动下,地处湖南山核桃(Carya hunanesis Cheng.)中心产区的贵州省锦屏县,扭转山核桃资源不断减少的局面,迎来新的发展,特别是2010年以来,该县利用林业、扶贫项目为支撑,年营造林400 hm2以上,产业基地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全县山核桃基地面积已由2000年的533 hm2,扩大到现在4 000 hm2。然而,在大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在对锦屏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积极性高涨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在浙江山核桃产区精深加工业带动下,山核桃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锦屏县立足本地优势,在坚持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中心基础上,将山核桃列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三大特色产业”之一,通过林业和扶贫等项目投入3 000余万元,在钟灵、铜鼓、敦寨等乡镇中海拔山区造林3 333 hm2,掀起了山核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新热潮。锦屏县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广东客商投资300余万元,在大同乡稳江、平秋镇桥问造山核桃林45 hm2。到2013年底,全县山核桃面积已达4 000 hm2。目前,锦屏县山核桃人工林普遍长势良好,部分已挂果投产。2013年,全县山核桃产量达600 t,创产值720余万元。

1.2 生产、加工及服务体系初具雏形

锦屏现有山核桃苗木生产及产品加工企业3个,即“锦屏县绿源苗木种植有限公司”、“锦屏县高杰苗木种植有限公司”、“锦屏县食为天农产品有限公司”。社团组织及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方面,有全县层面的“锦屏县果业协会”,还有钟灵乡干冲村的“锦屏县兴干山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铜鼓镇花桥村的“锦屏县高杰山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为山核桃产业发展提供指导、管理、营销、加工服务,实现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提高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目前,锦屏县苗木生产企业、合作社及个人年育苗30~50万株,加工企业年加工山核桃20 t。

1.3 科研和技术应用增加

2002年以来,锦屏县与贵州大学农学院合作,开展了“贵州(黔东南)野生山核桃优良株系选择及繁殖、栽培技术研究”(2005-2011年)等系列山核桃科研试验及示范工作,与州林科所合作开展了“贵州省野生湖南山核桃良种选育研究”(2008-2011年)。锦屏县林业部门还结合该县实际,开展了“野生化香砧木就地嫁接营造山核桃林”、“野生山核桃病虫害调查”、“浙江山核桃、美国长山核桃引种”等科研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为锦屏乃至贵州全省山核桃大面积人工栽培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部分成果已推广应用于生产中。

2 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2.1 投入不足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山核桃产业比较重视,在基地建设中,还是以林业项目为主。而现行的林业项目,单位投资较低,一般300~400元/667 m2,离建成基地1 600~2 000元/667 m2的总投入有较大差距。不能满足营造林投资要求,造林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整地质量较差,相当部分基地未打穴直接栽植苗木造林。造林后又缺少后续资金投入,往往是经1~3 a的较粗放管理后,4~8 a幼林期管理无投入,只能任其自然生长。由于投入不足,未建立无病毒种苗基地,欠缺必要的检测设备,也未启动无公害果品论证申报工作,加工能力即十分有限。现有企业加工量仅为年产量的20%左右,产品多是以鲜粗产品出售。

2.2 盲目发展问题

主要是超高海拔发展和盲目引进种植核桃问题。山核桃在锦屏县自然适生环境是800米以下海拔山区,但现实中为完成项目任务以及多方面的原因,超高海拔发展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据初步统计,3 333 hm2新造基地中,800 m海拔以上面积的有840 hm2,占24%。锦屏800 m以上高海拔区,较严重的凝凍天气常有,要实现丰产稳产很困难。另外,核桃(Juglans regia)虽然与山核桃同属胡桃科,但适应性相差较大,在锦屏县多雨、高湿、多云雾少光照环境生长好但结果差,过去全县通过各种方式引种栽植均未成功。但仍然有个别部门及项目在未做引种试验的情况下大量引进种植。再就是美国长山核桃品种较多,也应该在引种试验成功的情况下引进推广种植。

2.3 科研不够深入和实用

为发展好包括山核桃在内的经济林产业,锦屏县成立了“锦屏县经济林产业发展办公室”。为开展好山核桃科研课题工作,锦屏县经济林产业发展办公室专门成立了“山核桃科研课题组”,与省州相关科研院所合作过多项山核桃课题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县产业办是以生产为主要任务的基层单位,科研工作中难免出现管理不到、经费不足、系统性不强、不能完全跟上产业发展步伐等问题。比如良种选育停滞不前,嫁接技术难的问题基本解决,但生产成本较高,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困难就是例子。

2.4 老资源林开发利用有困难

现在封山育林只重“封山”禁伐,“育林”开发利用实际不能进行。铜鼓、敦寨九南的封山育林区,是锦屏县山核桃最适的发展区,也是野生、半野生混交状态老山核桃资源林分布的集中区,如何在这一区域封山育林的条件下,挖掘潜力、开发利用山核桃资源,是一个政策和技术两方面都涉及的难题。

2.5 人工林基地投产见效慢

山核桃人工林基地投产见效慢,是困绕产业发展的又一大问题,极大地伤害到林农发展山核桃的积极性。目前,实生苗木造林基地,虽然一般8 a可试果,但到12~15 a也还是产量较低,不一定能投产见效。锦屏县2002年造林栽植的山核桃基地,到现在12 a了,效益即未明显。

3 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3.1 政策环境

3.1.1 进行资源调查,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搞好资源调查,是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的前提。在二类调查的中,山核桃资源状况难以很好地体现出来,建议进行经济林或山核桃的专项调查,在了解具体分布区域和面积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单列纳入全县林业分类经营范畴。在掌握资源状况,管理好、利用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规划“十二五”期及下个五年的产业化发展目标和任务,即是以县内中海拔山区为重点,新建山核桃林基地3 333 hm2。同时,对近年来新造山核桃幼林,要争取追加部分投资,确保基地建成投产见效。

3.1.2 出台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继续集中林业及扶贫项目资金用于山核桃开发,提倡通过招商引资、集资入股等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及个人投资山核桃开发,努力扩大山核桃开发的参与面,增加投入。对贷款投资建设的,政府可给予贴息扶持。大力实施林业体制改革,实现林地林权的合理流转,促进山核桃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在不破坏原有资源和森林生态的前提下,允许对封山育林区的山核桃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宣传,建立建全乡规民约,使保护、开发和利用山核桃资源成为共识。对于山核桃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及时给予奖励。通过以上多项政策和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环境条件。

3.2 科研、技术及服务

3.2.1 加强科研,建立科技支撑体系

产业发展、科技先行。要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在研的山核桃科研课题要继续开展好,确保取得成果。要广泛收集山核桃种质资源,进行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环境适应性研究,鉴选出山核桃地方良种,建立山核桃良种采穗圃、示范园。要对山核桃的无性繁殖、营造林、早结丰产、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课题,作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观察和监测。要继续加强浙江山核桃、美国长山核桃引种试验工作。应探索开展本地山核桃高接浙江山核桃或美国山核桃试验研究,为提高锦屏县近年新造的大面积湖南山核桃中幼林效益奠定基础。坚持科技兴林,增加科研投入,建立与山核桃产业相协调的科技支撑体系。要实行产业发展课题组专家负责制,避免行政领导盲目发展的不断发生。

3.2.2 加强技术推广服务,实施标准化生产

建立无病毒种苗基地,置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尽早启动无公害果品论证申报工作。以良种良法为主要内容,制定和发布实施“锦屏县无公害山核桃生产技术规程与产品质量标准”,通过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现场示范、散发资料等多形式多渠道加强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山核桃技术推广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能,加快生产技术标准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标准”,强化生产开发和加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始终把保持优质、安全、绿色的森林食品特性放在首要位置,以巩固和提升锦屏县山核桃产品的层次。

3.2.3 当前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技术环节

山核桃在锦屏县环境适应性研究未出成果之前,尽量减少超800 m以上海拔区的山核桃基地建设。在新基地建设中,禁止对25°以上坡地进行全垦新植。适当保留山顶、山脊原生植被带。林间采取套种豆科作物和绿肥等土壤培肥措施,以抚代耕,加强培育,调节树势,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及“三致”作用的药剂。目前,锦屏县推广的“杉核”混交、“林药”等模式(一般采取34株山核桃套栽100株杉或钩藤等),可较好地解决山核桃投产见效慢这一难题,提高前期基地收入,并抑制病虫害发生。要继续坚持,并做好相关观察和监测工作。

3.3 市场及营销

3.3.1 加强行业管理,健全营销网络

充分发挥县果业协会、各农民专业合作社职能,鼓励生产者、经纪人、流通业主和加工企业及科技人员等广泛参与,完善机构设置和添置设备,自主开展活动,扩大行业内部信息交流和服务,提高行业自我协调,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山核桃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维护市场秩序,提高产业市场化程度,增加农民应得收益。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策引导和資金扶持,加快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带动千家万户的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营销体系。通过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的服务、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改变生产、销售、加工和贸易关系松散格局,真正形成“一盘棋”,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3.3.2 发展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在保护山核桃资源,大力发展人工林基地的同时,发展本地区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培育本地区市场,是做大做强产业,实现产业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强对山核桃种仁、果壳、外果皮精深加工利用的研发,提高综合利用率。如山核桃果皮有毒性,可以考虑研发生物农药。在种仁加工方面,丰富炒果类、仁果类加工产品种类,力争在油类、糕点类、酒类和速溶山核桃粉等多个系列产品的研发方面有所突破。加工工艺要求科学合理,不破坏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或尽量使其少损失。

总之,在具有优越无公害果品生产环境条件的贵州锦屏,只要各级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广大从业人员共同努力,就可实现山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梦——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上取得新成绩。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山核桃产业发展发展对策
山核桃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山核桃
美洲山核桃中微量元素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