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在现代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4-08-30 18:11陈晓波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理念经营管理

陈晓波

摘 要 生态理念是现代森林经营管理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现代森林经营管理,一定要坚持生态优先的经营理念,提高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此,结合我国林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重点就生态理念在现代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生态理念;现代林业;经营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理念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林业经营同样也不例外。在我国传统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下,过分看重森林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森林经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现代化的森林经营与管理,应当充分贴近中国的国情、林情,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林业发展的特色化、生态化道路,深入贯彻和落实生态经营理念,不断提高森林经营管理的综合效益。

1 中国森林经营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多以及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中国的森林经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随着现代森林经营管理理念的发展,中国的林业产业在经营发展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1 整体生产力较低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森林经营中存在“重造林、轻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森林的龄组和树种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性,再加上经营管理模式过于粗放,从而影响了森林的整体生长能力和生产水平,导致我国森林生产与需求上的巨大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每年的木材需求量在7亿m3,但林业生产能力在4亿m3左右,所以存在3亿m3,的需求缺口,主要是通过进口等渠道进行弥补。此外,在深加工环节,我国的木材加工也主要是以初级加工为主,缺乏品牌影响力和创新能力,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综合效益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1.2 基础设施和监管服务水平相对落后

从整体上看,我国林区由于在道路、通讯、水电等方面建设上的滞后,不利于各项森林经营管理活动的良好开展。在日本、德国、美国等林业发达的国家,林道网密度保持在15~40 m/hm2,而我国目前的林道网密度却只有

1.8 m/hm2,而且我国目前还缺乏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基金和财政专项补贴,这就导致我国的森林经营管理容易出现管理力量弱化、监督检查不够全面、技术服务水平差等方面的问题,很难保证现代森林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1.3 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

目前,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居世界第1位,总体森林面积占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5 hm2,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10.15m3,相对于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不仅如此,我国的森林资源中,资源质量整体不高,如乔木林平均蓄积85.88 m3/hm2,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10 m3的78%。此外,我国森林的结构不够合理,纯林多,混交林少,疏林和密林多,密度适宜的林分少,中幼林面积占到近7成,而且大面积的人工纯林并没有得到及时抚育,导致林分结构不合理以及林内卫生状况的低下,严重时直接增加了林业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预防管理难度。

2 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现代森林经营管理策略

2.1 加强对生态理念的认知与宣传

生态理念在现代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要保证基层领导部门以及领导干部、工作人员能够形成对生态理念的正确理解,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林业的重要意义。生态理念在现代森林经营理念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林业生产的协调发展与持续稳定,目前多数基层领导干部和群众,对生态林业的认知还是相对不足,所以,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生态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宣传和普及与生态林业相关的林业知识,加强传统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例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开设培训班等形式,深入讲解生态理念的主要内涵以及生态林业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途径,进而增强基层林业管理人员的生态意识,掌握系统工程或生态工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而为生态林业的培育、开发与建设提供更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2.2 提高林分质量

无论是人工抚育林,还是自然生长的森林,都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树木死亡、劣质林木侵占生長空间的情况,但是劣质林木或死亡林木却未必都是劣质材质,很多劣质林木的适当留存和有效抚育可能会在后期生长成优质木材。因此,在现代森林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可以采取间伐等生态手段,人为、有目的去改善森林的林分质量,实现对传统自然稀疏地有效补充,做到去劣留优,进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调整林分密度,缩短林木培育周期

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森林的密度往往会比较大,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人工林相对均匀,但在郁闭后也会出现密度过大的问题。自然稀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可使林分密度得以调节,但是其形成的密度往往无法达到合理化的水平,从而制约了林业生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生态理念指导下现代林业管理,需要通过合理间伐等人为管理措施,调整林分密度,从而提高林分密度的合理性。间伐可以充分挖掘自然稀疏过程中将要死亡或已经死亡的林木资源,提高森林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据统计,只要通过间伐等手段对林分密度进行合理调整,进行合理间伐的林分,其生长率比不间伐的林分高 10%~15%,而且优良木的比例会大幅提高,有效缩短了林木培育周期。

2.4 合理划分森林功能,实施分类管理

通过林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来看,现代森林经营管理需要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加强科学化的管理和分类管理,尤其是要重视森林功能的划分,要为现代森林的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森林分类经营与管理的力度。对此,林业管理部门可以按照森林的用途和生产经营目的,科学划分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要重点突出其生态功能,商品林要重点突出经济效益,这样有助于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森林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策略,提高现代林业经营管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现代林业的科学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2.5 加强林业资源的生态化管理

现代林业的管理,会涉及到病虫害和火灾等综合防治工作,需要对森林经营管理成果进行有效的维护。但是,在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下,可能存在很多与“生态理念”相违背的情况,例如在防治松毛虫、大小蠢虫、侧柏毒蛾、松梢螟等病虫害时,一味的喷洒农药不仅会逐渐提高害虫的抗病能力,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森林病虫害的绿色化防治措施则可以有效避免农业污染等问题。所以,现代森林经营与管理,应当更加强调预防管理和绿色化管理,要多通过绿色化手段实现对林业经营问题的早预防、早解决,实现林业经营向绿色化、生态化管理方面的积极转变。

3 结语

总之,林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职能,生态理念在现代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是提高现代林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充分掌握我国林业资源状况、经营管理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将生态理念贯彻和落实到林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将能够进一步确立现代森林经营的生态性地位,促进现代森林经营管理活动中综合效益的不断提升,实现现代林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现代林业生态理念经营管理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论现代林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凸显探索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