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疑似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并发的诊治

2014-08-30 18:11陈继秋肖美容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诊治雏鸭

陈继秋 肖美容

摘 要 雏鸭疑似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在严重的危害了禽类和水禽,已经被列入破坏性较大的疾病行列。近几年来,很多地区开始出现这2类疾病相互结合,更大程度的造成了危害。由此,通过分析这两种疾病并发症状,从而为更好地诊治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肠杆菌病;雏鸭;疑似传染性浆膜炎;诊治

中图分类号:S8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1 发病情况

2013年4月5日,某地养殖场内20 000只樱桃谷鸭苗出现食欲不振、腿软、共济失调等情况,这些禽苗排出黄绿色的或者淡绿色的稀粪。一开始的时候,是几只到几十只,慢慢数量逐渐变大,而且还出现了死亡现象。养殖户使用盐酸土霉素、强力霉素药物进行治疗,但没有获得效果。禽苗的病发率和死亡率还逐渐增强。根据观察发现,在一小时内有100只小鸭死亡。对养殖场进行现场勘察发现,该养殖场四面都环山,是在一个水库下的池塘中养殖。水面上放养着小鸭,水库上游建立住宅,在空地位置搭建起了4个大棚。这主要是给小鸭提供吃料和休息用的。当出现病发之后,没有选择有效隔离方法。这群小鸭苗进行过禽流感疫苗注射,但是没有鸭传染性浆膜炎一大肠杆菌病多价蜂胶复合佐剂二联灭活苗的预防接种。直到6月17日,这养殖场的出现了1 800只死亡病发的幼鸭,发病率占据9.0%,一共死亡的小鸭大约是400只,死亡率达到17%。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家禽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方式。我国也非常鼓励养殖,近几年来养殖业发展水平逐渐扩大,养殖范围也逐渐变大。但是,很多养殖地方,由于养殖技术落后,管理不善,养殖收益比较低。当前,很多地方养殖地区出现雏鸭疑似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并发,严重危害了养殖业发展,导致养殖户经济受到影响。由此,从某地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这2种病菌病例,从而寻找出应对措施。

2 临床症状

2.1 外形症状

很多小鸭子都会出现精神萎靡、行走不便、腿软无力的情况,不愿意到水中嬉戏,懒散地躺着,都是病怏怏的迹象。还有的出现喷嚏、咳嗽还有异常声音。排出粪便为淡绿色或者是黄色,粘性较强。少量走路东倒西歪,全身无力,还会出现翻倒。一般病程在1~2 h就会死亡。对现场的14只死亡的鸭子进行解剖发现,这些鸭子死亡的病理都是一样的,主要表现为:第一,心脏的心包逐渐增大,其中有大量的浑浊液体,表面比较粗糙。心包膜有小量的渗透物流出来。第二,肝脏逐渐变大,实质比较薄,都是呈现棕红色或者是土黄色,肝脏表面还有一层灰白色或者是灰黄色的纤维物,比较容易清理。第三,气囊有大量的浑浊物,表面覆盖较厚,同时也会有灰黄色的物质渗透出来。第四,脑膜。少数小鸭死亡于充血和脑膜出血。

2.2 实验室诊断

第一,病料涂片镜检。根据对比之后发现,无菌取病的死鸭在快死亡前,它的心、脾、肾有着2种形态变化,根据诊断这就是兰氏阴性小杆菌。而另外一种是两级的着色,没有运动趋势,但是有荚膜,当荚膜小球逐渐运动时,会呈现出双排列。第二,细茵分离培养。进行分类培养之后发现,菌取病死鸭它的脏、脾、肾经过处理之后,结果显示,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中出现异常,有一小块的菌落形成,随着时间推移会呈现白色的奶油状。它连接在划线末端,还会衍生出另一个菌落,大小相差不大。菌落呈现白色,比较透明。小菌落的表面比较光滑,而且还比较湿润,质地比较薄且透明。第三,细菌染色镜检。将上述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基作为原料,放置革兰氏染色镜检时,发现都是大量的革兰氏阴性菌,这些病菌类型比较多。从外形上看,和没有经过处理的病菌对比,它的外形变动比较大。两端都是平直。菌体长度比较长,呈现对比排列或者是单排形式,两级位置有着明显的着色浓染,主要的形状是方杆状。

3 防制措施

3.1 搞好环境卫生

当出现病鸭时,应该及时隔离,对患病的鸭群使用0.1%过氧乙酸采用喷雾方式进行消毒,最好连续使用3 h。及时更換鸭棚垫料,运动场、用具、饮水器等等,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的消毒方式是菌毒灭溶液对水消毒。最好是每天1次,连用7 h。水库中的池塘水使用二溴海因消毒,每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2 h。每周还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场内的鸭粪消毒1次。

3.2 治疗

基于药敏实验基础上,使用利福平粉,大约是0.3%的比例,给全部的鸭群拌料使用,频率为每天2次,连用4天。根据情况,也可以加入速补14拌料一同喂养。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病鸭,在大量使用药物基础上,在使用头孢噻呋钠10~20 mg/kg注射,每天1次,早中晚都可以,连续使用3天。基于上述的综合防治之后,全场的群鸭没有再出现发病。病鸭也开始逐渐缓解,食欲慢慢提升,死亡的病鸭数也开始下降。到第5天进行回访时发现,病鸭已经不再有死亡,鸭群整体水体提升,鸭子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食用饲料量也逐渐增多,病情也得到控制,基本呈现痊愈状态。本次治疗的病鸭数量大约是2 200只,治愈率达到94%,死亡数为80只,死亡率为3%。和之前的数据相比,死亡率有所下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4 结语

水禽鸭养殖逐渐得到发展,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养殖技术水平比较低,防御管理能力差,使得病情出现严重,导致损失。根据研究发现,某地出现了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的混合感染之后,开始逐渐传染,出现大量的感染事件,这已经成为养殖鸭子的主要病种了。这些出现的病情是在春季时节,每天阴雨连绵,地面湿度比较大,会给病原体提供繁殖条件,从而容易出现病情。加上养殖场的养殖环境简陋,地面环境卫生较差,一旦不注意通风换气就会导致危害出现。从调查中发现,很多的养殖户,他们不注意通风,在温差比较大的地区,地面的粪便没有及时进行清理,会给各类病菌衍生提供条件。一旦鸭子的抵抗力下降,便会出现病情。因此,养殖户应该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应该加强管理,舍栏注意通风透气、干燥、防寒、降低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勤换垫草,减少应激因素,特别是要注意育雏环境的卫生条件,最好采取网上养育和笼养,提供优质配合饲料和洁净饮水,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还需要注意的是池塘的水不是流动水,卫生条件都会比较差,长期没有进行更换水,水质都比较浑浊。这些鸭子的粪便都是长时间排在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体会逐渐失去自净的能力。如果在长时间不进行杀毒处理,大量感染病菌会衍生。面对该情况,应该适当接种血清型与当地流行株相适应的菌苗,根据研究发现,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应对方式。一般而言,鸭传染性浆膜炎它的血清比较都很复杂,而且在鸭子出现混合感染时,会单纯地导致病情加重,而且免疫原性也不太强,因此很难发挥出实际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鸭苗购买进场之后7~10 d,需要对其进行注射鸭传染性浆膜炎一大肠杆菌病多价蜂胶复合佐剂二联灭活苗,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在免疫后的12~14 d,再逐渐加强1次,这样可以产生更强的免疫力。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诊治雏鸭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16例妊娠期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诊治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