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花卉及其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2014-08-30 05:15杨伟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园林景观应用

杨伟

摘要 目前,随着湿地公园的快速发展和水景在园林项目中的广泛应用,水生花卉作为一种既有景观效果又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材料,在景观水体的保护和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由此,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水生花卉在园林造景中,都要根据湿地的立地条件,以植物生态习性为基础,通过满足湿地环境的各种功能和审美要求来创造出具有地方风格、且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

关键词 水生花卉;园林景观;应用

中图分类号:S68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3

水生花卉以其特有的形态美和意境美在园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城市人工湿地公园的快速发展、水景在园林项目中的广泛应用和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与景观构建,水生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水生花卉,充分发挥出其在园林中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类型及其常用品种

水生植物是指那些能够长期在水中正常生活的植物。它们常年生活在水中,形成了一套适应水生环境的本领。

1.1 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的植株高大,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直立挺拔,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扎入泥中生长,上部植株挺出水面。品种繁多,常见有:蒲草、荸荠、莲、水芹、茭白荀、荷花、香蒲。

1.2 浮叶植物

浮叶植物的根状茎发达,花大色艳,无明显的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叶片漂浮于水面上。常见的品种有睡莲、野菱、王莲、芡实、莼菜、荸荠等。

1.3 浮水植物

浮水植物以观叶为主,其根生于水中,植株漂浮于水面之上可随水漂移,位置不易控制。如:凤眼莲、大漂、紫萍、浮萍等。

1.4 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的根生长于泥土中,茎叶全部生长在水中,主要用于观赏鱼池的水底装饰。如:金鱼藻、网草、苦菜等。

2 在水景中的作用

2.1 造景作用

2.1.1 丰富园林的景观效果

水生植物多用来观花赏叶,还能用来欣赏它们在水中的倒影。水常给人以明净、清澈、近人、开怀的感受,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也称为园林的灵魂,所以古今中外的园林对水体和水生植物的运用是非常重视的,常常通过水生植物的姿态和色彩来点缀水面和堤岸,从而丰富水体的景观和加强水体的美感。如西方某些国家的园林中提倡野趣园,就是通过种植芦苇、慈姑、香蒲、浮萍、眼子菜、黑藻等野生水生植物来使水景体现出野趣横生的景观效果。又如细细体会“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波明存叶颤,风热萍花香”,“离离水上蒲,结水为散珠”等诗句,也能领悟到景致中的水生植物给人一种清新、舒畅之感。

2.1.2 创造园林意境

水生植物在中国园林中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在全园的布局上通过荷叶的碧、荷花的红、熏风的香和环境的凉来突出 “碧、红、香、凉”的意境美,但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又与西湖景区的自然特点和历史古迹紧密结合起来,大面积栽种西湖红莲和各色芙蓉,使夏日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观。这种水景意境独特、耐人寻味,成功之处在于立意时含意深遂,让人们从欣赏水生植物景观的形态美升华到意境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2.2 水生花卉的生态作用

2.2.1 保存生物多样性

水生植物群落为亲水的水鸟、昆虫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居场所。水生动植物以及非生物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循环往复,使得水体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生生态环境,从而保存了水生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2.2.2 净化水质

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固碳释氧的同时,水生植物还会吸收水体中许多有害元素,如氮、磷,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净化水质,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水体生态功能。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不仅成为城市中极富自然情趣的景观,而且,还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充分体现了水生植物生态价值。

2.2.3 固坡护岸

水生植物的生长蔓延繁殖,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了土壤的持水性,改善了土壤的结构与性能。另外,水生地被植物栽于水陆交界之处,其发达根系较强的扭结力,能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的侵蚀和冲刷。

3 配置的基本原则

3.1 因地制宜

3.1.1 根据立地条件选择

如在静水环境下选择浮叶植物,而流水环境下选择挺水植物。又如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土壤中可栽种喜肥的水生花卉,相反则只有选择那些耐贫瘠的品种。

3.1.2 根据地域环境选择

乡土品种丰富,且对水质的耐受程度比园艺品种强,在大面积河道沿岸带生态恢复和景观构建中应较多采用。

3.1.3 根据水位深度选择

湿地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不同的植物品种在生长中对水位的深度要求也不相同。在确定选用植物时,我们应把握 “栽种后的平均水深不能淹没植株的第一分枝或心叶”和“一片新叶或一个新稍的出水时间不能超过4 d”这2个基本原则。这里说的出水时间是新叶或新稍从显芽到叶片完全长出水面的时间,尤其是在透明度低,水质较肥的环境里更应该注意。

3.1.4 根据栽植季节选择

植物种植成活的关键是植物体的水分平衡,一般乔灌木的种植季节以休眠期为最佳,而多数水生植物可在生长期种植。

3.2 合理构图

在进行水生花卉配置时要从园林构图的角度出发,主要体现在遵循以下原则。

3.2.1 变化与统一

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搭配在一起,会增强层次感,使景观变得丰富,但在应用的时候要注意事物的统一性,如在选择水生花卉的品种时就要考虑怎样通过植物的形体、体量、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表现出事物的规律性。endprint

3.2.2 对称与均衡

水在自然界中是流动体、往往给人一种自由、活泼的感觉,所以在配置水生植物的时候应注意植物与水体的均衡,否则完全对称的配置就会使人显得呆板。

3.2.3 对比与调和

水生植物造景应注重水生植物之间、水生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协调,给人产生柔和舒适的美感。

3.2.4 韵律与节奏

水生花卉叶和花的大小、疏密、高低等在不同的景观中都能使人产生不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人感到十分有趣。同时,水生植物和岸边植物及建筑等进行合理配植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3 重视生态平衡

植物都存在着种间竞争,在配置时要从保护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科学处理好植物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以及个体、群体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要充分发挥每一种植物在湿地环境中的作用,来维持或创造出各种持久而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造就和谐优美、平衡发展的湿地生态系统,并达到融游赏娱乐于一体的目的。

4 不同水体的植物造景技术

4.1 不同水位区域的植物配置技术

⑴深水区,要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将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进行组合。

⑵浅水区,要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多将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进行组合。

⑶滨水区,多用挺水植物进行片植、丛植或散植于水边,形成倒影而增强野趣。如用线性叶为主的禾本科植物和再力花等。

⑷沼泽区,方式较为灵活,有的是把池杉、水杉等高大湿生乔木种成树阵;有的是把芦苇等沼生植物进行片植;还有的是将乔木、沼生植物和挺水植物进行高低错落地组合,形成层次分明的湿地景观效果。

⑸陆地区,湿地区域也有部分陆地,如湿地公园里面的休息小广场、防护林带、游乐区、林阴道、科普教育馆以及服务设施绿化区等多种场所。在植物配置时要结合现场的实际,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从使用性、观赏性和生态性进行综合考虑,如场地的性质不同配置方式也不同,在设施服务区和科普教育馆等周边主要是将乔木和灌木进行组合形成半封闭空间;防护林带、服务设施区和休闲广场等周边可将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或草皮组合在一起形成封闭空间;休息小广场和游乐区就要形成明亮、简单的视觉景观效果和良好的透景线,多种植乔木和地被或草皮;而湿地公园的入口处、科普教育馆以及服务设施区多种植灌木和地被,形成半开敞的空间。

4.2 不同水域的植物配置方式

4.2.1 水域宽阔处

在配置时主要考虑远观效果,应注重整体大而连续的效果,多通过片植黄菖蒲、荷花、睡莲、干屈菜或多种水生植物群落组合等来以量取胜,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角感受,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

4.2.2 水域面积较小处

在配置时要注重植物的单体效果,对植物的姿态、色彩和高度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要运用细腻手法去突出近观效果和水面的镜面作用。多把黄菖蒲、水葱等小片疏落有致地栽种于池岸,水面上再适当点植睡莲等浮水植物形成自然野趣,丰富景观效果。配置时水面上的浮叶及漂浮植物与挺水植物的比例要保持恰当,一般水生植物占水体面积的比例不宜超过1/3;否则易产生水体面积缩小的不良视角效果,更无倒影可言。对生长过于拥挤繁盛的浮叶、挺水植物,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其蔓延。水缘植物应间断种埴,留出大小不同的缺口,以供游人亲水及隔岸观景。

4.3 不同流域的植物配置方式

4.3.1 自然河流

自然河流呈带状,两岸的水生植物种植切忌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可以选择溪菘、黄菖蒲、菖蒲、再力花、花叶芦竹、芦苇、蒲苇、美人蕉及干屈菜等植物进行组团,在组团的时候讲究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充分体现节奏与韵律。

4.3.2 人工溪流

人工溪流水体的宽窄和深浅是植物配置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人工溪流的宽度、深浅一般都比自然河流小,多在池底上常铺设卵石或少量种植土。一般应选择株高较低的水生植物与之协调,如选用水蜡烛、菖蒲、石菖蒲或海寿花等几株一丛点缀于水缘石旁,且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只起点缀作用。对于完全硬质池底的人工溪流,水生植物的种植一般采用盆栽形式,将盆嵌入河床中,尽可能减少人工痕迹,体现水生植物的自然之美。

5 总结

水生植物是营造园林水体景观的重要植物材料,也是建立和谐优美水景的关键因素。所以,应加强对水生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活习性与生长环境的研究,遵循“因地制宜”和“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对水生植物进行广泛应用与推广,为人类生存的环境创造出一处处层次明显有立体感的水生植物景观,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园林景观应用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优化策略研究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及问题
浅谈房产园林景观工程成本的控制
景观营造中的光与影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