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影响人群实证研究

2014-08-30 12:29邹伟良陈琳谭建辉
中国房地产·学术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住房保障

邹伟良+陈琳+谭建辉

摘要: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广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的影响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已获得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但未购房以及已申请住房保障但未获批两类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并采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了两类家庭的经济状况与居住现状,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对两类家庭的影响及其未来的住房保障诉求。在此基础上,对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的稳妥实施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做好停建政策后续配套工作,妥善处理已获得准购证家庭的购房需求;优化住房保障申请程序,加强保障性住房分配和后续管理等。最后,针对困难群众对住房保障产品多元化的诉求,对创新产权式住房保障方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住房保障,经济适用住房,停建,住房政策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4)08-0039-47 收稿日期:2014-06-03

1 引言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改善城镇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以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为不同收入层次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适宜的居所,解决了大量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其中,经济适用住房作为产权式住房保障的主要方式,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重要渠道。由于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学术界对经济适用住房存废问题的争论也日益激烈。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纷纷调整政策,提出减少或暂停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广州市于2013年出台政策,暂停新建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立项,暂停受理申购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请。这意味着广州市现有1.8万户已获得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的家庭,将面临着无房可购的情况,在可预见的将来,那些仍然希望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困难家庭,其诉求将难以得到满足。此外,这些受停建政策影响的保障人群对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态度如何,诉求有哪些,值得引起关注。本文以广州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及其后续影响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受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直接影响人群的实证数据展开研究。

2 文献回顾和研究过程概述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住房保障相对成熟,对住房保障问题更多的是讨论政府住房保障责任与住房保障实施方式探索。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政府应该成为为住房困难人群提供住房保障的责任主体。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主张由政府向富人征税,采取建立各种社会服务设施、养老金、免费教育、失业保险、医药保险、房屋供给等方法补贴给穷人。Stegman等提出政府应鼓励开发商在建设商品房的同时,为中低收入家庭“强制预留”出部分可支付住宅单元。Hugo Priemus通过分析欧盟各成员国住房体系之间相互的关系,指出欧盟各成员国应充分行使权力来制定自身的住房政策来满足国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而在住房保障实施方式方面,国外学者也做了探索。Lennart对英国住房权属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混合产权的公共住房能降低居民的融资代价。Arlusky通过研究,指出以政府成本的视角来看,以向对中低收入阶层提供货币补贴的方式来增加提高他们的住房消费的政策比政府直接为中低收入者建设住房的政策更为有效,这也成为住房保障政策选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在国内,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存废争论很大,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这项政策开展深入的研究。其中,关于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存废问题,徐滇庆等通过分析研究,认为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政策设计存在不合理性,已经不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因而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用更合理的制度来代替它。但也有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杜文等则认为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是合理的,在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应加以不断完善以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改革创新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少学者也进行了探索。张迪认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不能跟随政策盲目而行,必须要考虑区域的差异。侯淅珉通过对淮安、上海等地住房保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建议将现有的经适房政策和公共租赁房政策融合起来,实现先租后售的市场化补贴模式,借此克服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存在的弊端。钟幼茶提出对商品化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这类保障性住房实行双轨封闭运行,政府严格控制经济适用住房在二级市场的交易行为,是创新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方向。国内学者们也对创新产权式住房保障方式进行了研究,其中共有产权模式是研究热点。陈淑云认为我国当前住房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住房消费和住房财富分配不公,我国保障住房政策忽略对中低收入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提出通过共有产权性质的保障性住房,从住房保障政策上解决住房消费不均,缩小由住房财富分配不均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吕萍等探讨和论证了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模式基本架构及运行的实践意义,她认为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模式有利于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及提高政策的效率。郜浩等提出了三种共有产权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模式,指出目前应主要采用政府集中兴建的模式,并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产权比例计算及管理权、处分权归属等问题提出对策。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值得学习与借鉴,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然而,目前学者们对住房保障政策方面的研究多侧重于讨论政策施行效果、延伸发展等方面,对政策调整影响人群态度、诉求等的研究较少,同时在实证研究的支持上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乏。

2.2 调查研究过程概述

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影响的两类主要人群进行研究。其中,定量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以电话调查和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定量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入户调查、深度访谈,用更丰富调查信息,拓宽观察视角,弥补定量调查在某些层面上深度不足的缺陷。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深度挖掘相关信息。endprint

本次调查的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影响的人群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已获得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但还未购房家庭(以下简称“已获准购证家庭”);第二类是申请住房保障但还未获批准家庭(以下简称“申请但未获批家庭”)。前者为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而后者由于政策的变化影响了其保障预期,作为从属群体加以研究。其中已获准购证家庭的抽样数据库为广州市现有的18071户已获得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但未购房家庭,申请但未获批家庭的抽样数据库为3000户,两类数据均来源于广州市住房保障信息系统。针对两类人群的不同特征,分别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采访。调查样本按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1419户开展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804份,其中已获准购证家庭651份,申请但未获批家庭153份。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抽取了26户典型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及深度访谈。

3 研究发现

根据问卷调查,对调查人群的特征、对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的态度以及在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情况下住房保障的诉求等要素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入户调查、深度访谈,更深层次地了解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调整对群众造成的影响。

3.1 定量调查发现

3.1.1 影响人群家庭和居住特征分析

据分析,两类家庭总体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取Huber的M估计值为20147.7元,这一数值仅为2012年广州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8054元的52.9%(见表1)。

在两类家庭中,无房户的比例高。拥有自有产权住房的家庭只有5.8%,94.2%的家庭属于无房户。借住父母或亲友家的375户,占46.6%,租住私房的195户,占24.3%,租住政府公房的68户,占8.5%。现同住人数情况,2人同住的占9.2%,3人同住的占36.5%,4人同住的占19.3%,5人及以上同住的占33.6%。

两类家庭现住房建筑面积均值为38.6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均值9.97平方米,远低于2010年广州市人均建筑面积21.40平方米。其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0平方米及以下的所占的比例为66.1%,15平方米以下的比例高达87.5%。无房户比例高,住房面积小,同住人口多,人均住房面积小,成为这些家庭住房状况的鲜明特征(见表2)。

3.1.2 对经济适用住房停建的态度分析

调查显示,两类家庭对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的反对呼声都很高。其中,已获准购证家庭中对经济适用住房停建表示反对或强烈反对的为68.9%,表示理解和支持的仅为13.2%。申请但未获批家庭中,61.2%表示反对或强烈反对,20.4%表示无所谓,11.2%对政策持理解态度,3.3%支持,3.9%为其他意见。其他意见主要集中在“这是政府的决定,虽感无奈,但也只能服从”。另外,申请但未获批家庭中,一部分属于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家庭,另一部分申请了除经济适用住房外的其他住房保障产品。其中申请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对停建的反对呼声略高,但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见图1)。

对于反对经济适用住房停建的原因,在已获准购证家庭中,“收入低,买不起商品房”是最重要的原因(占比27.7%),“已获准购证,希望政府坚守承诺”是第二大原因(占比18.0%),“轮候变空等,感到不公平”是第三个主要原因(占比14.2%),另外,“希望拥有自有产权房”(占12.0%)和“现住房很困难,亟需解决”(11.6%)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申请但未获批家庭中,“希望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占比40.5%)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商品房价格太高,买不起”(占比32.2%),也有家庭认为“无自有住房,住房困难”(占比13.6%)和“政府应该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占比10.1%)是主要原因(见图2)。

3.1.3 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情况下住房保障需求分析

在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情况下,已获准购证家庭及申请但未获批家庭中申请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更希望获得经济适用住房这类保障产品。在已获准购证家庭中,表示坚持继续等候经济适用住房的占比70.0%;有17.5%的家庭愿意转向选择公租房,4.3%愿意转向租赁补贴,5.6%考虑其他选择,只有0.8%的家庭表示将放弃保障。而在表示继续等候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中,有30.5%的家庭表现出强烈(或极强烈)的坚持,29.2%表现较强烈的坚持,40.3%一般坚持。

申请但未获批家庭中申请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有63.1%表示坚持等候经济适用住房,27.0%愿意转向公租房,3.5%愿意转向租赁补贴,6.4%考虑其他选择。对仍坚持等候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进一步分析发现,31.4%表现出强烈或极强烈的坚持意愿,13.5%较强烈的坚持,55.1%一般坚持。

3.2 定性调查发现

本文定性研究主要分析调查家庭的住房现状,家庭特征等基本信息,了解群众对经济适用住房停建的态度与住房保障的诉求,力求更深层次地了解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调整对群众造成的影响,探讨解决策略与方法。

3.2.1 生活与居住情况相对困难,自我改善能力较弱

调查家庭主要分布在越秀、荔湾、海珠等老城区,家庭经济条件及住房现状相对困难,自我改善生活与居住状况的能力较弱。这些家庭中多数人为私企职工或以打零工为业,收入不高,但超出了廉租保障条件,收入增长预期小。有的家庭有正上学的子女,有的家中有长期患病、高龄老人等情况,家庭生活负担较重。相当部分人经过多年的打拼和积累,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对具有产权性质的住房有着较强烈的需求。住房困难情况突出是这些家庭另一个显著特点,他们大多两三代人同住在狭小的房子里,或长期借住父母或亲友家,有的租住城中村的房子,这些房子往往室内阴暗潮湿,生活设施简陋。这些家庭虽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但很难通过市场来改善居住条件,对政府保障产品期望高。这些特点与定量分析结果高度一致。endprint

3.2.2 对经济适用住房有需求,反对停建态度强烈

持有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的家庭及申请经济适用住房但还未获批的家庭反对经济适用住房停建的态度强烈。希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是很多受访家庭的共同心声。这些家庭有的因为无房而影响到子女结婚,有的是家庭人口多居住拥挤,有的因为居住环境恶劣,出于各种原因希望申请到经济适用住房。微薄的收入与高企的房价使得他们无法在市场上买到商品房,停建经济适用住房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希望的破灭,所以他们反对的呼声也尤为强烈。很多家庭表示,如果有机会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会想尽办法筹钱,向银行贷款或向亲友借钱,即使会因此增加生活负担。

3.2.3 希望政府履行承诺,承担保障责任

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的出台,也让很多获得准购证的家庭觉得政府政策朝令夕改,认为这是政府不守承诺,逃避责任的表现,影响了对政府的公信力。他们普遍认为政府有责任给他们至少提供一次选购经济适用住房的机会。此外,相当部分的家庭由于持有准购证已有几年时间,而期间一系列的审核手续及申请时繁杂的程序让他们苦不堪言,所以他们对停建政策颇有微词,认为这使得他们之前的辛苦努力都白费。更有甚者言辞激烈,提出如果买不到经济适用住房就会通过某些极端方式来宣泄不满,这将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3.2.4 对公租房青睐度不高,产权式保障更符合要求

调查家庭普遍不愿意在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情况下转为公租房保障,坚持等候经济适用住房的意愿强烈。很多家庭认为公租房租金与现住房租金相比吸引力不大,另外,公租房项目位置偏远,配套不完善,交通不便利,增加了通勤与生活成本。有的家庭觉得如果转为公租房,又需要办理一系列的申请和资格审核手续,这个过程费时费力,非常麻烦。有的家庭对公租房的后续管理提出担忧,担心收入提高后超出公租房条件而被清退,这样会压制他们提高收入的积极性。但是,很多家庭表示,如果公租房变成经济适用住房,即便项目位置偏远(如龙归城项目),都会愿意购买。当被问到如果公租房可以租转售,即租住一定年限后可买断产权,会不会考虑时,被访家庭都表示愿意接受。这也反映出,相对于租赁型的保障产品,产权式的保障产品更符合这些家庭的要求。

3.2.5 对当前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批等环节有诸多不满

根据自身在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及轮候的经历和认识,受访家庭对当前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及施行过程中的环节提出了较多的意见和不满。有相当部分家庭认为经济适用住房申请条件太过苛刻,收入标准太高,造成能进入申请门槛的家庭因为收入低而买不起,而买得起的住房困难家庭却不能申请的状况。经济适用住房审核评分制度也广受群众诟病,操作过程死板,提供材料繁多,审核不够细致,是群众不满的主要原因。不少家庭对申请经济适用住房繁琐的程序和手续提出不满,希望相关部门提高效率。有的家庭反映,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宣传不够,群众在申请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解析与指导,同时认为经济适用住房分配管理中的透明度不高,有很多人通过不法手段买到经济适用住房。此外,群众普遍希望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应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区域,户型设计更为实用,总价尽量控制在普遍能接受的范围。

4 相关政策建议

4.1 做好经济适用住房停建后的配套政策,妥善处理已获得准购证家庭的购房需求

通过层层审核,获得准购证的家庭意味着具备了选购经济适用住房的资格。尽管政府与这些家庭之间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契约关系,但从道义上、维持政府信誉上和政策执行的延续性上说,作为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者就有责任和义务提供足够的保障房产品供他们选购。因此,建议做出特别的安排,在停止发放新的准购证的情况下,给予每户已获得准购证的家庭至少一次选房的机会;对因为政策调整而无法办理准购证延期致使准购证过期的,对仍然符合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也给予一次选购机会;对愿意转为公租房保障的,优先予以安置。在不能新建经济适用住房的情况下,考虑将现有的其他保障性住房产品转作经济适用住房。总之,应区分不同群体的需要,妥善处理已取得准购证家庭的购房需求,有效控制由于政策调整带来的社会风险。

4.2 优化住房保障申请程序,加强保障性住房分配及后续管理

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申请手续繁琐、程序复杂、审批周期长等问题,应制定措施加以整改优化。简化手续,缩短审批周期,对办理住房保障申请所需提供证明、材料的应特事特办,对一些材料提供困难的情况可以采取灵活变通的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在基层设立住房保障专员专窗,向群众提供住房保障政策的专业咨询通道。可针对各类人群或不同保障产品,设立独立的申请通道,例如公租房申请通道、经济适用住房申请通道、残疾人申请通道、长者申请通道等。改进审核评分制度,提高审核内容的细致性,坚决惩处弄虚作假的行为。做好住房保障信息公开,特别是在保障性住房分配环节,提高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压缩权利寻租空间。同时,加强保障性住房退出、流转管理,对不符合保障条件的予以清退,打击违规转租、转售套利行为。产权式保障应优先采用内循环,即政府回购或仅在特定人群中流转。

4.3 结合困难家庭特殊情况,注重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及产品设计的科学性

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产品设计与建设,应该考虑到不同困难人群的具体情况,在不增加生活成本的前提下,注重项目交通便利性、产品实用性及公建配套齐备性。项目选址应靠近困难群众聚集地,在确实需要布置在较远地方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交通便利的区域。应规划建设各项生活配套设施与商业物业,以满足困难群众日常生活以及多层次生活消费的需要。这些设施可包括:学校、康复中心、医疗站、肉菜市场、百货商场、银行等设施。产品设计应注重实用性及提高利用率,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以两房、三房户型为主。

4.4 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创新产权式住房保障方式

结合定量及定性调查的发现,已经获得准购证的家庭对于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普遍抵触较大,坚持等候经济适用住房的比例很高。从住房保障“以需定供”的角度看,完全忽略困难群众的产权式保障需求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另外,从维护社会公正、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理念出发,推出产权式保障产品,让中低收入者也能享受资产保值增值带来的收益的举措具有合理性。因此,建议借鉴我国香港地区、新加坡以及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做法与经验,在以租赁型住房产品为主要保障方式的前提下,探索与完善产权式住房保障制度,适量推出针对夹心阶层的产权式住房保障产品,如“共有产权房”等,以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分类保障。endprint

5 结语

随着经济适用住房的停建,广州将进入没有新增针对中低收入保障对象的产权式保障产品的时期。停建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的实施,将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需要慎重评估与执行。本文研究表明,对一项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应当在公共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受影响人群的表达与诉求,只有这样,惠民为民的住房保障政策才能落到实处,相关政策制定的初衷与良好愿望也才能得以实现。最后,本文虽是针对广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展开研究,但其得出的结论不失普遍意义。

参考文献:

1.庇古.福利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7

2.Stegman,Michael and Holden,David.Nonfederal Housing Programs:How States and Localities Are Responding to Federal Cutbacks in Low-Income Housing Programs[M].Washington,DC:ULI-the Urban Land Institute.1987

3.Hugo Priemus.European Policy and National Housing Stems.Housing Built Environ.2006.4

4.Lennart J.Lundqvist. The Challenges of Comparative Housing Policy Research.Housing,Theory and Society.1991.2

5.Bogden.A.Silver.Prototype Analysis of Housing Availability,Affordability,Adequacy and Accessibility.Journal of Urban Economies. 1994.12

6.徐滇庆.应该叫停经适房.中国社会导刊.2005.19

7.常华堂 张大勇.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弱势群体住房保障问题探讨——关于经济适用房争论.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6.2

8.刘辉.刍议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方式.中国-东盟博览.2012.6

9.宋时飞.经适房已跟不上时代.中国经济导报.2013.5.7

10.杜文.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经济体制改革.2005.3

11.张跃松 丁锐.对我国经适房政策的思考.中国房地产信息.2005.5

12.韩立达.我国廉租房制度发展演变及对策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11

13.张齐武 徐燕雯.经济适用房还是公共租赁房?——对住房保障政策改革的反思.公共管理学报.2010.4

14.张迪.我国住房保障方式的改革方向.经营与管理.2012.2

15.侯淅珉.中国住房保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经典案例分析.当代经济.2012.24

16.钟幼茶.创新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杭州为例.建筑经济.2011.9

17.陈淑云.共有产权住房: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创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

18.吕萍 修大鹏 李爽.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城市发展研究.2013.2

19.郜浩 吴翔华 聂琦波.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运作体系研究.工程管理学报.2011.2

作者简介:

邹伟良,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住房保障研究。

陈琳,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广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博士,从事房地产经济与管理、住房保障研究。

谭建辉,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房地产经济与管理、住房保障研究。

注:本文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特大城市住房保障供应与管理体系构建》(GD13CGL04)资助。

李求军/责任编辑endprint

5 结语

随着经济适用住房的停建,广州将进入没有新增针对中低收入保障对象的产权式保障产品的时期。停建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的实施,将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需要慎重评估与执行。本文研究表明,对一项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应当在公共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受影响人群的表达与诉求,只有这样,惠民为民的住房保障政策才能落到实处,相关政策制定的初衷与良好愿望也才能得以实现。最后,本文虽是针对广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展开研究,但其得出的结论不失普遍意义。

参考文献:

1.庇古.福利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7

2.Stegman,Michael and Holden,David.Nonfederal Housing Programs:How States and Localities Are Responding to Federal Cutbacks in Low-Income Housing Programs[M].Washington,DC:ULI-the Urban Land Institute.1987

3.Hugo Priemus.European Policy and National Housing Stems.Housing Built Environ.2006.4

4.Lennart J.Lundqvist. The Challenges of Comparative Housing Policy Research.Housing,Theory and Society.1991.2

5.Bogden.A.Silver.Prototype Analysis of Housing Availability,Affordability,Adequacy and Accessibility.Journal of Urban Economies. 1994.12

6.徐滇庆.应该叫停经适房.中国社会导刊.2005.19

7.常华堂 张大勇.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弱势群体住房保障问题探讨——关于经济适用房争论.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6.2

8.刘辉.刍议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方式.中国-东盟博览.2012.6

9.宋时飞.经适房已跟不上时代.中国经济导报.2013.5.7

10.杜文.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经济体制改革.2005.3

11.张跃松 丁锐.对我国经适房政策的思考.中国房地产信息.2005.5

12.韩立达.我国廉租房制度发展演变及对策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11

13.张齐武 徐燕雯.经济适用房还是公共租赁房?——对住房保障政策改革的反思.公共管理学报.2010.4

14.张迪.我国住房保障方式的改革方向.经营与管理.2012.2

15.侯淅珉.中国住房保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经典案例分析.当代经济.2012.24

16.钟幼茶.创新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杭州为例.建筑经济.2011.9

17.陈淑云.共有产权住房: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创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

18.吕萍 修大鹏 李爽.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城市发展研究.2013.2

19.郜浩 吴翔华 聂琦波.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运作体系研究.工程管理学报.2011.2

作者简介:

邹伟良,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住房保障研究。

陈琳,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广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博士,从事房地产经济与管理、住房保障研究。

谭建辉,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房地产经济与管理、住房保障研究。

注:本文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特大城市住房保障供应与管理体系构建》(GD13CGL04)资助。

李求军/责任编辑endprint

5 结语

随着经济适用住房的停建,广州将进入没有新增针对中低收入保障对象的产权式保障产品的时期。停建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的实施,将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需要慎重评估与执行。本文研究表明,对一项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应当在公共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受影响人群的表达与诉求,只有这样,惠民为民的住房保障政策才能落到实处,相关政策制定的初衷与良好愿望也才能得以实现。最后,本文虽是针对广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停建政策展开研究,但其得出的结论不失普遍意义。

参考文献:

1.庇古.福利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7

2.Stegman,Michael and Holden,David.Nonfederal Housing Programs:How States and Localities Are Responding to Federal Cutbacks in Low-Income Housing Programs[M].Washington,DC:ULI-the Urban Land Institute.1987

3.Hugo Priemus.European Policy and National Housing Stems.Housing Built Environ.2006.4

4.Lennart J.Lundqvist. The Challenges of Comparative Housing Policy Research.Housing,Theory and Society.1991.2

5.Bogden.A.Silver.Prototype Analysis of Housing Availability,Affordability,Adequacy and Accessibility.Journal of Urban Economies. 1994.12

6.徐滇庆.应该叫停经适房.中国社会导刊.2005.19

7.常华堂 张大勇.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弱势群体住房保障问题探讨——关于经济适用房争论.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6.2

8.刘辉.刍议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方式.中国-东盟博览.2012.6

9.宋时飞.经适房已跟不上时代.中国经济导报.2013.5.7

10.杜文.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经济体制改革.2005.3

11.张跃松 丁锐.对我国经适房政策的思考.中国房地产信息.2005.5

12.韩立达.我国廉租房制度发展演变及对策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11

13.张齐武 徐燕雯.经济适用房还是公共租赁房?——对住房保障政策改革的反思.公共管理学报.2010.4

14.张迪.我国住房保障方式的改革方向.经营与管理.2012.2

15.侯淅珉.中国住房保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经典案例分析.当代经济.2012.24

16.钟幼茶.创新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杭州为例.建筑经济.2011.9

17.陈淑云.共有产权住房: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创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

18.吕萍 修大鹏 李爽.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城市发展研究.2013.2

19.郜浩 吴翔华 聂琦波.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运作体系研究.工程管理学报.2011.2

作者简介:

邹伟良,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住房保障研究。

陈琳,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广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博士,从事房地产经济与管理、住房保障研究。

谭建辉,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房地产经济与管理、住房保障研究。

注:本文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特大城市住房保障供应与管理体系构建》(GD13CGL04)资助。

李求军/责任编辑endprint

猜你喜欢
住房保障
商业银行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风险防范探讨
德国住房储蓄体系对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启示
不同住房保障方式下住户居住满意度研究
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问题思考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问题与完善建议
城市廉租住房保障时间及家庭特征研究
住房保障信息网上公开工作实践研究
住房保障与农民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