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设备管理问题探讨与分析

2014-09-01 21:37于润强
关键词:备件预防性费用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设备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设备技术的综合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就对维修人员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大。在过去企业管理中,都要求员工对设备“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简易故障”,这些要求是基于员工相对稳定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代企业普遍员工不够稳定,流动性强,也仅能要求“会使用、会保养”,从而在内部的设备管理上也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再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现提出几点个人的管理意见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设备管理 探讨

1 专业化维修模式

过去企业的设备管理强调大而全,能够本单位制作的设备不从外部购买,能够自主加工的备件自主加工进行储备,如我曾经工作的一个企业使用的行车是自己制作的,6000吨压力机是自己制作的,连砂轮机都是自己制作的,这些设备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结实,钢板厚重,和现在的对比可以看出使用的材料浪费非常大。因为过去单位自己制作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只能根据经验进行制作,往往对企业、对国家都造成很大的浪费,且不一定省钱,不如找专业厂家制作,既实用又经济。

在当前企业管理中都要求提高设备的自主维修能力,实现预防性维修,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也有不少企业因此走入误区,认为什么工作都是自主维修划算,实际不然。我个人认为大众化的、普遍的、通用的设备自主维修是节约的,维修质量也是能够保证的,但对于一些专业化的、专用的、技术垄断性的设备自主维修是很难保证质量的,维修速度和维修费用也是不划算的,从人才培养上也是非常有难度的,即使培养了有该类维修能力的专业人才也要付出较高的薪酬待遇才能保证人员的稳定性,否则也会流失。所以说设备维修也要走专业化维修的道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既保证维修质量又节约维修费用。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尝试或实行与专业维修单位合作维修的模式来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就是与专业单位签订年度维保合同,由专业单位来进行定期的保养和预防性维修,保证设备的可靠性,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设备管理方法,值得推广。

2 维修能力的培养

为尽快修复设备故障,各单位要培养自己的设备维修人员,但到底怎样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怎样提升维修的技能是各个企业难以确定的。通过本人工作的经历来看,首先,企业的设备维修人员必须要下沉管理,由设备的使用单位来进行管理,不能由设备管理部门来一起管理,否则容易本末倒置,造成有维修需求的设备使用单位却很难及时迅速的用到设备维修人员,影响维修速度和维修质量。再次,小规模的企业采取集中管理、集中维修的方式更合适,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维修技能和维修速度,而规模大的企业宜采用分散管理、分散维修的方式进行管理,当超过三、四个车间时,集中管理和集中维修的方式就不能满足维修技能和设备故障快速处理的要求,再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极易形成推诿现象,影响维修的效率和预防性维修,继而影响生产。

当前,随着设备电气的迅猛发展,设备的电气化应用也不断提高,设备电气维修人员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对其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电气维修人员的技能是不可能速成的,这就需要企业尽量保持该类人员相对稳定,强化学习要求来提高维修技能,达到与时俱进,满足设备电气维修的需要。

3 设备维修费用的管理

为使效益最大化,企业必须控制和节约设备维修费用。大多数企业设备维修费用的管理是参照历年维修费用发生的情况,采用万元产值、产品台数、人员工时、设备台数、设备固定资产总值等多种方式对应的费用定额来进行控制,也可采用年度总定额的方式进行控制,选用哪种控制方式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需要根据各企业的自身产品特点来选择。因为很难将设备的故障率或维修费用与生产量直接进行挂钩,只能是尽量寻找相关规律,制定一个较为科学的控制目标,目的就达到了。不要认为其他企业维修费用的控制方法和手段与自己企业的不一样就盲目跟随,那样可能会造成费用更无法控制。我认为维修费用最好的控制方法是采用动态费用和静态费用结合的方式,动态费用管理是选择以上最合适的一种方式来制定定额,随着数量的变化维修费用是变化的;静态费用管理是对于年度计划需进行的项目采用维修费用总量管理。这样既能保证年度计划维修项目的实施,使设备不至于过早裂化,又能很好的控制日常维修项目发生的零星费用,保障日常小项目的维修需要。

当然,维修费用的控制与当前很多企业大力推行的预防性维修会有一定的冲突。试想,一个设备备件发挥的最大效益就是使用的时间尽量长,但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却是在发现备件有故障征兆的情况下尽早进行更换,以免造成设备停机影响生产。这就需要辨证的看这个问题,设备维修费用的控制不能只看设备运转效益,更要考虑生产效益,若不提前更换故障备件或维修可能造成更大的生产损失,那损失就不是一点设备维修费用的问题了,从这个方面考虑适量增加一点维修费用也是值得的。

若要节约维修费用,我认为尽量集中采用一个厂家和品牌的设备也是有用处的,也能够提高维修速度。因为采用一种品牌的设备,在很多零部件上通用,可以大大减少零部件的储备数量,在维修服务上设备生产厂家也会给予照顾,也就节约了维修费用。并且因采购一个品牌的设备,备件替换性好,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从其它同样设备上拆件用来判断,提高维修速度和故障判断的准确性,减少无关备件的储备数量。

4 设备的管理模式

当前,各企业采用的设备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但肯定的说再采取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不适合了。在过去,企业的人员变动很小,有的人在一台设备上可能工作一辈子,所以对设备的结构、常见故障、解决措施非常熟悉,设备问题自己完全可以搞定;而当前人员变动是非常频繁的,设备操作者对设备没有维修能力,他们只要很好的掌握设备操作和保养知识就可以了,要单独成立一批专门的设备维修人员来处理设备故障,这就是当前企业和过去企业带来的变化。

其中部分大的企业喜欢搞创新,总是学习应用一些新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的一些管理方法。我认为适当的学习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是有必要的,但学习和推进的过程不建议速度太快,要在自己的单位选定试点车间,待运行一段时间发现适合自己企业后再进行推广,不要期望用个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学习过来,达到外资或合资企业的管理水平。因外资或合资企业的这些管理方法不是经过一年半年总结出来的,也是经过很多的基本工作奠定基础后逐步推进过来的,并且每个企业的员工能力不一样,企业文化也不一样,在引进管理方法的时候要进行转化,转化为适合企业自己的,切不可全盘照搬,否则可能学习的没有学好,自己的特色管理也丢掉了,造成管理无所适从。

5 企业要对设备管理给予关注和重视

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企业的管理逐步实现少人化,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采用自动化程度高流水线性质的企业,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因此设备管理也是保证企业正要生产的重要一环。但部分企业对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领导对日常工作基本不管不问,设备出现故障影响生产时才会意识到设备的重要性,这显然是不够的。

我在设备管理一线工作几年,认识到设备管理工作是很辛苦、责任心很强的工作,正常生产时要时刻关注设备的状态,停产时要安排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节假日甚至春节也不能休息,一年中休息日是屈指可数的,晚上加班加点维修是常有的事,设备管理人员是企业生产默默无闻的幕后支持者,为企业的正常生产保驾护航。因此,企业领导要对该部分人员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即使节假日的一个问候也是很大的鼓舞。

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应该说设备管理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工作,既要求有很好的管理模式,又要求管理人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能力,培养良好的设备维修人员,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设备故障,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为企业良好的生产秩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峰.企业设备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2]王晓明.企业设备管理的经济决策分析[D].苏州大学,2005.

[3]夏红星.浅谈煤矿设备管理[J].价值工程,2010(05).

作者简介:于润强(1977-),男,山东诸城人,现任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农业装备事业部设备能源科科长,主要从事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备件预防性费用
中材机电备件有限公司
中材机电备件有限公司
中材机电备件有限公司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基于HANA的工单备件采购联合报表的研究与实现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