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理解教育中的任务驱动法

2014-09-01 19:13谢双双
关键词: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

谢双双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我国信息技术课程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本文中,将理解教育贯穿任务驱动法,从理解教育的角度来理解任务驱动法。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目标,从理解教育中,探索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从而更加深入地在课堂中运用理解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理解教育 任务驱动

1 任务驱动法的概念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近几年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 理解教育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理解教育即把理解作为认识手段,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个任务”。我们认为理解至少可以分为对任务的理解和对学生的理解这两方面。

对“任务”的理解,又可以分為教师对任务的理解,学生对任务的把握。

2.1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我们知道,要很好地完成任务,理解任务是基础。现在有的老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看完教材,照本宣科,书上什么内容,什么任务,就叫学生完成什么任务。完全忽略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现在的信息技术更新快速,书本上的任务常常是落后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因而学生往往对于书本知识没有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好的任务来源于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又来源于正确深入的教材理解和对生活的理解。因此,教材任务无疑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2.2 学生对任务的理解

所谓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就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其实就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任务,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发展了老师,也就发展了学生。为了提高引导的有效性,除了做好常规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你的学生水平在哪里?”

要求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必须先了解自己的学生,必须知道自己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清楚学生所需。做到这一点,也就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关注教学生成,做到实时引领,而不是照着自己的事先设计上课,真正将学生放在心中。

第二,“这任务的重点是什么?”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的任务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为此,我们认为,目标是一堂课的起点与归宿。没有目标的一堂课将是毫无意义,没有效果可言的。笔者认为,一堂课只要目标明确,那么也就能做到重点突出;只要抓住目标,那么也就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还要了解学科目标。

3 理解教育下任务驱动法实施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而综合各学者的看法,“任务驱动”普遍采用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的模式。在理解教育理念之下,任务驱动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把握全局、设计任务

在理解教育模式下,任务驱动法中任务的提出需要教师基于对“任务”的理解以及对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理解。因此,在拿到教材的第一步,不是急着来一堂一堂课的去备,而是认真钻研完教材后,总结出本学期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这几个大任务的前提下再细化出几个小任务,然后根据小任务来提出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来完成本堂课(或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3.2 基于现状,分析任务

分析任务处于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根据任务的不同,采用不同分析方式。教师不必讲解或演示完成任务的全部过程,而是要引导学生分析任务,使他们尽快明确自己的入手点,并逐步提出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需要讲解演示的时候,教师也一定要让学生了解操作过程背后的分析、思考及方法策略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维活动,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操作规范。如遇到较为复杂的任务时,将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再完成相应的子任务,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

3.3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在教师和组长的指导与帮助下,主动的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集资料,分析处理信息,并合理利用这些信息资料,完成相应的任务。在任务驱动的实施过程中,笔者通常采用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在小组成员的组合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争取使每组学生平均水平相当。使优秀生能够带动落后学生,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同时能够调动落后学生的积极性。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每组一个组长,并且组长轮流担任,争取让每位组员有当组长的机会。组长的职责是组织好组员,并将任务分配给每一位组员。在任务的过程中,组长不时的监督并且督促组员完成任务。

3.4 小组互评,总结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也一样,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做评价。任务的评价应注意时效性,要及时就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完成任务的质与量做出适当的评判。在理解教育模式下,采用的是小组互评的评价模式。教师展示每个小组的作品,由其他小组根据评价标准来评定其成果并阐述其作品的优缺点。对于评价标准的建立,允许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讨论与制定,以达到改进学习行为的目的。在标准的建立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与水平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激励学生勇于创造实践,在实践中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

4 理解教育下任务驱动法的优点

综合各学者的看法,认为理解教育下“任务驱动”教学法普遍有以下优点:

4.1 使学生更易掌握教学内容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贯彻理解教育,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任务和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生相互合作,都是紧紧围绕如何完成任务而进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的知识,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4.2 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理解教育“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具体操作,并能通过其他组员的帮助完成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就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4.3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理解教育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

4.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任务的完成阶段,学生需要自己去理解任务,组员遇到难处时,主动帮忙;自己遇到困难时,主动请教。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同时,学生除了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外,还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对某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溝通,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5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解决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奠定基础,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理解教育是学生理解任务,并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它是一种理念,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在操作性强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通过理解教育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它是一种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以理解教育为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将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并学会学习,获得主动的、活泼的发展。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独立钻研和集思广益,合作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善于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候庆宝.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设计模式初探.

[2]胡宁.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3]蒋红星.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4]米明.“任务驱动”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最好等作用.

[5]卢爱芬.基于计算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6]许晓东.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7]刘颖.计算机“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的体会.

[8]丁铁红.计算机“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法和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任务驱动”.

[9]刘世全.浅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模式.

[10]王祥伸.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1]孟中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