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水囊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2014-09-03 10:34卞桂萍沈丽薛艳春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足月妊娠引产

卞桂萍++++++沈丽++++++薛艳春++++++曹素珍

[摘要] 目的 观察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计划分娩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320例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初孕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0例。两组分别采用低位水囊及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及分娩方式。 结果 水囊组孕妇引产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P<0.01);水囊组阴道分娩率高于缩宫素组(P<0.01)。水囊组经阴道分娩者临产发动时间及总产程明显短于缩宫素组(P<0.05),两组全部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可加速宫颈口扩张、缩短产程,且方法简单,引产成功率高,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低位水囊;足月妊娠;引产

[中图分类号] R7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b)-0030-03

目前由于一些社会因素及胎儿母体因素的影响,临床剖宫产率明显增高,甚至某些足月孕妇害怕分娩疼痛或由于家庭社会因素,在未尝试引产、阴道分娩的情况下,直接选择剖宫产。因此,目前如何降低剖宫产率已经成为临床产科医师关注的问题。引产成功是进行阴道分娩的前提,而引产能否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宫颈成熟度[1],因此在促进宫颈成熟方面,临床应尽量使宫颈成熟过程接近自然成熟过程,目前临床常用的引产方法有静脉滴注缩宫素或使用低位水囊压迫。本研究选择本院计划自然分娩患者,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引产,比较引产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4~11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初孕妇320例为研究对象,均因各种产科指征需要进行计划分娩,排除头盆不称、产道异常、胎膜早破及有缩宫素应用禁忌证者。产妇年龄20~34岁,平均(26.8±3.5)岁,孕37~42周,平均(38.0±0.5)周。将全部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水囊组 采用江苏爱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于夜间22:00前置入水囊,孕妇会阴、阴道常规消毒后,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再次消毒宫颈,用卵圆钳夹住球囊根部,沿宫颈管缓慢送入子宫腔,置于宫口与先露之间。经导管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50 ml,用纱布包裹水囊导管,置入阴道内。患者可自行活动或卧床休息。取出水囊时间:待水囊自行脱落或次日晨08:00取出水囊,最迟不超过24 h取出水囊,给予人工破膜及缩宫素静脉滴注。

1.2.2 缩宫素组 用0.5%缩宫素静脉滴注,从4~5滴/min开始,根据宫缩强弱进行调整,一般每隔15~30 min调整一次滴速,直到宫缩间隔2~3 min,每次宫缩持续40~60 s,强度中等(宫缩压力为50~60 mm Hg),视为有效宫缩,最快滴速不超过60滴/min。若未达到有效宫缩,酌情增加缩宫素剂量。第1天未出现有效宫缩者,第2天继续用药,方法同前。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的引产效果,记录两组从引产开始至临产时间,统计两组完成分娩的方式(包括自然产、阴道手术产、剖宫产),采用称重法计算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1~10 min采用Apgar评分评价新生儿窒息情况,Apgar评分≤7分为存在窒息。

1.4 效果评定标准[2]

显效:静脉滴注缩宫素的产妇使用缩宫素后24 h内完成分娩;置入水囊者在水囊置入后12 h内出现规律宫缩,取出水囊后静脉滴注缩宫素,并在12 h内完成阴道分娩。有效:孕妇在使用缩宫素或置入水囊后12 h内出现规律宫缩,并且宫口扩张>3 cm;或者孕妇在使用缩宫素或置入水囊后12 h内虽未出现规律宫缩,但是宫颈Bishop评分增加>5分。无效:无论静脉滴注缩宫素或置入水囊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体引产效果的比较

水囊组160例引产,总有效154例,占96.3%;缩宫素组160例引产,总有效112例,占70.0%,两组引产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分娩方式的比较

水囊组全部孕妇中,142例行经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率为88.75%;缩宫素组全部孕妇中,112例行经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率为70.00%,两组阴道分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2.3 两组阴道分娩者分娩时间及产后出血情况的比较

两组阴道分娩孕妇引产至临产时间、总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全部新生儿Apgar评分的比较

水囊组与缩宫素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经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国的剖宫产率在世界排名第一,因此,降低剖宫产率、促进阴道分娩是每个产科医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水囊引产的机制为水囊置于宫颈内,产生温和的机械扩张力,促进宫颈扩张,同时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从而使孕妇在不知不觉中渐进地扩张宫颈,150 ml的球囊直径5~6 cm,使孕妇悄然进入产程活跃期,加速产程进展[3-4]。随着产程的进展,宫颈受水囊压迫牵拉扩张,通过神经反射,使垂体后叶的神经束释放缩宫素,母体血循环中缩宫素水平升高,促进子宫收缩不断加强,直至潜伏期完成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5~6公分,水囊排出[5]。

水囊引产促进宫颈扩张及子宫收缩的机制与生理性分娩的机制相似,使宫颈扩张与子宫收缩同步,能有效提高引产效果及阴道顺产率[5]。而缩宫素可以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但是其本身并无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并且其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促进作用受孕妇对缩宫素敏感性的影响,因此不同孕妇使用缩宫素的有效浓度和滴速存在明显差异,临床使用时需要多次调整或需要更长时间达到理想引产效果,导致引产有效率较低,产程较长[6];此外静脉滴注缩宫素孕妇卧床时间长,易导致身心疲劳,大多数孕妇难以忍受[7]。

本研究中水囊组患者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其中,阴道分娩者引产至临产时间、总产程明显短于缩宫素组,与文献报道相符。孕妇放置水囊后仅感轻度下腹坠胀不适,不影响孕妇的自由活动,大多数孕妇夜间能正常睡眠,其诱发的宫缩在子宫收缩期宫缩协调,在宫缩间歇期能完全消失,及时保证胎儿的氧供给[8-9],本研究观察组95.0%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与缩宫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水囊引产并未明显增加新生儿产后窒息情况,安全性较好。有研究显示,水囊引产孕妇分娩后能维持良好的子宫收缩,与使用缩宫素引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中,水囊组阴道分娩孕妇产后出血与缩宫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其产后宫缩良好。

综上所述,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方法简便,可加速产程进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性强,有助于控制剖宫产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明明,胡娅莉,张书敏,等.Foley尿管水囊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1):24-26.

[2] 李晓勤,尹维.低位水囊引产用于足月妊娠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19-1620.

[3] 雷倩倩,何海霞,卢丽华,等.低位超小水囊联合地西泮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 11(4):63.

[4] 董丽娟,朱璇,周淑娟.水囊联合小剂量缩宫素在引产中临床应用观察[J].淮海医药,2012,30(3):243-244.

[5] 徐艳.低位水囊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30):55-56.

[6] 轩凤霞.低位水囊引产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3):136.

[7] 苏琦枫.缩宫素在引产和催产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5):231.

[8] 熊甜甜.低位小水囊引产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86-87.

[9] 何美镁,李小平,李保坚.水囊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1):4200-4202.

(收稿日期:2014-04-22 本文编辑:林利利)

水囊引产促进宫颈扩张及子宫收缩的机制与生理性分娩的机制相似,使宫颈扩张与子宫收缩同步,能有效提高引产效果及阴道顺产率[5]。而缩宫素可以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但是其本身并无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并且其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促进作用受孕妇对缩宫素敏感性的影响,因此不同孕妇使用缩宫素的有效浓度和滴速存在明显差异,临床使用时需要多次调整或需要更长时间达到理想引产效果,导致引产有效率较低,产程较长[6];此外静脉滴注缩宫素孕妇卧床时间长,易导致身心疲劳,大多数孕妇难以忍受[7]。

本研究中水囊组患者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其中,阴道分娩者引产至临产时间、总产程明显短于缩宫素组,与文献报道相符。孕妇放置水囊后仅感轻度下腹坠胀不适,不影响孕妇的自由活动,大多数孕妇夜间能正常睡眠,其诱发的宫缩在子宫收缩期宫缩协调,在宫缩间歇期能完全消失,及时保证胎儿的氧供给[8-9],本研究观察组95.0%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与缩宫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水囊引产并未明显增加新生儿产后窒息情况,安全性较好。有研究显示,水囊引产孕妇分娩后能维持良好的子宫收缩,与使用缩宫素引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中,水囊组阴道分娩孕妇产后出血与缩宫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其产后宫缩良好。

综上所述,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方法简便,可加速产程进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性强,有助于控制剖宫产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明明,胡娅莉,张书敏,等.Foley尿管水囊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1):24-26.

[2] 李晓勤,尹维.低位水囊引产用于足月妊娠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19-1620.

[3] 雷倩倩,何海霞,卢丽华,等.低位超小水囊联合地西泮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 11(4):63.

[4] 董丽娟,朱璇,周淑娟.水囊联合小剂量缩宫素在引产中临床应用观察[J].淮海医药,2012,30(3):243-244.

[5] 徐艳.低位水囊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30):55-56.

[6] 轩凤霞.低位水囊引产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3):136.

[7] 苏琦枫.缩宫素在引产和催产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5):231.

[8] 熊甜甜.低位小水囊引产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86-87.

[9] 何美镁,李小平,李保坚.水囊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1):4200-4202.

(收稿日期:2014-04-22 本文编辑:林利利)

水囊引产促进宫颈扩张及子宫收缩的机制与生理性分娩的机制相似,使宫颈扩张与子宫收缩同步,能有效提高引产效果及阴道顺产率[5]。而缩宫素可以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但是其本身并无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并且其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促进作用受孕妇对缩宫素敏感性的影响,因此不同孕妇使用缩宫素的有效浓度和滴速存在明显差异,临床使用时需要多次调整或需要更长时间达到理想引产效果,导致引产有效率较低,产程较长[6];此外静脉滴注缩宫素孕妇卧床时间长,易导致身心疲劳,大多数孕妇难以忍受[7]。

本研究中水囊组患者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其中,阴道分娩者引产至临产时间、总产程明显短于缩宫素组,与文献报道相符。孕妇放置水囊后仅感轻度下腹坠胀不适,不影响孕妇的自由活动,大多数孕妇夜间能正常睡眠,其诱发的宫缩在子宫收缩期宫缩协调,在宫缩间歇期能完全消失,及时保证胎儿的氧供给[8-9],本研究观察组95.0%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与缩宫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水囊引产并未明显增加新生儿产后窒息情况,安全性较好。有研究显示,水囊引产孕妇分娩后能维持良好的子宫收缩,与使用缩宫素引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中,水囊组阴道分娩孕妇产后出血与缩宫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其产后宫缩良好。

综上所述,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方法简便,可加速产程进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性强,有助于控制剖宫产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明明,胡娅莉,张书敏,等.Foley尿管水囊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1):24-26.

[2] 李晓勤,尹维.低位水囊引产用于足月妊娠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19-1620.

[3] 雷倩倩,何海霞,卢丽华,等.低位超小水囊联合地西泮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 11(4):63.

[4] 董丽娟,朱璇,周淑娟.水囊联合小剂量缩宫素在引产中临床应用观察[J].淮海医药,2012,30(3):243-244.

[5] 徐艳.低位水囊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30):55-56.

[6] 轩凤霞.低位水囊引产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3):136.

[7] 苏琦枫.缩宫素在引产和催产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5):231.

[8] 熊甜甜.低位小水囊引产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86-87.

[9] 何美镁,李小平,李保坚.水囊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1):4200-4202.

(收稿日期:2014-04-22 本文编辑:林利利)

猜你喜欢
足月妊娠引产
疤痕子宫足月妊娠自然分娩的可能性和安全性分析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25例临床分析
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不同时间引产的效果观察
子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探讨
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在剖宫产术后再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中期妊娠引产的应用意义探究
足月妊娠超声检查羊水偏少时分娩方式探讨
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