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镜下应用骨软骨移植术治疗骨软骨病的疗效观察

2014-09-03 20:01马晋孙春汉郑剑平

马晋+孙春汉+郑剑平

【摘要】目的研究在踝关节镜下采用骨软骨移植技术治疗骨软骨病损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1日到2013年1月1日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31名患者。所有的研究对象的治疗方式是在踝关节镜下应用骨软骨移植术治疗骨软骨损疾病。治疗后对这些患者进行长时间的随访,了解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这种治疗的方式的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经过踝关节镜下的骨软骨移植术的治疗后,在出院后的第3、6、9、12、15个月后对全部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和观察,了解患者在移植术后的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在出院后的第3、6、9、12、15个月后分别有4、7、15、21、28例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关节功能的情况,其概率分别为12.9%、22.6%、48.4%、67.7%、90.3%。结论通过上述的结果可了解,在踝关节镜下采用骨软骨移植的技术能够有效的治疗骨软骨病损。

【关键词】踝关节镜;骨软骨病损;骨软骨移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R681.3【文献标识码】B

骨软骨病损是关节处的软骨出现软骨内骨化障碍的一种疾病,它也是在临床中经常出现的疾病[1]。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的程度和时间来进行保守性处理和传统的手术治疗等等[2]。不正确或者不适当的治疗措施会对患者的关节部位造成严重的损伤,即关节运动等功能性的障碍本研究的重点是在踝关节镜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手术,手术的方式是骨软骨移植技术来治疗骨软骨病损[3-4]。现将本文的研究结果公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在2012年1月1日到2013年1月1日来我院就诊的骨软骨病损的患者,共31名。其选择的标准为按照国际的标准并且根据X线和MRI以及临床上的症状和体征等经专家明确诊断为踝关节的骨软骨病损疾病。所选的研究对象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10例。年龄为15~49岁,平均年龄是(34±5)岁。所选的研究对象中均没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膝关节处内外翻的畸形以及全身各部位的关节疼痛、膝关节的关节炎症等伴发的疾病。在选择的全部研究对象中均出现明显的临床上的症状,即长时间的跛行和持续性的疼痛感。发病时间一般为2~19个月,平均的发病时间是(8±4)个月。全部是研究对象均为经过手术治疗,多数都采取了不同的保守治疗。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创伤后骨软骨病损和剥脱性骨软骨炎以及局灶性骨关节炎分别有15、12、4例。

1.2方法

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同样的术前的相关准备。全部的研究对象均在在踝关节镜下进行骨软骨移植术治疗骨软骨病损的手术。首先通过X线、MRI等影像学的方式进行初略的判定每位患者的骨软骨病损的涉及范围的大小,根据大小来估算手术的范围。在经踝关节镜下的检查来进一步的确定病损的范围从而进行手术。同时在踝关节镜下要观察关节内可移植处的软骨即关节内的非承重面是否出现病损。在踝关节镜下也要观察踝关节内有没有其他的疾病。在踝关节镜的直视下进行手术,利用微型高速的骨钻除去病损的骨软骨,直至暴露出正常的软骨区域。暴露的深度要到达骨松质,并使暴露出的正常区域平坦,尽量使这一区域与周围的组织垂直,以方便进行下一步的操作。然后使用空间的圆刀对这一区域进行相间的凿洞。两洞间的距离为1mm,洞的深度根据病情确定,软化类骨软骨病损的洞深为0.2cm,损伤类骨软骨病损的洞深为0.15cm。在该关节内的非承重面处取出所需数量和大小的移植的骨块。将得到的可移植的骨块放在含有生理盐水的纱布中。在被取出骨块的关节的非承重面处,使用凝胶状生物蛋白对缺损处进行保护,加快其自身的修护。在踝关节镜下,先将取出的骨块放入相应的移植栓推进器,然后将骨块移植入缺损部位的相应洞内,尽量使这一平面保持平齐。经过手术治疗后,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后的相关指标的监测,并对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和检查。在研究对象出院后对患者的治疗的效果和关节的恢复情况等进行长时间的随访的观察。

1.3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等进行长时间的随访观察,定期的了解所有研究对象经过踝关节镜下的骨软骨移植技术后的骨软骨病损的治疗的效果如何。随访的时间的起点定在研究对象出院的当天,3个月后进行第一次的随访,然后分别在每隔三个月的时间点上进行随访观察。通过了解患者的随访的时间点上关节的恢复的情况,统计出每个随访点上全部的研究对象中有多少的患者能够有效的恢复关节的功能,并计算出这一概率。本研究主要统计在出院后的第3、6、9、12、15个月后,骨软骨病损的患者在经骨软骨移植术后能够有效恢复关节功能的患者的数量以及其概率。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随访观察中患者的有效恢复率

经过骨软骨移植术的手术治疗和术后的护理工作之后,对出院的研究对象进行15个月的随访观察,以三个月为一个单位,分别在其出院后的第3、6、9、12、15个月的时间点对全部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和观察。在每次的随访的观察中,了解在全部的研究对象中能够有效的恢复关节功能的患者的数量,同时计算占全部研究对象中的概率。随访中详细的数据请见表1:

在手术之前和手术后的随访过程中,测量患者的踝关节的屈伸角度的变化情况。并对术前和出院后第15个月这组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上的计算,经统计学计算这组数据的变化情况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详细的数据的变化情况请见表2:

3讨论

关节软骨的相关疾病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治疗这类疾病的方式也相对比较少[5]。踝关节镜下进行骨软骨的移植技术是比较新型并且效果也较明显的治疗骨软骨病损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在于将患者自身健康的软骨和骨移到发生病损的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6]。这种治疗的手术方法由于其技术的特点,其主要应用小范围的关节骨软骨病损。这种治疗的方法所需的费用相对较低,可以相对性的减低患者的生活负担[7]。本文章主要研究在踝关节镜下行骨软骨移植术来治疗骨软骨病损的效果。本研究的骨软骨的移植技术的特点是通过留取较完整的移植的骨块,将这种结构较完整的骨块移植到病损区域,可以使骨块得到更好的固定,也能够加快病损区域和移植骨块的融合和血运的联系,缩小患者的手术结束后的恢复的时间。通过表1的结果可了解到,应用踝关节镜下的骨软骨的移植技术来治疗患者的骨软骨病损类的疾病,其治疗的效果比较好,随访过程中,其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关节功能的概率随着出院的时间的延长其概率也增加,在第15个月的时间点上,有28例患者在经手术后能够比较有效的恢复关节的功能,其有效的恢复的概率为90.3%。通过表2可了解,本研究的手术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踝关节的屈伸能力,即踝关节的功能能够有效的恢复。在出院后的第15个月后,全部研究对象的踝关节的平均的屈伸角度已经可以达到65.9±8.1°较术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可以将这种手术的方式应用在更广范围的骨软骨病损的治疗中。

参考文献

[1] 张洪美,何名江,荆琳.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伴局灶性软骨缺损的膝骨关节炎[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5):23-24.

[2] 陆小龙,尚清明,王勇,等.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2):155-156.

[3] 蒋尧传,蒋就喜,唐志宏,等.膝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3):259-260.

[4] Microfracture technique and osteochondra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J].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13,17(31):5735-5740.

[5] 张洪涛,张继文,姜波,等.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软骨损伤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3):270-271.

[6] 郭春炜,虎跃林,焦晨,等.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影像学及关节镜下表现[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0,4(6):723-728.

[7] 谭洪波,杨柳.局部关节软骨和骨软骨损伤修复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0,4(6):795-803.

【摘要】目的研究在踝关节镜下采用骨软骨移植技术治疗骨软骨病损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1日到2013年1月1日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31名患者。所有的研究对象的治疗方式是在踝关节镜下应用骨软骨移植术治疗骨软骨损疾病。治疗后对这些患者进行长时间的随访,了解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这种治疗的方式的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经过踝关节镜下的骨软骨移植术的治疗后,在出院后的第3、6、9、12、15个月后对全部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和观察,了解患者在移植术后的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在出院后的第3、6、9、12、15个月后分别有4、7、15、21、28例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关节功能的情况,其概率分别为12.9%、22.6%、48.4%、67.7%、90.3%。结论通过上述的结果可了解,在踝关节镜下采用骨软骨移植的技术能够有效的治疗骨软骨病损。

【关键词】踝关节镜;骨软骨病损;骨软骨移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R681.3【文献标识码】B

骨软骨病损是关节处的软骨出现软骨内骨化障碍的一种疾病,它也是在临床中经常出现的疾病[1]。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的程度和时间来进行保守性处理和传统的手术治疗等等[2]。不正确或者不适当的治疗措施会对患者的关节部位造成严重的损伤,即关节运动等功能性的障碍本研究的重点是在踝关节镜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手术,手术的方式是骨软骨移植技术来治疗骨软骨病损[3-4]。现将本文的研究结果公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在2012年1月1日到2013年1月1日来我院就诊的骨软骨病损的患者,共31名。其选择的标准为按照国际的标准并且根据X线和MRI以及临床上的症状和体征等经专家明确诊断为踝关节的骨软骨病损疾病。所选的研究对象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10例。年龄为15~49岁,平均年龄是(34±5)岁。所选的研究对象中均没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膝关节处内外翻的畸形以及全身各部位的关节疼痛、膝关节的关节炎症等伴发的疾病。在选择的全部研究对象中均出现明显的临床上的症状,即长时间的跛行和持续性的疼痛感。发病时间一般为2~19个月,平均的发病时间是(8±4)个月。全部是研究对象均为经过手术治疗,多数都采取了不同的保守治疗。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创伤后骨软骨病损和剥脱性骨软骨炎以及局灶性骨关节炎分别有15、12、4例。

1.2方法

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同样的术前的相关准备。全部的研究对象均在在踝关节镜下进行骨软骨移植术治疗骨软骨病损的手术。首先通过X线、MRI等影像学的方式进行初略的判定每位患者的骨软骨病损的涉及范围的大小,根据大小来估算手术的范围。在经踝关节镜下的检查来进一步的确定病损的范围从而进行手术。同时在踝关节镜下要观察关节内可移植处的软骨即关节内的非承重面是否出现病损。在踝关节镜下也要观察踝关节内有没有其他的疾病。在踝关节镜的直视下进行手术,利用微型高速的骨钻除去病损的骨软骨,直至暴露出正常的软骨区域。暴露的深度要到达骨松质,并使暴露出的正常区域平坦,尽量使这一区域与周围的组织垂直,以方便进行下一步的操作。然后使用空间的圆刀对这一区域进行相间的凿洞。两洞间的距离为1mm,洞的深度根据病情确定,软化类骨软骨病损的洞深为0.2cm,损伤类骨软骨病损的洞深为0.15cm。在该关节内的非承重面处取出所需数量和大小的移植的骨块。将得到的可移植的骨块放在含有生理盐水的纱布中。在被取出骨块的关节的非承重面处,使用凝胶状生物蛋白对缺损处进行保护,加快其自身的修护。在踝关节镜下,先将取出的骨块放入相应的移植栓推进器,然后将骨块移植入缺损部位的相应洞内,尽量使这一平面保持平齐。经过手术治疗后,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后的相关指标的监测,并对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和检查。在研究对象出院后对患者的治疗的效果和关节的恢复情况等进行长时间的随访的观察。

1.3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等进行长时间的随访观察,定期的了解所有研究对象经过踝关节镜下的骨软骨移植技术后的骨软骨病损的治疗的效果如何。随访的时间的起点定在研究对象出院的当天,3个月后进行第一次的随访,然后分别在每隔三个月的时间点上进行随访观察。通过了解患者的随访的时间点上关节的恢复的情况,统计出每个随访点上全部的研究对象中有多少的患者能够有效的恢复关节的功能,并计算出这一概率。本研究主要统计在出院后的第3、6、9、12、15个月后,骨软骨病损的患者在经骨软骨移植术后能够有效恢复关节功能的患者的数量以及其概率。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随访观察中患者的有效恢复率

经过骨软骨移植术的手术治疗和术后的护理工作之后,对出院的研究对象进行15个月的随访观察,以三个月为一个单位,分别在其出院后的第3、6、9、12、15个月的时间点对全部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和观察。在每次的随访的观察中,了解在全部的研究对象中能够有效的恢复关节功能的患者的数量,同时计算占全部研究对象中的概率。随访中详细的数据请见表1:

在手术之前和手术后的随访过程中,测量患者的踝关节的屈伸角度的变化情况。并对术前和出院后第15个月这组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上的计算,经统计学计算这组数据的变化情况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详细的数据的变化情况请见表2:

3讨论

关节软骨的相关疾病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治疗这类疾病的方式也相对比较少[5]。踝关节镜下进行骨软骨的移植技术是比较新型并且效果也较明显的治疗骨软骨病损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在于将患者自身健康的软骨和骨移到发生病损的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6]。这种治疗的手术方法由于其技术的特点,其主要应用小范围的关节骨软骨病损。这种治疗的方法所需的费用相对较低,可以相对性的减低患者的生活负担[7]。本文章主要研究在踝关节镜下行骨软骨移植术来治疗骨软骨病损的效果。本研究的骨软骨的移植技术的特点是通过留取较完整的移植的骨块,将这种结构较完整的骨块移植到病损区域,可以使骨块得到更好的固定,也能够加快病损区域和移植骨块的融合和血运的联系,缩小患者的手术结束后的恢复的时间。通过表1的结果可了解到,应用踝关节镜下的骨软骨的移植技术来治疗患者的骨软骨病损类的疾病,其治疗的效果比较好,随访过程中,其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关节功能的概率随着出院的时间的延长其概率也增加,在第15个月的时间点上,有28例患者在经手术后能够比较有效的恢复关节的功能,其有效的恢复的概率为90.3%。通过表2可了解,本研究的手术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踝关节的屈伸能力,即踝关节的功能能够有效的恢复。在出院后的第15个月后,全部研究对象的踝关节的平均的屈伸角度已经可以达到65.9±8.1°较术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可以将这种手术的方式应用在更广范围的骨软骨病损的治疗中。

参考文献

[1] 张洪美,何名江,荆琳.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伴局灶性软骨缺损的膝骨关节炎[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5):23-24.

[2] 陆小龙,尚清明,王勇,等.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2):155-156.

[3] 蒋尧传,蒋就喜,唐志宏,等.膝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3):259-260.

[4] Microfracture technique and osteochondra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J].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13,17(31):5735-5740.

[5] 张洪涛,张继文,姜波,等.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软骨损伤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3):270-271.

[6] 郭春炜,虎跃林,焦晨,等.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影像学及关节镜下表现[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0,4(6):723-728.

[7] 谭洪波,杨柳.局部关节软骨和骨软骨损伤修复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0,4(6):795-803.

【摘要】目的研究在踝关节镜下采用骨软骨移植技术治疗骨软骨病损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1日到2013年1月1日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31名患者。所有的研究对象的治疗方式是在踝关节镜下应用骨软骨移植术治疗骨软骨损疾病。治疗后对这些患者进行长时间的随访,了解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这种治疗的方式的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经过踝关节镜下的骨软骨移植术的治疗后,在出院后的第3、6、9、12、15个月后对全部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和观察,了解患者在移植术后的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在出院后的第3、6、9、12、15个月后分别有4、7、15、21、28例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关节功能的情况,其概率分别为12.9%、22.6%、48.4%、67.7%、90.3%。结论通过上述的结果可了解,在踝关节镜下采用骨软骨移植的技术能够有效的治疗骨软骨病损。

【关键词】踝关节镜;骨软骨病损;骨软骨移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R681.3【文献标识码】B

骨软骨病损是关节处的软骨出现软骨内骨化障碍的一种疾病,它也是在临床中经常出现的疾病[1]。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的程度和时间来进行保守性处理和传统的手术治疗等等[2]。不正确或者不适当的治疗措施会对患者的关节部位造成严重的损伤,即关节运动等功能性的障碍本研究的重点是在踝关节镜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手术,手术的方式是骨软骨移植技术来治疗骨软骨病损[3-4]。现将本文的研究结果公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在2012年1月1日到2013年1月1日来我院就诊的骨软骨病损的患者,共31名。其选择的标准为按照国际的标准并且根据X线和MRI以及临床上的症状和体征等经专家明确诊断为踝关节的骨软骨病损疾病。所选的研究对象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10例。年龄为15~49岁,平均年龄是(34±5)岁。所选的研究对象中均没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膝关节处内外翻的畸形以及全身各部位的关节疼痛、膝关节的关节炎症等伴发的疾病。在选择的全部研究对象中均出现明显的临床上的症状,即长时间的跛行和持续性的疼痛感。发病时间一般为2~19个月,平均的发病时间是(8±4)个月。全部是研究对象均为经过手术治疗,多数都采取了不同的保守治疗。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创伤后骨软骨病损和剥脱性骨软骨炎以及局灶性骨关节炎分别有15、12、4例。

1.2方法

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同样的术前的相关准备。全部的研究对象均在在踝关节镜下进行骨软骨移植术治疗骨软骨病损的手术。首先通过X线、MRI等影像学的方式进行初略的判定每位患者的骨软骨病损的涉及范围的大小,根据大小来估算手术的范围。在经踝关节镜下的检查来进一步的确定病损的范围从而进行手术。同时在踝关节镜下要观察关节内可移植处的软骨即关节内的非承重面是否出现病损。在踝关节镜下也要观察踝关节内有没有其他的疾病。在踝关节镜的直视下进行手术,利用微型高速的骨钻除去病损的骨软骨,直至暴露出正常的软骨区域。暴露的深度要到达骨松质,并使暴露出的正常区域平坦,尽量使这一区域与周围的组织垂直,以方便进行下一步的操作。然后使用空间的圆刀对这一区域进行相间的凿洞。两洞间的距离为1mm,洞的深度根据病情确定,软化类骨软骨病损的洞深为0.2cm,损伤类骨软骨病损的洞深为0.15cm。在该关节内的非承重面处取出所需数量和大小的移植的骨块。将得到的可移植的骨块放在含有生理盐水的纱布中。在被取出骨块的关节的非承重面处,使用凝胶状生物蛋白对缺损处进行保护,加快其自身的修护。在踝关节镜下,先将取出的骨块放入相应的移植栓推进器,然后将骨块移植入缺损部位的相应洞内,尽量使这一平面保持平齐。经过手术治疗后,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后的相关指标的监测,并对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和检查。在研究对象出院后对患者的治疗的效果和关节的恢复情况等进行长时间的随访的观察。

1.3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等进行长时间的随访观察,定期的了解所有研究对象经过踝关节镜下的骨软骨移植技术后的骨软骨病损的治疗的效果如何。随访的时间的起点定在研究对象出院的当天,3个月后进行第一次的随访,然后分别在每隔三个月的时间点上进行随访观察。通过了解患者的随访的时间点上关节的恢复的情况,统计出每个随访点上全部的研究对象中有多少的患者能够有效的恢复关节的功能,并计算出这一概率。本研究主要统计在出院后的第3、6、9、12、15个月后,骨软骨病损的患者在经骨软骨移植术后能够有效恢复关节功能的患者的数量以及其概率。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随访观察中患者的有效恢复率

经过骨软骨移植术的手术治疗和术后的护理工作之后,对出院的研究对象进行15个月的随访观察,以三个月为一个单位,分别在其出院后的第3、6、9、12、15个月的时间点对全部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和观察。在每次的随访的观察中,了解在全部的研究对象中能够有效的恢复关节功能的患者的数量,同时计算占全部研究对象中的概率。随访中详细的数据请见表1:

在手术之前和手术后的随访过程中,测量患者的踝关节的屈伸角度的变化情况。并对术前和出院后第15个月这组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上的计算,经统计学计算这组数据的变化情况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详细的数据的变化情况请见表2:

3讨论

关节软骨的相关疾病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治疗这类疾病的方式也相对比较少[5]。踝关节镜下进行骨软骨的移植技术是比较新型并且效果也较明显的治疗骨软骨病损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在于将患者自身健康的软骨和骨移到发生病损的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6]。这种治疗的手术方法由于其技术的特点,其主要应用小范围的关节骨软骨病损。这种治疗的方法所需的费用相对较低,可以相对性的减低患者的生活负担[7]。本文章主要研究在踝关节镜下行骨软骨移植术来治疗骨软骨病损的效果。本研究的骨软骨的移植技术的特点是通过留取较完整的移植的骨块,将这种结构较完整的骨块移植到病损区域,可以使骨块得到更好的固定,也能够加快病损区域和移植骨块的融合和血运的联系,缩小患者的手术结束后的恢复的时间。通过表1的结果可了解到,应用踝关节镜下的骨软骨的移植技术来治疗患者的骨软骨病损类的疾病,其治疗的效果比较好,随访过程中,其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关节功能的概率随着出院的时间的延长其概率也增加,在第15个月的时间点上,有28例患者在经手术后能够比较有效的恢复关节的功能,其有效的恢复的概率为90.3%。通过表2可了解,本研究的手术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踝关节的屈伸能力,即踝关节的功能能够有效的恢复。在出院后的第15个月后,全部研究对象的踝关节的平均的屈伸角度已经可以达到65.9±8.1°较术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可以将这种手术的方式应用在更广范围的骨软骨病损的治疗中。

参考文献

[1] 张洪美,何名江,荆琳.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伴局灶性软骨缺损的膝骨关节炎[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5):23-24.

[2] 陆小龙,尚清明,王勇,等.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2):155-156.

[3] 蒋尧传,蒋就喜,唐志宏,等.膝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3):259-260.

[4] Microfracture technique and osteochondra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J].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13,17(31):5735-5740.

[5] 张洪涛,张继文,姜波,等.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软骨损伤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3):270-271.

[6] 郭春炜,虎跃林,焦晨,等.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影像学及关节镜下表现[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0,4(6):723-728.

[7] 谭洪波,杨柳.局部关节软骨和骨软骨损伤修复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0,4(6):79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