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切触摸文本,实现有效阅读

2014-09-03 06:53黄保君
课外语文·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有效阅读初中语文

黄保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阅读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要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学生在对文本内容的真切触摸中,实现有效阅读。

【关键词】触摸文本;初中语文;有效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真切触摸文本,从而使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体验,与此同时,学生在与文本的真正触摸中,感知也会更加真切,思维会更加飞扬,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引领学生真切触摸文本,实现有效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品词酌句,触摸文本的情

“言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动而辞发”,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蕴含着作者深切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引领学生赏析品味,从而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字斟句酌中进入阅读教学的佳境。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一课,在教学时,为了引起学生对穷苦农民——戴旧毡帽朋友的深切感受,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抓住描写农民朋友感情变化的词语“希望——愤怒——哀求——失望”以及词语所在的句子进行品味,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出米行老板感情变化的词语“冷淡——冷笑——厌烦(鄙视)——威吓”品味,两相对比,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农民朋友的没有地位以及淳朴善良的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文中的情感就隐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只有细心品味的读者才能够发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品词赏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进而理解人物品质的好方法,只有让学生真正触摸文本,学生的感受才会更真切,阅读才更有效。

二、批注阅读,触摸文本的意

自古以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都隐含着作者特别的用意,而批注式阅读可以引领学生真正触摸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效对话,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在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写到“世界上的路千千万,只要用心,总有一条是适合自己的。”有学生写到“我想打开音乐的大门,在音乐的殿堂里遨游。”还有的学生写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打开属于自己的一扇大门。”在这里,在学生批注式阅读的过程里,学生与文本进行了真切对话,写下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有自勉的,有感慨的……不论是哪种形式,都是学生最真实情感的表达和流露,在这样的对话里,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也更加深刻,阅读更有效果。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写旁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真正触摸文本后的内心独白,它可以把学生阅读课文时最真实的学习体验传达出来,它来自文本,触摸文本,体验文本,可以使学生透过文字表面看到文字后面隐藏的内涵,进而有效提高阅读效果。

三、感情朗读,触摸文本的真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斟酌,精挑细选才用上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更多的情,而这种情感只有通过有感情朗读,学生的感受才会更真切,也只有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文本中的语言才会被赋予特别的生命,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和谐与韵律,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真。

如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的教学时,笔者主要采取了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篇饱含着作者深情的诗歌,它不仅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也道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在教学时,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并不会有多么深刻的感情,而本文的特点就是语言极富感染力,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尤其是文中的语气词、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要通过听录音或者教师示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由于有了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的引导,学生读起来会更有韵律,更有感觉,逐渐从未知到已知,加深对周总理的理解和感受,学习起来氛围更浓,阅读也更有效果。

四、整体把握,触摸文本的序

文本中的结构都是作者精心创造和设计的,结构与文本内容的完美融合,体现出了文章的独特魅力,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语言理清文章的线索。这样处理,可以使学生真正触摸到文本的“序”;这样处理,学生思路更清晰,阅读方向更明确,有效提高了阅读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老山界》一课时,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从中体验到红军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从中找出红军过草地时表示时间和方位地点的词语,然后再把它们联系起来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在真正触摸文本中了解了文本的序,思路清晰了,目的明确了,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真正让学生触摸文本,感悟文本的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用学习语文的方法读课文,才能使学生在咬文嚼字中,在感情朗读中,把课文读的有声有色,还原语文教学的本真,同时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更加有滋有味,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个性化阅读:语文课堂的“维他命”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