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语哲思

2014-09-04 09:31陈晓龙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枫树红豆枣树

陈晓龙

【导语】

物虽不语,却深蕴哲思。这哲思是有关自然的,更是有关人生的。从物身上,我们能够学到做人的态度,面对世事变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态度。物虽不语,却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选文1 愿心长青

天冬草

吴伯箫

我喜欢天冬草,要以初见了天冬的那次始。说来就须回瞩远远的过去了。那还是冬天,在一座花园的客厅里,围炉闲话的若干人中有着园主的姑娘在。她是光艳照人的,印象像一朵春花,像夏夜的一颗星,所以还记得清楚。记得座边是茶几,隔了茶几摆得琳琅满目的是翡翠屏,是透剔精工的楷木如意,是漆得亮可鉴人的七弦琴。而外,再就是那么几架盆栽了。记得先是细叶分披的长长垂条惹了我的注意,又看见垂条间点缀了粒粒滚圆的红豆,好奇,因而就问起座侧光艳的人来:“是什么草?”

“这纹竹么?——噢,叫天冬草呢。”

“可是冬夏长青的?”

“嗯,正是,冬夏长青的。”

“结种子的吧?”

“啊,结种子。这红豆就是。”

“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可就是这——”

那边略一迟疑,微微红了脸,像笑出来了几个字似的说:“大概不是。”

“总会种了就出吧?请摘我几颗。”

就那样从水葱般的指端接过来,握了一把珊瑚色珠圆的种子,我与天冬结了缘。于今,转眼已是十年了。望回去多么渺茫,想来又多么迅速的岁月啊!

在故都,厂甸,毗连的书肆堆里,我曾有过一爿很像样的书斋来着。屋一门两窗,同别人分担也有个恰恰长得开一株老槐树的小小庭院。屋里两三架书,桌一几一,数把杂色坐椅。为粉饰趣味,墙上挂了几幅图画;应景儿跟了季节变化也在花瓶水盂里插几枝桃杏花,散乱地摆几盆担子上买的秋菊之类。虽说如此,那自春及冬称得起长期伴侣的却是一盆天冬草哩。

提起那盆天冬,也是有来历的。原初一个柔性朋友,脂粉书报之暇,很喜好玩那么几样小摆设,窗头床头放几棵青草红花。人既细心,又漂亮,花草都仿佛替她争光,赚面子;凡经她亲手调理出来的,无不喜笑颜开带一副欣欣向荣的生气。她有的一棵天冬,就是早早替她结了累累红豆抽了长长枝条的。后来,这位朋友出嫁,屋里花草就成了九霄云外的玩意了。未能忘情,她才一一替它另找了主,分送了朋友。结果我有的就是那盆天冬。

一则自己爱好,再则也算美人之遗,那盆天冬,就在那一个冬天得了我特别的宠幸。施肥哩依时施肥,灌溉哩勤谨灌溉。梳理垂条,剪摘黄叶,那爱护胜过了自己珍藏的一枝羽箭,同座右那张皱眉苦思的贝多芬像哩。朋友来,总喜欢投主人所好,要竭力称赞那天冬,并将话远远牵到那前任的园丁身上,扯多少酸甜故事。因此,天冬在朋友当中便有了另一番情趣。那绿条红豆间也就常常晃着一个渺不可企的美的影子了。

现在,且将一盆天冬摆下,书室里也安排个往日的样子吧。管它外面偷偷挤来又偷偷挤去的是魑魅还是魍魉哩,进屋来好好收拾一下残梦要紧。敝帚千金,自己喜欢的就是异珍。出了门,尽管是千万个人的奴隶,关起门来,却是无冕的皇帝哩。怎么,有天冬草在,我便有壮志,便有美梦,便有做伴丽人;书,文章,爱情友谊也有吧,自己就是宇宙了呢。怎么样,小气的人啊,你瞧这天冬草!

人,往往为了小人伎俩而忿慨,碰了壁便丧气灰心,其实干吗呢?木石无知,小人非人,为什么要希冀粪土里会掏得出金呢?与其有闲去盼黄河水清,乌鸦变白,还是凭了自己的力去凿一注清流养一群白鸽的好。烦人的事先踢开,且祷祝着心长青,有如座侧天冬草;并以天冬草红豆作证,给一切抑郁人铺衬一条坦荡的路吧。

一九三四年八月廿八日,万年兵营雨夜

(选自《吴伯箫散文》,有删改)

[含英咀华]

文章分三个部分写天冬草,第一部分写初见天冬草,第二部分写友人赠天冬草,第三部分写自己关于天冬草以及人生的感悟。这三个部分除了以“天冬草”这一线索贯串以外,看似并不相关。其实它们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天冬草无论环境如何都长青,人也应该如此。

[思考练习]

1.根据文意,概括出“我”“喜欢天冬草”的原因。

2.“那绿条红豆间也就常常晃着一个渺不可企的美的影子了”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3.你如何看待作者的“管它外面偷偷挤来又偷偷挤去的是魑魅还是魍魉哩,进屋来好好收拾一下残梦要紧”这种人生态度?

选文2 艰苦成长

老舍家的老枣树

舒 乙

小杨家胡同八号院是老舍先生的出生地,院里有一棵老枣树,树龄比老舍本人大多了,而且一直活得好好的。算下来,它起码有一百二三十岁了,还在结红枣;而老舍先生只活了67岁,差不多只相当这棵树年龄的一半。树长得已经远远高过房脊,房子原来就不高,看样子,它比房子要高出差不多三倍。枝叶茂盛,树干长得比脸盆还粗,树皮斑驳,年月的沧桑留下了深痕,显得老而弥坚。

这棵老枣树的荣幸是老舍先生写过它。它是记忆,记忆着一位作家的可爱而又可怜的年迈母亲和她的小家。它是性格,包含着那所破房和两棵老枣树托起的精神:咬牙,好强,不向命运低头的尊严。它是历史,见证了一段不屈不挠的平民奋斗史。正因为此,我差不多每年都要到那儿看看它,偷偷瞧瞧这位老树爷活得怎么样。万幸,它始终活着。

可是,可是……去年,我再去时,几乎不能相信我的眼睛:老树不在了。它已被齐根伐去!地上只剩下一团洗衣盆大小的树桩,极圆,锯口整齐而新鲜,除此,什么都没有了。我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干吗要这样。它还活着呀。也许是这个小院子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不是,不受保护,虽然是老舍先生的诞生地,而且被写进了三部著名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四世同堂》和《正红旗下》。

我不明白,也无从求证。

就这样,老枣树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像过去的主人一样,都死于“非命”。

确实很有象征意义:一场悲剧。

1937年,老舍先生在青岛和济南开始写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小人物自述》,因战事只开了个头而没写完。这部小说非常翔实地记述了他自己出身地的一切,包括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连这棵枣树也在内。相比之下,《小人物自述》对小院的记述甚至比《四世同堂》里的描写还要详细。

他是这么写的:“院里一共有三棵树:南屋外与北屋前是两棵枣树,南墙根是一棵杏树。两株枣树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当夏初开花的时候,满院都是香的,甜酥酥的那么香。等到长满了叶,它们还会招来几个叫做‘花布手巾的飞虫,红亮的翅儿,上面印着匀妥的黑斑点,极其俊俏。一入秋,我们便有枣子吃了;一直到叶子落净,在枝头上还发着几个深红的圆珠,在那儿诱惑着老鸦和小姐姐。及至到了中秋节,我们即使没能力到市上买些鲜果子,也会有些自家园里的红枣与甜石榴点染着节令。现在,三棵树里只剩下了南墙根的一棵老枣树。”

描述了这些之后,老舍先生平静而悲凉地道出了自己的感受:“这些个记住不记住都没大要紧的图像,并不是我有意记下来的,现在这些记述也并不费什么心力;它们是自自然然地生活在我的心里,永远那么新鲜清楚。一张旧画可以显着模糊,我这张画的颜色可是仿佛渗在我的血里铸成的。”

瞧!这棵老枣树多有地位。它是象征,象征着一位贫儿的艰苦成长环境。

(选自《文汇报》2011年5月5日)

[含英咀华]

文章明写枣树,实写老舍。在文中,枣树所蕴涵的意义作者并不隐晦,而是非常显豁地点明,且耐人寻味和探索。老舍的伟大精神是与他的作品同在的,这些文学史上的经典永远闪耀着璀璨光芒。

[思考练习]

1.“我这张画的颜色可是仿佛渗在我的血里铸成的”一句蕴涵了老舍怎样的情感?

2.文章后半部分引用了老舍《小人物自述》对这棵枣树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标题是“老舍家的老枣树”,根据文意,分析“枣树”在文中的作用及意义。

选文3 生命归处

哀枫树

梁实秋

我每至西雅图,下榻士耀文蔷家。我六楼上的寝室有两个窗子,从南窗远眺,晴朗时可以看到高一万四千余英尺的瑞尼尔山峰清清楚楚地浮现在天空中,山巅终年积雪,那样子很像日本的富士山,而其悬在半空的样子又有一点像是由我们的岳阳楼之遥望君山。西窗外,则有两棵大树骈立,一棵是杉,一棵是枫,根干相距约有十英尺,枝叶则纠结交叉,相依相偎如为一体。两棵树都高约五丈,虽非参天古木,亦甚庄严壮观。尤其是那棵枫树,正矗立在我窗前,夕阳西下,几缕阳光从树叶隙处横射过来,把斑斓的叶影筛到窗幕上面。窗外的树,窗内的人,朝夕相对,默然无语。

枫树的种类很多,据说一百五十种以上。我们这棵枫树是最普通的一种,自阿拉斯加至南加州一带无处无之,是属于大叶枫的一类。叶厚而大,风过飒飒作响,所以此树从木从风。能制枫糖的是属于另外一种,“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则又是一种。我们中国诗人所常吟咏的是丹枫,又名霜枫,亦谓江枫。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及刘季游的《登天柱冈诗》“我行谁与报江枫,旋摆旌旗一路红”,都是有名的诗句。其实,红叶不限于枫,凡是树根吸取土中糖分过多,骤遏霜寒即起化学作用而呈红色,既非以红颜娇艳取悦于人,亦非以憔悴之容惹人怜惜。

枫树不仅落叶烦人,春天开的小花,谢后散落如雨,而且所结的果实有翅,乘风滴溜溜地到处飞扬,落到草地上、石缝里、路边,随地萌芽生长,若不勤加拔除,不久就会成为一座枫林。易经说:“天地变化,草木蕃。”枫树之雄厚的蕃息力量,正是自然之道。不过由萌芽而滋长,逃过多少灾难,然后才能成为一棵几丈高的大树。枫树在我们需要阴凉的时候,它给我们遮阳,到了冬天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它又迅速地脱卸那一身的浓密大叶,只剩下干枝光杆在半空寒风中张牙舞爪。它好知趣,它好可人!

但树也有旦夕祸福。我这次回到西雅图来,隔窗一望,那棵枫树不见了!再探头望下来,一块块的大木橛子、大木墩子,横七竖八地陈列在木栅边。一棵树活生生地被锯成了几十段!那棵杉,孤零零地立着,它失掉了贴身的伴侣,它比我更难过。

原来是今年春天,树该发芽的时候,这棵枫树突然没有发出芽来,有气无力地在顶端冒出几片小叶。请了三位树医,各有不同的诊断。一位说是当年造房子打地基伤了树根,一位说是草地施肥杀莠使它中了毒,一位说是感染了无名的疾病。有一点三位完全同意:树已害了不治之症。善后是必须立即办理,否则恐难久立,在风雪怒号之中它会訇然仆地。邻居测量形势,所受威胁最大。于是三家比价,以二百五十元成交,立即伐木丁丁了。言明在先,只管锯成短橛,不管运走。木橛的最大圆周是八英尺有余,直径约二英尺半。唯一用途是当柴烧,分期予以火化。可是斧劈成柴,那工程不小,怕只好出资请人把它一块块地运走了。

现在我的窗前没有东西遮望眼,一片空虚。十年树木,只能略具规模,像这棵枫树之枝叶扶疏,如张巨盖,至少是百年以上物。然而大千世界,一切皆是无常,一棵树又岂能例外?“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选自《梁实秋散文集》)

[含英咀华]

作者首先着笔描写窗前那棵与自己相依相伴的枫树,流露出喜爱之情;然后交代枫树有很多种类,突出了枫树独立的风骨;再写枫树落叶多、蕃息力量强,但知趣可人;最后写窗前枫树遭遇的厄运,并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思考练习]

1.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第一自然段画线文字进行赏析。

2.本文第二自然段援引了古代描写枫树的诗句,请分析其作用。

3.文章题目叫“哀枫树”,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哀”的原因有哪些。

猜你喜欢
枫树红豆枣树
大枣树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枫树啊枫树
跟踪导练(五)
枫树下的秋天
那年桃夭,红豆暗抛
谁在千年前种下红豆
红豆红
跳舞的枫树叶
红枣树氮、磷、钾吸收与累积年周期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