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御笔行草书扇面赏析

2014-09-04 12:33王秋菊
文物天地 2014年7期
关键词:雍正帝罗振玉雍正皇帝

王秋菊

中国清代有许多皇帝的书法水平都很高,雍正便是其中之一。这幅现藏于伪满皇宫博物院的雍正御笔行草书扇面,所用纸张为金笺纸,拓在一张云龙纹淡黄色丝绢上,整幅扇面洋溢着雍容高华的皇家富贵之气。扇面用行草书写:“瑞鸭烟浓,晓来弦管。声在晴空,却退寒威,招回春色,满苑香风。多时人在瑶宫。记千载、今朝庆逢。满捧瑶觞,芝兰丛里,锦绣光中。”

扇面半径29.7厘米,夹角112度,正文共五十字,分别以六字、两字、一字分行,交错排列,布局得当。扇面引首章为朱文篆书长方章“为君难”,落款为“右词柳梢青”,右起一行书“雍正御笔录”;并钤盖两枚方章,上为白文篆书方章“朝乾夕惕”,下为朱文篆书方章“雍正宸翰”。

此扇面原是罗继祖先生的家藏,因其特殊的家世背景,这里不免要赘述一二。罗继祖先生自幼与祖父罗振玉一起生活。对于罗振玉,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学家、文物收藏家,曾任清廷学部参事及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罗振玉携眷逃亡日本京都,1919年春回国。1924年他应逊帝溥仪所召,入值南书房,同年11月,清室小朝廷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他与陈宝琛将溥仪偷送到日本使馆。1925年,又陪同溥仪秘密迁至天津日本租界内的张园,为此树立了他在溥仪身边功臣的地位。罗振玉对文物收藏极为喜好。受祖父罗振玉的影响和教导,罗继祖先生也精通文史,在文献学和东北史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因其祖父罗振玉和溥仪在特定的历史时代那种特殊的关系,1986年,罗继祖先生将家藏的十余件珍贵书画捐赠给伪满皇宫博物院,这幅雍正御笔行草书扇面便在其中。

雍正,爱新觉罗·胤稹,是清史上极具争议,也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在执政的13年里,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治理国家的政务之中,书法作品数量远不及康熙和乾隆,但也因此更显珍贵。与康熙的清丽洒脱、乾隆的圆润甜丽相比,雍正的书法更加刚劲放达,字体舒展,意趣表达更为自然。据《清国史·世宗本纪》记载:胤稹“书法道雄,妙兼众体”。青年时期的胤稹,还非常擅于模仿其父康熙帝的笔体,为此深得康熙的喜爱。他还经常为康熙代笔书写扇面,据清光绪间吴振械撰《养吉斋余录》记载,每年胤稹都要在近百余成扇上题书,但不落款,以备日后康熙帝作为御笔赏赐给近臣之用。

欣赏雍正的这幅行草书扇面,便可见其深厚的书法功底,笔法纯熟,用笔圆劲,结体流畅,既有唐代书法的饱满圆润,又含宋人书法的俊秀飘逸,用墨浓淡枯润赋予变幻,行笔徐疾多变。通篇布局气运贯通,既有大气磅礴之势,又不失行云流水的气质,可以说是绵里藏针、刚柔相济,正体现了雍正皇帝内敛、缜密的性格特征。

扇面所书内容为宋词《柳梢青》,是宋代词人杨无咎所作,雍正帝仅在原词的基础上稍做四字改动。杨无咎《柳梢青》原词是:“瑞鸭烟浓,晓来弦管。声在霜空,却退寒威,借回春色,满苑香风。几时人下瑶宫。记千载、今朝庆逢。满捧瑶觞,芝兰丛里,锦绣光中。”意境十分美好。雍正皇帝在原词之上做了四字改动,似乎更具深意:“声在霜空”的“霜”字改为“晴”字;“借回春色”的“借”字改为“招”字;“几时人下瑶宫”的“几”字改为“多”字,“下”字改为“在”字。之所以有如此改动,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雍正帝在文字使用上的忌讳。“声在霜空”的“霜”字,意味着一年之末冬天的寒冷,更有萧瑟凄凉之感;“几时人下瑶宫”的“几”和“下”字意味着少和结束,所以要将“霜”、“几”和“下”换成“晴”、“多”和“在”。二是皇权思想的根深蒂固和君权至上思想的表露。作为帝王,有着无所不能及的权力,即便是春色也要成为他皇权统治下的附属物,因此要把“借回春色”的“借”字改为“招”字,以此来体现皇帝的权威。虽然只是四字的改动,却鲜明地体现了雍正帝的性格。由此看来,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采取高压手段控制思想,打压政敌,进而大兴“文学狱”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这幅扇面上还有两枚特殊的印章,能令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雍正作为皇帝时的复杂心境。

扇面右上角有一枚引首章,印面为长方形,印文为朱文篆书“为君难”三个字。据史料记载,雍正皇帝共有宝玺160余方,特别是他的闲章,更是清代皇帝之中,除乾隆皇帝之外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一个。这些宝玺反映了他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志趣与情感。在众多宝玺之中,雍正帝最为喜爱也最常使用的是一枚“为君难”玺。“为君难”语出《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雍正继位之后,面对兄弟宗室间的明争暗斗,以及作为皇帝如何知人、用人、信人等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问题,使他深感作为君王的不易,深刻体会到“为君难”的此中深意。故而在雍正元年(1723),他亲笔御书“为君难”三字,并命人制成匾额,悬挂在养心殿西暖阁;同时又雕刻5方“为君难”宝玺,以不断警醒自己。他还曾对属下说:“为君难,为臣不易,但知难诸事是矣!为君为臣原是一苦境,不过尽此天地父母所生之身,利益社稷苍生,造他日之福耳!”在这5方“为君难”当中,雍正帝最为常用的一方为红色寿山芙蓉石螭龙块钮椭圆形玺,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伪满皇宫博物院收藏的这幅雍正御笔行草书扇面上的“为君难”印章,并非雍正帝经常使用的那方椭圆形宝玺,而是朱文篆书长方形“为君难”宝玺,左右刻双龙。它在雍正皇帝存世的作品中极为罕见,或许就是另外四方“为君难”宝玺中的一枚。

另一枚印章是钤印在落款处的白文篆书方章“朝乾夕惕”。“朝乾夕惕”语出《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为君子整日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雍正可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勉的皇帝,在他执政的13年里,亲手御批奏折四万多件,日均十件,每天朱批约八千多字。正因为他的勤政治国和承上启下的推动,才有了后来的“康乾盛世”的形成。雍正命人雕刻这枚“朝乾夕惕”印章,正是要效仿古人日月勤慎,并以此自励、自诩。

清官皇帝的御笔过去多收藏在清官内苑,并多数被《石渠宝笈》著录,外间流传极少,偶尔看到,也是昔日赐与朝臣或战乱造成的流失宫外,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溥仪偷运书画出宫。溥仪在紫禁城的时候,曾令罗振玉篆刻“宣统御览”、“无逸斋精鉴玺”的印文,再令清理、鉴赏字画的大臣们将其钤在清室书画藏品原件上。伪满洲国时期,皇宫内存放的字画属清朝历朝皇帝的字画最为齐全,很显然是溥仪有意搜罗的,共有143件,其中约有40佘件是从清官紫禁城中盗出的。在这百余件清帝字画中,有7件为雍正帝御笔。罗继祖先生捐赠伪满皇宫博物院的这幅雍正御笔行草书扇面,或许是其祖父罗振玉作为溥仪的宠臣,由溥仪赏赐所得,亦或是其祖父于民间访得。不论是哪种方式得来,此幅扇面都十分珍贵,它既见证了雍正皇帝的书法水平,又让观赏者感受到了雍正作为封建君王的复杂心境。

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雍正皇帝的《夏日泛舟诗》、《行书七言对》等几幅珍贵的御笔书,北京艺术博物馆也藏有《雍正御笔行书对联》《行书佛经》《〈白毫光〉帖落》等几幅传世佳作。连同这幅伪满皇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御笔行草书扇面,都是存世珍品,极具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责任编辑:李珍萍)

猜你喜欢
雍正帝罗振玉雍正皇帝
日本关西大学藏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信三十九封考释
雍朝戏事——从《活计档》看雍正帝与宫廷戏曲的发展
王国维、罗振玉晚年交恶考论
罗振玉致西园寺公望手札解读
从借戏韬晦到节戏治吏——雍正帝执政前后戏剧理念变化及其影响
泥塑彩绘雍正帝坐像
恼人的人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