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CgA、BNP与NE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2014-09-04 09:12王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6期
关键词:综合征研究组急性

王丹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CgA、BNP与NE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王丹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嗜铬粒蛋白(CgA)、去甲肾上腺素(NE)及脑钠尿肽(BNP)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对研究组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4例健康人群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体内血清中NE、CgA、BNP等生物指标进行检测, 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总结CgA、NE及BNP水平变化特点。结果 研究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BNP、NE、C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研究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 其体内血清中NE、CgA、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疑似病例及时给予BNP、NE、CgA等各项指标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可准确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及临床疗效, 显著提高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及治疗效果,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嗜铬粒蛋白;脑钠尿肽;去甲肾上腺素

本文将于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 对本院收治的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给予临床研究,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gA、NE及BNP水平变化情况, 为此类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研究组)中男19例, 女15例, 年龄54~89岁, 平均年龄(69.89±2.56)岁;另选取本时期前来本院实施体检的34例健康人群(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1例、女13例, 年龄55~87岁, 平均年龄(70.13±2.64)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指定1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查人员, 对研究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健康人群体内血清中NE、CgA、BNP等生物指标进行检测, 记录结果并给予统计学分析, 总结CgA、NE及BNP水平变化特点。

1.2.2 实验室检查 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液作为检测样本, 对血样进行5 min离心(1600转/min)后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按相关要求完成CgA、NE、BNP水平检测, 由芬兰Wellscan公司提供型号为MK3酶联免疫检测仪, 美国Maxgene Biotechnologies公司提供血清CgA、NE试剂盒、德国Hennigsdorf公司提供BNP试剂盒。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比较 研究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BNP、NE、C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 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2.2 组内比较 研究组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药物治疗后, 其体内血清中NE、CgA、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BNP、NE、CgA水平对比分析( x-±s)

表2 研究组治疗前后BNP、NE、CgA水平对比分析( x-±s)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简称急性冠脉综合征, 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群, 发病原因大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破裂或糜烂, 导致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1]。研究可知,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 临床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 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2]。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生活习惯改变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有研究显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中BNP、NE、CgA水平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对临床诊断与治疗疾病均可提供可靠依据[3]。本文研究可知, 研究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 其体内血清中BNP、NE、CgA等指标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 经治疗后上述指标则表现为显著降低, 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疾病临床特点, 对疑似病例及时给予BNP、NE、CgA等各项指标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可准确判断病情并给予正确治疗, 经治疗后BNP、NE、CgA水平变化情况判断其临床疗效, 从而显著提高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及治疗效果, 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1] 昝香怡, 张虹, 李培杰, 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TnT、CR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甘肃医药, 2013,32(6):419-421.

[2] 郑伟, 吴江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纤溶系统和血小板活性的影响.中外医疗, 2011,30(23):109.

[3] 韩卫红, 李国良, 王强, 等.HCMV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及LPA的相关性研究.现代预防医学, 2011,38 (10):1915-1918.

2014-07-15]

450007 郑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综合征研究组急性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考前综合征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