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2014-09-04 09:12郭亚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6期
关键词:家属病情急性

郭亚君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郭亚君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1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 对照组采用急性脑卒中常规护理。调查分析两组患者接诊至开始抢救时间、接诊到接受治疗时间、院前急救效果及患者和家属满意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诊至开始抢救时间和接诊至接受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不平稳比例、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的满意率为95%, 对照组为75%(P<0.01)。结论 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 能够很大程度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

急性脑卒中是急救中心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其病情变化快, 进展迅速, 死亡率高。在发病初期及时有效的实施急救与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为患者赢得下一步治疗争取到宝贵的时机。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非常必要[1]。本调查研究将临床路径模式应用到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 2012年12月本院急救中心接诊急性脑卒中患者188例, 男118例, 女70例, 年龄39~84岁, 平均年龄(48.3±8.2)岁, 发病5~90 min。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血压异常、晕眩、吞咽困难及发音障碍等临床表现, 按应诊日期单双日进行分组, 单日为观察组(108例), 双日为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急性脑卒中院前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急性脑卒中院前护理路径由急救中心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部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共同组成专家小组, 制定出表格式护理临床路径, 组织护士学习, 并在院前急性脑卒中抢救中不断完善。内容包括:①从接到急救电话至到达现场前。急救物品在备用状态, 数量充足, 接到急救电话3 min内出车, 在车上与家属联系了解必要病史, 发病诱因, 发病时间及用药处理等并指导家属护理。②从到达现场至转运前。到达现场后迅速监测生命体征(T、P、R、BP、神志、瞳孔), 给予心电监护, 吸氧,迅速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 遵医嘱严密观察病情, 维持生命体征,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做好转运工作。③转运途中护理。严密持续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神志等。转运途中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急救准备工作。④进行院前指导及健康教育。简单介绍医院一般情况及工作程序,恰当介绍病情, 消除患者及家属恐惧心理。院前临床护理路径表中每项内容均由执行护士签名确认, 并备注执行中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接诊至开始抢救和接诊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救的效果,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神经疾病诊断标准进行选定:在1 h内神志清楚, 肢体活动障碍及发音、吞咽障碍进展缓解, 生命体征平稳为病情稳定;在1 h内神志不清, 肢体活动及发音、吞咽障碍进行性加重, 生命体征不平稳为病情不稳定。恰当时间向家属或患者发满意度调查表, 评价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诊至开始抢救时间和接诊至接受专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接诊至开始抢救时间和接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病情不稳定比例,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而病情稳定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接诊至开始抢救时间和接诊至接受专科治时间( x-±s, min)

表2 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效果比较[n (%)]

2.3 两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救的满意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最大程度避免治疗延误,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 临床护理路径正逐渐在国内开展, 临床护理路径是应用图表形式给护理人员提供科学性、规范性的护理工作模式, 使护理工作迅速、有序进行, 减少项目遗漏和资源浪费, 以加快患者的康复, 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护理质量[2,3]。目前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应用于各种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在急诊医疗的应用, 尚受到急诊患者病种复杂, 护理时间短等原因限制, 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4,5]。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接诊至开始抢救时间和接诊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而病情稳定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按照院前临床护理路径表, 护士有序的执行疾病护理, 护士在医生诊断检查同时进行护理评估, 并根据评估情况对患者实施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 为医护救治患者争取了更多时间。急救中心是各医院医患关系焦点科室之一,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更高[6]。本调查说明在院前急救护理中,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较高质量的护理与救治, 从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7]。疾病急救护理路径以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为主线, 让护士在到达的最快时间迅速反应, 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要怎样做, 使护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标准化, 同质化, 减少了抢救护理的随意性, 保证抢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提高了治疗效果。

[1] 吴江.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58.

[2] 王玲.临床护理路径及其作用.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4):41-42.

[3] 卢章云.临床护理路径在单病种医疗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7):66.

[4] 朱洁珍.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院前急救中应用.内科, 2010, 5(2):207-209.

[5] 李云燕, 蔡素云, 黄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腹症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8):83-84.

[6] 马巍, 张彩丽.正确运用临床路径防范护患矛盾.哈尔滨医药, 2006, 26(3):118-119.

[7] 刘彩炼.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6):13-14.

2014-05-26]

450052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家属病情急性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