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异病同治(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研究

2014-09-04 09:12杨娜赵京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6期
关键词:同治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杨娜 赵京红

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异病同治(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研究

杨娜 赵京红

目的 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中医异病同治之理, 探讨以证统病的临床研究评价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观察的方法比较分析, 选择90例患者(其中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各30例), 参照中医西医诊断标准, 均给予祛痰通络法观察临床试验研究情况。结果 冠心病组:总有效率86.67%。高脂血症组:总有效率83.33%;高血压病组:总有效率83.33%。三组之间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证统病”的临床研究, 进一步说明异病同治在临床实践中, 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并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中医;异病同治;痰瘀互阻证;临床研究

痰瘀阻络证是脾胃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湿, 湿聚则为痰。还与阳气不足有关, 阳虚不能湿化水湿, 同样聚而为痰。痰随气走, 阻于经络刚生病变[1]。“证”是中医学一个特有概念,能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 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 “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中医的一个“证”往往包括西医的多个病。现通过研究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不同的疾病, 均为痰瘀互阻证, 近期本院对痰瘀阻络证的不同疾病予以祛痰通络法治疗, 收到了理想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 男52例, 女38例, 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41.5岁, 病程1~4年。

1.2 方法 将90例患者分为三组, 其中冠心病30例, 高脂血症30例, 高血压病30例。三组均采用清淡饮食, 及必要常规拜阿司匹林100 mg, 1次/d口服治疗, 均给予祛痰通络法,方药为(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炙草10 g、石菖蒲15 g、瓜蒌15 g、郁金15 g、干姜10 g、山楂15 g、泽泻15 g、砂仁15 g、半夏15 g、丹参15 g、菟丝子15 g、当归15 g、柴胡15 g)100 ml, 2次/d口服治疗, 上方以健脾祛痰、活血祛瘀为法, 治疗时间为28 d, 观察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血压变化、心绞痛程度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部位、放射程度、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片用量)、心电图(心电改变以NST和∑ST表示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 NST表示常规12导联中ST段压低的导联数, ∑ST表示常规12导联ST段压低的总和数)、血脂等化验结果, 进行科学评估分析, 得出结论, 该方法采用主观、客观相结合, 通过科学分析得出明确结论, 应具有可行性。

1.3 疗效判断标准[2]采取中医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状分级与记分:严重, 4分;较重, 3分;中度, 2分;轻度, 1分;无症状, 0分。症状总疗效判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症状积分减少≥30%, 但未达到显效。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果:冠心病组:显效16例, 有效10例, 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高脂血症组:显效16例, 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高血压病组:显效14例, 有效11例, 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三组之间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对痰瘀阻络证的不同疾病予以祛痰通络法治疗, 方法是可行的。

3 讨论

中医治病的法则, 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 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异病可以同治, 既不决定于病因, 也不决定于病证,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3]。病机相同, 才可采用相同的治法。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 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 “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4]。“异病同治”作为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虽表现各不相同, 但都可按“异病同治”原则治疗, 并取得良好效果。“异病同治”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是如何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运用中医的理论, 提高治愈率, 减少复发率和副作用, 同时达到一方兼治多病的治疗目的。寻求一种安全易行、费用低廉的中医“异病同治”治疗方法, 以便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通过该课题研究, 说明西医的多个疾病经常包括在中医的一个“证”中, 中医“对症下药”就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疾病, 而是针对某一特定的证候群来组方的。由于社会老龄老化趋势愈来愈严重, 一些常见病, 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亦愈来愈高;而且经常一人患多种疾病, 故中医的对症治疗经常起到兼治多病的作用, 将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多次住院率, 减少住院费用及由此带来的相关费用,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精神负担。

[1] 史建钢.异病同治临床研究.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28):216-217.

[2] 马雅銮.祛痰化瘀解毒方药对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患者单核细胞亚群异常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 2011, 31(1):271-272.

[3] 杨璐, 李丹阳, 阎玥, 等.中医异病同治临床应用体会.中医药学报, 2012, 40(1):197-198.

[4] 关静, 李峰, 宋月晗.“异病同治”的理论探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6, 12(09):650-651.

2014-05-13]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

130022 长春市中医院(杨娜);吉林省肿瘤医院(赵京红)

猜你喜欢
同治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四水同治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