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龄人口满意度的居住环境评价分析
——以成都周边半城市化地区为例

2014-09-04 01:35李昊珂江恺强张礼杰黄博文
四川建筑 2014年6期
关键词:老龄人口居民

王 宇,李昊珂,江恺强,张礼杰,黄博文

(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都江堰611830)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人口老龄化也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我国早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亿之多,占总人口数的13.26 %,相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1]。从老龄人口在地域分布上来看,我国31个省市当中已经有26个进入老龄化状态[2]。从老龄人口的数量和老龄人口的分布可以看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阶段,大量老龄人口的生活、居住条件急需改善。

居住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居民生活质量优劣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3]。居住环境的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下,我国东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在经济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的经济体制和农村风貌上都还有待提高。自2007年6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通知要求成都和重庆市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都市政府积极地完善了都市区、中等城市、小城市、新市镇、农村新型社区的五级城乡规划体系。到2011年,已经新建农村新型社区602个[4]。本文将从半城市化地区的微观研究层面出发,采用“满意度”的主观评价分析方式,尝试从使用者——老龄人口的角度,分析成都周边地区新建农村新型社区的居住环境建设情况。

1 老龄人口居住环境

针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性问题, 国外许多专家在老龄人口居住环境方面也做过大量研究。根据老龄人群的需求,各国创造出不同的居住模式,如美国在1960年设计的“集合式住宅”( congregate housing );日本在1968年提出的“银发住宅建设计划”(Silver Housing Project);新加坡开发的“多代同堂屋”等老年居住模式[5]。同时还通过建立模型来进行分析,如1981年Marans和Sprechelmeyer提出了以客观状况与居住“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来建立一种概念模型进行分析[6]。1985年,Weidemann和Anderson论述了以“满意度”为核心的居民反应与行为意愿、行为和居住环境社会层面的关系[7];Francescato等人论述了以经济、生态、技术功能的稳定性等评价因子与居住环境“满意度”有关的模型[8]。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对涉及影响居住环境“满意度”的客观因素进行了研究,如吴硕贤等人在1990年,结合问卷调查,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居住环境质量各因子的统计关系和规律;磊青等在1999年,研究比较了上海市的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的影响;陈浮在2000年,从城市居住的层面,以安全、舒适、和谐、方便等原则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9]。

2 成都市周边地区老龄人口居住环境调研

本次调查选取成都市半城市化地区郫县、新都区、双流县、温江区、龙泉驿区的这五个区域的新农村社区的老龄居民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开展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半城市化地区新农村社区老龄居民的社会、经济、人口和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这些地区的调查,可以比较全面地反应成都市周边地区新农村社区居住环境建设状况。

2.1 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研设计的问卷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客观居住环境的情况以及居住环境满意度的信息三个方面,问题的设计本着以下原则进行:(1)从农村居民使用的主观角度出发。(2)评价的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农村居住环境现状(表1)。

表1 问卷基本框架

2.2 调查样本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半城市化地区新农村社区的居民,调查以农户作为调查单位,随机选取新农村社区中的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2个月的对调查区域的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51份,回收率87.75 %。去除未填写新农村居住环境功能的问卷30份,针对本次研究对象为老龄人口,我们将年龄在50岁以上的定义为“老龄人口”,去除年龄小于50岁的调研问卷233份,去除未填写新农村居住环境功能是否满足自身需求的问卷12份。最后得到有效数据76份,占回收问卷的19 %。

我们对回收的数据统计,老龄人口的年龄段、性别等基础信息分布情况如表2。

表2 老龄人口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布表

3 居住满意度指标体系与满意度分析

此次研究建立了两个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为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环境系统、居住环境系统、支撑环境系统四大类,每个一指标又包含若干二级指标。我们把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等级,其中非常不满意为“1”分,其余依此递增。通过对数据分析与计算。一、二级指标满意度情况见表3。

表3 新农村社区居住满意度测度表

基于以上数据,老龄人口居住环境满意度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的满意度平均值为3.71,其中绿化、景观建设、空气质量的满意度较高,而噪声污染的满意度偏低。据部分老龄居民向调研者反映,新农村社区周边工地的施工是造成新农村社区噪音影响的主要原因。(2)自然环境的满意度平均值为3.48,民俗保留状况和社区安全是拉低社会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其中据郫县部分新农村社区老龄居民反映,在他们所居住的新农村社区中时不时出现偷窃现象。这导致了对社区安全状况的满意度偏低。新农村社区应加强社区安全建设,通过加强社区警卫人员巡逻、提高社区居民自身安全防范宣传等措施来改善新农村社区安全状况。民俗是一个地区文化的凝练、是地方历史的精华和魅力所在,然而在社会环境满意度中民俗保留状况的满意度最低。因此,应加强开展新农村社区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丰富老龄人口社会活动。同时也是增强地区文化、加强特色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措施。(3)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平均值为3.76,其中住房面积、到各类基础设施、居住楼层的满意度较高。停车设施的满意度偏低,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农村社区私家车拥有量有所提高。加强新农村社区停车设施的建设是改善停车状况的主要措施。其次在调研人员走访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居民会在新农村社区的车行道上晒农作物,占用了部分地面停车位。这对社区内车辆的通行造成部分影响,据笔者分析这也是造成停车设施满意度偏低的原因之一。(4)支撑环境的满意度平均值为3.94,在一级指标中满意度最高。其中对外交通、垃圾回收的满意度均在4以上。其中康体设施、购物设施的满意度也比较高,说明成都周边地区新农村社区的配套建设比较齐全,能够满足老龄居民日常生活所需。

4 总结

通过对成都周边半城市化地区新农村社区老龄人口对于居住环境满意度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老龄人 口对于成都周边半城市化地区新农村社区居住环境总体满意度为3.7225,说明成都周边半城市化地区新农村社区居住环境的建设能够基本满足其老龄人口的居住生活。(2)老龄人口满意度的一级评价指标由高到低依次是支撑环境(3.94)、居住环境(3.76)、自然环境(3.71)、社会环境(3.48),表明目前成都周边半城市化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良好,而在社会环境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

[1] 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60岁以上人口占13.26 %[OL].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4-28/3004135.shtml

[2] 卫生部官员称中国26个省市进入老龄化状态[OL].http;//www.chinane.com/jk2012/04-07/380177.shtml.2012-10-11

[3] 齐玉梅, 黄志明. 居住环境质量评价的多因子评分法[J]. 环境保护, 1999,(3)

[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OL].http://www.china-reform.org/?content_164.html. 2014-3-23

[5] 王蓓,胡帅敏,赵志.论老年人居住环境模式与设计理念[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1-2

[6] Marans.Robert W,Spreckelmeyer.Kent F.Evaluating built environments:A behavioral approach.[M]Survey Research Center,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1981

[7] Sue Weidemann, James R.Anderson, Roger L.Brauer. 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Association[M].Priorities for 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1978

[8] Preiser WFE Francescato G, Weidemann S.Evaluat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 from the user's point of view: an attitudinal model of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M].New York:Plenum Press,1989:181-198

[9] 杜宏武.影响小区居住环境质量居民满意度因素——以珠江三角洲地区若干小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2,(5):48-54

猜你喜欢
老龄人口居民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石器时代的居民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