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为青奥中心注入智慧和活力
——大剧院建设专家中孚泰探秘南京青奥中心的时尚与经典

2014-09-05 06:05张光明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4年20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南京

文|本刊记者 张光明

南京青奥中心更名为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交流中心,赋予南京青奥中心成为文化综合体的功能和意义。南京青奥中心兼顾了会议、昆曲、音乐会、歌剧四大功能,其技术难度更大。需要解决建筑声学中的混响时间的巨大差异、舞台工艺、音乐、舞台机械、 舞台灯光、控制系统以及各种功能的空间利用、设施、设备、交通组织等系统的解决方案。

南京青奥中心(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交流中心)夜景

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拉开序幕,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南京青奥会是中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奥运赛事。承载着各项赛事和活动的体育场馆是奥运会的一大亮点。比赛期间,它们发挥着各自应有的作用。但赛事之后,如何继续让这些场馆为民所用,继续发挥能量,考验着场馆建设者对城市居民未来文化生活的把握。

其中由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孚泰)与全球三大著名建筑师之一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合作的南京青奥中心因其时尚而充满活力的外观、开创多功能剧院的文化综合体建设理念、传统建筑材料创新技术、声学装饰、绿色节能而备受全球瞩目。

南京青奥中心(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交流中心)与奥运博物馆内,保利剧院与音乐厅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作为比赛之用的剧院出现在体育场馆群中,到底有何作用?该剧院的主要建设方大剧院建设专家中孚泰,解答了大家心中的疑惑。中孚泰董事长谭泽斌在专访中表示,体育场馆的建设目的不单是为了一次赛事,一场比赛,任何赛事或者场馆最终服务的还是普通大众,这是文化体育发展的趋势。很多城市巨资打造的场馆长期空置,事实上就是资源的浪费。一开始建设并未考虑到后续的运营问题,以至于场馆在民众日常需求的硬件设施上未做考虑。此次青奥中心场馆的大剧院、音乐厅功能的打造,实际上就是为赛后场馆的合理利用提供方向。

声学技术、绿色、节能为青奥中心建设保驾护航

可以看出,南京青奥中心的尝试,是顺应文化发展的需求。诸如鸟巢等体育场馆,也是音乐演唱会选择的常用地点。场馆与剧院的建设,看似毫不相关,其实都是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其发展的多元化,也不失为一箭双雕。如此看来,体育中心内的剧院倒未必是“格格不入”。

青奥会举世瞩目,是国家整体实力提升的有利证明。承办体育赛事,对于国家形象是好事,但归根结底,应是利用这样机会,提升国民的文化体育水平。各类场馆的建设,同样应围绕着这样的目的。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文化生活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过去的场馆设施显然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

对于参建青奥中心,谭泽斌表示,这是荣誉更是一种压力。选择中孚泰因为中孚泰够专业,有经验,正因如此中孚泰必须拿出好的作品。

此次中孚泰参建部分,实现了材料、声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场馆的内饰附有浓郁的现代感。场馆建设也是以绿色为核心原则。建筑外墙装饰方面,使用的是一种改良的白水泥混凝土(GRC)。主要以耐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水泥砂浆为基体材料的纤维水泥复合材料。

建筑内装饰材料方面,南京青奥中心超大量使用的是一种改良纤维石膏装饰材料(GRG),具有良好的声学性能,造型的随意性使其成为要求个性化的建筑师的首选声学装修材料,它独特的材料构成方式足以抵御外部环境造成的破损、变形和开裂。

地面部分则使用的水磨石。水磨石地面是一种以水泥为主要原材料的一种传统经典复合地面材料,其低廉的造价和良好的使用性能,在数十年前就在超大面积公共建筑和演艺建筑里广泛地采用。

这三类材料是非常经典、普通、朴实的传统建筑材料,通过大剧院建设专家中孚泰与其他建设者的“老材料、新做法”的技术改良和现代创意服役于青奥中心建设,超大面积使用量达到8万平方米。这些材料同时也可以增强演艺建筑、会议中心、体育场馆等各类文化建筑的牢固性,进一步体现绿色、自然的理念。此外,通过内、外墙的使用既解决了内、外墙双曲门的异形问题,同时又满足了大剧院、音乐厅的艺术要求和风格。包括解决了大剧院声学需求、声学装修以及提升剧院和其他文化建筑的经久耐用性。在平凡中体现了中孚泰大剧院建设专家与其他建设者对建筑材料使用的考究和不平凡。

在剧院内饰部分,中孚泰首次使用了6000个LED灯照明。目前大型文化场馆采用LED灯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但是一次性采用6000之多的,青奥中心大剧院是首家。LED灯的使用,使场馆内灯光效果更好的同时极大的节约了能源成本。这些灯具与建筑声学、混响时间、艺术图案、功能照明等在同一材料上的完美整体解决方案,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

在更为重要的大剧院声学装饰工程建设中,采用了穿孔声材料与天然植物布,使其达到了透声滋物的效果,这不仅降低了噪音,也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持演出的原声态。青奥中心大剧院的声学效果也借此媲美悉尼歌剧院,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

另外,青奥中心大剧院外观简洁、时尚的流线造型降低了工程技术难度,又不失青奥中心大剧院建设的艺术性和细节体现。南京青奥中心的建成标志着青奥中心成为南京最具现代感的地标建筑,同时,更贴近南京青奥会“青春、活力”的主题。

大剧院、音乐厅是世界公认的工程技术难度最高的建筑。南京青奥中心兼顾了会议、昆曲、音乐会、歌剧四大功能,其技术难度更大。需要解决建筑声学中的混响时间的巨大差异;舞台工艺、音乐、舞台机械、 舞台灯光、控制系统以及各种功能的空间利用;设施、设备、交通组织等系统的解决方案。青奥中心39万平方米的巨大文化综合体,在30个月内竣工,给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又增加了困难。

中孚泰打造南京青奥中心文化综合体

南京青奥中心更名为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交流中心,赋予南京青奥中心成为文化综合体的功能和意义。大型文化体育场馆的建设成本非常高,但是往往举办完一次体育赛事后,场馆大多被闲置,造成体育场馆的资源浪费和运营陷入困局。作为青奥会的主场馆之一,投资规模达40亿元的大型文化建筑,南京青奥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就汲取了北京鸟巢等全球文化体育场馆的经验。南京青奥中心的建成就是以打造大型公共场馆向文化综合体升级的一次积极探索。青奥中心的建成也是打造现代化文化综合体的代表,按照使用功能不同,分为国际会议中心兼大剧院音乐厅、奥运博物馆、高星级酒店及配套餐饮等五大部分。南京青奥中心的成功将影响未来文体场馆的建设运营模式,这也预示着打造多元化、综合型、多功能的文体中心成为了大型体育场馆的发展趋势。在青奥会结束后,青奥中心可以成为会议、文艺演出、政企公关活动、音乐会旅游等一体化的多功能综合文化消费场所。

此次南京青奥中心的建设也是现代化综合型文体中心的代表,整个场馆除了赛事使用的功能外,还包括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不同功能。在赛事结束后,场馆的运营方式中孚泰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董事长谭泽斌表示,“针对基础设施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打破大型公共设施功能单一性的现状。加强多元化文体设施建设,同时在建设中不能重量不重质,我们所建设的音乐厅、文化建筑必须在性能上赶超市场高端水准。”

在管理层面上,“明确场馆所有权、责任人、打破事业单位垄断现状,使得利益分配合理化,吸引具有能力的企业参与大型公共文化场馆运营”,这也是解决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关键问题。

针对许多厅堂级的存量文体演艺场馆闲置的问题,中孚泰建议对其进行整改,力求打造成为专业型的多功能演艺场馆。形成社区化剧院模式,加强社区居民的体验感,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解决运营问题。

南京青奥中心大剧院满足多种功能需求

专注大剧院建设19年来,中孚泰参与了国内80%的高端精品剧院工程,近三年参与大剧院建设数量全球第一。在最新评选的中国十大剧院中,中孚参与承建6座,其中10座“鲁班奖”剧院中孚泰独占4座,三佳声效剧院中孚泰贡献2座。2012年成为《国家剧院设计规范》参编者,2013年成为《国家剧院安全与等级评价标准》制定者。

南京青奥中心大剧院可以满足多种功能需求。即可同时满足多种类型演出,包括既能满足传播中国最古老的剧种、南京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的演出要求,又能满足歌剧、古典音乐会,还能满足召开“两会”功能,所有的企事业单位的重大的公共媒体公关活动等等。

南京青奥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19.4万m2。包括一个2181座的大会议厅,一个600座的音乐厅,四个1000m2——1800m2的多功能厅,以及中小会议室、贵宾室、演员化妆室、设备机房等相关配套设施。近三十年里,在我国专业大剧院中,南京青奥中心大剧院的规模可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国家大剧院。而在短短两年半时间的工期里完成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量,也创造了中孚泰大剧院建设的新记录。

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作为南京青奥中心配套项目工程为增加和提升南京青奥中心的使用价值,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承担向社会公众及青少年朋友展示奥林匹克文化和传递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窗口。南京青奥中心大剧院建成之后,成为了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和艺术品,也是向世界展示南京2500年文化历史名城和现代化新南京的最好城市名片。

由中孚泰建成的南京青奥中心大剧院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南京大闯关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场馆风采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