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2004~2013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特征分析

2014-09-08 03:05袁华芳郭泽芊车昆屏刘志揆汤志刚
食管疾病 2014年3期
关键词:副伤寒黔西南州特征分析

袁华芳,郭泽芊,车昆屏,刘志揆,汤志刚

·预防医学·

黔西南州2004~2013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特征分析

袁华芳,郭泽芊,车昆屏,刘志揆,汤志刚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黔西南州2004~2013年伤寒、副伤寒疫情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3年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3 943例,年均发病率13.17/10万;男女发病之比为1.31∶1;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39.87%),其次为学生(25.31%)。结论黔西南州伤寒、副伤寒发病有上升趋势,应开展以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提供安全生活用水,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全人群对伤寒、副伤寒的防病意识,控制局部暴发。

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肠道传染病

伤寒、副伤寒是我国法定报告的肠道传染病,其发病与卫生状况的改善密切相关。黔西南州曾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较高地区[1],2004~2013年年均发病率13.17/10万,其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为了解黔西南州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征,掌握发病趋势,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现将黔西南州2004~2013年伤寒、副伤寒疫情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资料2004~2013年黔西南州伤寒副伤寒发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暴发疫情资料来源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及黔西南州各县疾控中心现场调查报告,人口资料来源于“基本信息系统”。

1.2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有关数据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绘图。

2 结果

2.1发病趋势2004~2013年黔西南州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3 94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3.17/10万,死亡1例,病死率0.87%;病例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2009年发病数与2008年相比上升65.35%,2013年发病数与2010~2012年平均发病数上升37.92%;发病率最高的是2004年(37.28/10万),最低的是2010年(6.02/10万)。伤寒病例占61.20%,副伤寒病例占38.80%,有1例死亡病例;副伤寒暴发疫情1起,发生在兴仁县,详见表1。

表1 2004~2013年黔西南州伤寒副伤寒发病情况

2.2流行特征

2.2.1季节分布 2004~2013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5~8月为发病高峰期,累计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49.94%;发病最高的是7月(539例,13.67%),最低的是12月(117例,2.98%)。

2.2.2地区分布 2004~2013年全州8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年均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的是兴义市(1 734,22.23/10万),其次是安龙县(682,16.83/10万),兴仁县(555,12.47/10万),晴隆县(283,10.59/10万),普安县(247,9.09 /10万),贞丰县(249,7.62/10万),望谟县(126,4.48/10万),最低的是册亨县(67,3.04/10万)。

2.2.3人群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发生,发病主要集中在 10~40岁的学龄儿童及青壮年人群,占66.40%,以 15~岁组为最高(13.77%),20~岁组次之(10.35%);男女比为1.31∶1。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农民发病居多,有1 572 例(30.87%),其次是学生998例(25.31%),散居儿童282例(7.15%),三者占总病例数的72.33%。

2.2.4暴发疫情 2004~2013年共报告副伤寒暴发疫情1起,报告副伤寒48例,占病例总数的1.22%,受威胁人口385人,罹患率为12.47%,发生在2007年5月兴仁县。

3 讨论

黔西南州地处边远山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饮用水源缺乏,在夏季暴雨季节,伤寒患者的粪便可经过地表渗透到水井、河水等。而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未用上自来水,部分农村建有储水池,将山水引至水池,分管网到各户,还有的农户自备储水池;部分乡镇所在地建有自来水水厂,但不规范,只将水源引到高水位的大水池中,分管网到各户。在农村,无论何种方式的饮用水,大部分无规范的消毒设施设备,部分储水池尚无人管理。黔西南州又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卫生条件差,农村改厕任务未全部覆盖所有农户,还有的农户未建立厕所或厕所简陋,随地大小便现象依然存在,一到夏秋季,苍蝇密集,极易传播疾病。发病位次在法定甲乙类传染病中2004~2005年居第4位,2006~2008年居第5位,2009~2010年居第6位,2011~2013年上升至第5位。

伤寒、副伤寒是黔西南州常见和多发传染病之一,从时间分布看,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从发病的人群分布看,人群伤寒普遍易感,但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占65.18%,与相关报道一致[3-4]。 2004~2013年黔西南州只有一起副伤寒暴发疫情,病例呈散发状态。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改水改厕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村卫生基础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黔西南州伤寒副伤寒总体发病下降,但地区分布看兴义市发病明显高于其他县。可能因兴义市为州府所在地,人员相对集中,人口流动性大,在流动人口不断涌人的同时,携带伤寒等传染病的传染源也随之而来。因此,须采取以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做好肠道传染病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准备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疾控中心对伤寒副伤寒、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并对病例所在村寨开展主动搜索,对每一例伤寒、副伤寒病例进行管理,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观察,指导所属乡镇卫生院负责病家环境、碗筷和厕所等的消毒;切实加强饮水、饮食和粪便的卫生管理,结合环境卫生整治,开展灭蝇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卫生防病知识宣传,自觉养成喝开水、吃熟食、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增强群众自我防病能力。同时对开展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开展发热病例主动搜索、健康干预等项目,以降低发病率[5-6]。

[1]黎明,唐光鹏,姚光海,等.贵州省2004~2007 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2,28(1): 5-8.

[2]孙军玲,张静,马会来,等.2012年全国和高发省份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12) :1183-1188.

[3]宋木芸,孔卫荣.溧阳市1990~2011年伤寒疫情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2,24(11):599-600.

[4]侯晓艳,廉丽华,张志兰.2001-2010年湖南省冷水滩区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 (3) : 16-18.

[5]唐光鹏,张静,刘发文,等.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综合防治[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l,27(7):483-487.

[6]姚光海,唐光鹏,田克诚,等.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区发热症状监测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3):254-258.

AnalysisonTyphoidandParatyphoidEpidemicCharacteristicsinQianxinanDistrictin2004~2013

YUAN Hua-fang,GUO Ze-qian,CHE Kun-ping,et al

(Qianxinan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utrol,Xingyi 562400,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c features of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in Qianxinan District,provid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MethodsAs the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Qianxinan District from 2004 to 2013 on epidemic of typhoid and paratyphoid.ResultsFrom 2004 to 2013 a total of 3943 cases of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was reported,The average incidence rate of 13.17/10 million;Male and female incidence ratio was 1.31∶1;The incidence of farmers (39.87%),followed by students (25.31%).ConclusionQianxinan District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 rising trend,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manage the source of infection;To provide safe drinking water;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disease prevention of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population,The control of local outbreak.

typhoid;paratyphoid;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analysis

2014-07-01

贵州省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贵州兴义 562400

袁华芳(1965-),女,贵州兴仁人,主管医师,从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R 183.4,R 516.3

A

1672-688X(2014)03-0221-03

猜你喜欢
副伤寒黔西南州特征分析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穆夏艺术特征分析
鸡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2012 年南海夏季风特征分析
基于PowerPC的脉内特征分析算法的工程实现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推进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