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发掘课程资源,促进高中地理教学

2014-09-09 15:34张晓飞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5期
关键词:资源课程教师

张晓飞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在这个过程中,课程资源是教学依存的基础,对教与学的拓展有着鲜明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发掘

教学是离不开资源的,对于教学资源常常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课程资源只指发生在教学核心周围的事物,如教材、教参以及其他的教学资料等;而广义的课程资源则包括一切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而言,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需要发掘更多的课程资源,为地理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需要注意的是,课程资源往往不是直接出现在教师面前的,需要教师去“发掘”。那么,如何发掘课程资源呢?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去发掘课程资源呢?当前对课程资源及发掘的理解又有哪些优点与不足?围绕这些问题,作者展开了一段探索之旅。

一、当前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发掘的现状

仔细观察当下的高中地理课堂,可以发现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有比较大的空间。这里的空间有两种含义:一是教师的思想空间;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空间。

首先是教师的思想空间。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哪些资源可以引入高中地理课堂,这不仅仅是由地理知识决定的,更是由地理教学的视野所决定的。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思想空间是课程资源发掘的第一影响因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即由于教师的目光只限于应付考试,导致地理新课教学也会沦为知识点的逐项讲解与相应习题的逐题训练。这样的教学不但不受学生喜欢,实际上也肢解了地理知识的整体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吸收,更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网络。

笔者曾在教研课上看到一位教师在讲授“地球的宇宙环境”的新课时,直接向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习题作为引入:据报道,我国航天界可能会于近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卫星,据此回答:1.在太阳系模式图中,代表火星的是哪个(具体图和选项略);2.火星探测卫星将会:A到达河外星系;B脱离地月系;C脱离银河系;D脱离太阳系。诚然,学生有可能凭经验答出习题的答案,但作为一节新课,这样的导入显然是不合适的。在作者看来,本节更应当基于教材,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入手去寻找课程资源。

其次是实际的课程资源发掘。目前课堂上看到的属于开发性质的课程资源基本都来自于网络,有明显的“信息技术”特征,也就是说这些课程资源都是可以用多媒体来呈现的。这符合信息化教学的方向,但用得过多,则容易背离地理课程本身的特征。事实上,课程资源首先应当是服务于学生的学的,其后才应当是服务于考试的,如果忽略了前者而对准后一目的去发掘课程资源,那样的努力将是本末倒置的。

二、课改深化背景下课程资源发掘的途径

为了某一个知识点而寻找几个配套的课程资源并不难,难的是面对整个高中阶段地理的学习,寻找到发掘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观察与分析,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学要从新的视角去发掘课程资源。当然,这里所说的新的视角并非是指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指发掘课堂资源的视角要瞄准学生。

高中学生学习地理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只能给学生打下基础,离提高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学生对如何学习高中地理并不熟悉,更多的学生还停留在读和背的认识上,没有意识到地理学科也具有理科特征。基于这些认识,作者提出发掘课程资源的两个基本途径。

1.通过地理发展史资源的发掘,让学生认识地理课程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很少有学生了解地理课程的发展史,这就导致了绝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还停留在知识接受的阶段。事实上,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古代地理学,到近代地理学,再到现代地理学,可谓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其中有着相当丰富的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例如公元前的希罗多德对人地关系的探索,对区域界限的研究;又如学生熟悉的地心说与日心说的概念……这些历史资料的呈现,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学习的背景,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并不是简单的读与记,更是基于历史发展脉络去寻找新的对“地”的“理”解。必须强调的是,每个高中地理教师都应当具有这样的教学意识,否则仅满足于教材上的知识介绍,是不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的。

2.是通过地理学习方法资源的发掘,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有了以上认识,再去寻找具体的地理课程资源,这才是合乎逻辑的教学之举。这里以地理学习方法资源的发掘为例,谈谈作者的思考。地理学习有法,但很多学生未得其法,因此对学习地理感到非常困难。事实上,包括对地理地图的认识与使用、对地理进行的观察与想象等,都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亟须开发的课程资源,这也是学生地理学习更为根本的地方。

很长一段时间里,作者都曾为学生地理学习不得法而苦恼,更苦恼的是无论怎样逼学生读和记,学生的学习成果依然不尽如人意。这就提醒作者可能还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事实果然不出所料,原来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一的学生对地图的认识都存在方法上的问题,更加谈不上地理观察与想象了。于是作者以地图认识、地理观察和地理想象这三个概念为关键词,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进行了专门的强化,搜寻了大量的地理资源,发掘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完成了对地图的认识,对地理的观察与想象,形成了良好的地理学习基本功,从而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学重在对地理的认识和对学习方法资源的发掘。缺少了这个前提,其他任何努力可能都会收效甚微。

三、发掘课程资源对教与学的拓展与影响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在这个过程中,课程资源是教学依存的基础,对教与学的拓展有着鲜明的影响。

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对课程资源的发掘有直接的影响,而教学资源本身的内容与呈现方式又会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作用,尤其是符合地理知识发生规律的课程资源,可以反过来促进教师对地理教学的理解。作者在引导学生“探究宇宙”时,搜寻到了某网站上谈到的对宇宙的认识,极大地拓宽了作者的视野,因此根据视频中的内容设计了一些题目,后来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这说明课程资源的发掘对教学确实是一个双向促进的过程。

因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发掘课程资源的意识,要充分利用这个过程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资源课程教师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资源回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