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杂化轨道理论学习要点

2014-09-09 09:00何传忠
中学化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碳原子构型对数

何传忠

1.杂化轨道的基本知识

(1)原子中的价电子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不可能发生原子轨道杂化。但原子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原有价电子的平衡被破坏,在寻找新的平衡时就需要进行轨道杂化,以达到减小成键阻力、增强成键能力的目的。所以,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是成键过程中受周围原子的作用而发生的,故多原子分子在形成时几乎都要发生轨道杂化。

(2)没有电子占据的原子轨道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除非在成键过程中有其他轨道的电子填入该轨道中;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价电子轨道)的能量相近。

(3)参与了杂化的轨道在形成分子时未必都能成键。对参与了杂化而又没有参与成键的轨道上的电子称为孤电子对;有杂化轨道参与的成键为σ键,没有杂化轨道参与的成键往往为π键;π键相对于σ键的键能较小,π键的形成能影响相邻轨道的杂化程度。

(4)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分布在中心原子未成键的杂化轨道上,成键的电子分布在杂化轨道与配位原子的原子轨道(或杂化轨道)重叠形成的成键轨道上。

(5)分子的构型与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直接相关。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通常可根据其周围价层电子对数的多少来判断。成键电子对之间、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孤电子对之间都存在着斥力,且上述三类斥力依次增强,这些斥力间的平衡就决定了分子的构型。又由于只有坚固的σ键才能撑得起分子的“骨架”,所以分子的最终形状取决于σ键的多少和孤电子对的影响。

2.价层电子对数的确定方法

价层电子对数的求法没有绝对的数学公式,目前流行的一些经验式求法,笔者觉得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介绍的方法,其适应性相对较好。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m)+孤电子对数(n)

σ键电子对数(m)=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

孤电子对数(n)=12(a-mb)

其中: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b为每个配位原子(或原子团)能接受的电子数

例下列物质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

SO3:3+12(6-3×2)=3

SO2-3:3+12(6+2-3×2)=4

NH+4:4+12(5-1-4×1)=4

H2SO4: 4+12(6-2×2-2×1)=4(其中有2个-OH)

3.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与分子空间构型的确定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价层电子对之间将尽可能远离,以达到相互间斥力最小,构型最稳定的效果。现将高中学生需掌握或了解的相关知识罗列如下:

(1)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sp杂化

价层电子对所成键的键角为180°,分子通常呈直线型。

常见物质:C2H2、CO2、CS2、HCN等。

(2)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sp2杂化

①若三个杂化轨道都成相同的键,三对价层电子对所成键的夹角则为120°,分子(或离子)呈平面正三角形。

常见物质:SO3、BF3、CO2-3、NO-3等。

②三个杂化轨道中若只有2个轨道参与成键,还有一孤电子对所成的键有较大斥力,分子(或离子)中所成两键之间的夹角不等于120°,分子为“∨”形。

常见物质:SO2、NO-2等。

③三个杂化轨道都参与成键,但所成的键有的不一样,由于相互间的斥力不等,故分子(或离子)中键的夹角也不一定等于120°。

常见物质:HCHO、HNO3等。

(3)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sp3杂化

①若4个杂化轨道均参与成键且成相同的键,键之间的夹角则为109°28′,分子的构型为正四面体。

常见物质:CH4、CCl4、NH+4等。

②若4个杂化轨道均参与成键,但所成键不同或部分不同,键的夹角则不是109°28′,分子的构型则为不规则四面体。

常见物质:CH2Cl2、CHCl3、CCl2F2等。

③若4个杂化轨道只部分参与成键,其键角与分子构型取决于成键数目、键型和孤电子对的影响。

如:H2O中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12(6-2)=4,其轨道为sp3杂化,其中O周围存在2对孤电子对,分子形状为“∨”,其键角为105°;NH3中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3+12(5-3) = 4,其轨道为sp3杂化;N周围存在1对孤电子对,NH3的分子形状为三角锥形,其键角为107°。

※(4)价层电子对数为5——sp3d杂化 (了解即可,下同)

分子构型为三角双锥。常见物质:PCl5等。

※(5)价层电子对数为6——sp3d2杂化

若6个杂化轨道均参与成键,分子构型为八面体。常见物质:SF6、AlF3-6等。

………

4.常见物质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与其轨道杂化方式盘点

物质价层电子对数杂化方式分子构型

CO2CS2HCN2+12(4-2×2)=2 sp 直线型

SO3CO2-3、NO-3CH+3BF33+12(6-3×2)=3sp2平面正三角形

H2CO3HCHO3+12(4-2-2×1)=3sp2平面三角形

NO-2SO2O3 2+12(5+1-2×2)=3sp2 “∨”形

CH4NH+4ClO-4SO2-4PO3-4 4+12(5-1-4×1)=4 sp3正四面体

NH3PCl3H3O+SO2-3ClO-3CH-33+12(5-3×1)=4sp3三角锥形

H2OH2SHClO 2+12(6-2×1)=4sp3 “∨”形

说明:

1.具备物质结构的基本常识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不困难的,且氢原子不会是中心原子;

2.分子中有些非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也可依此法推断,在此不一一赘述。

5.有机物中碳原子杂化方式的简单判断方法

(1)如果碳原子周围只有单键,该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则为sp3。

如烷烃和环烷烃中的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2)只要碳原子周围有双键(碳-碳双键或碳-氧双键),双键两端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即为sp2杂化。

如烯烃中双键两端的碳原子和羰基中的碳原子均为 sp2杂化。

(3)只要碳原子周围有三键(碳-碳三键或碳-氮三键),三键两端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即为sp杂化。

如炔烃中三键两端的碳原子和R-CN中的碳原子均为sp杂化。

(4)若分子中存在多种基团或化学键,其中碳原子就可能存在多种杂化方式。

如:CH3-CO-CH3中,两端甲基上的碳原子为sp3杂化,羰基上的碳原子为sp2杂化。

(收稿日期:2013-11-25)

1.杂化轨道的基本知识

(1)原子中的价电子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不可能发生原子轨道杂化。但原子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原有价电子的平衡被破坏,在寻找新的平衡时就需要进行轨道杂化,以达到减小成键阻力、增强成键能力的目的。所以,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是成键过程中受周围原子的作用而发生的,故多原子分子在形成时几乎都要发生轨道杂化。

(2)没有电子占据的原子轨道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除非在成键过程中有其他轨道的电子填入该轨道中;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价电子轨道)的能量相近。

(3)参与了杂化的轨道在形成分子时未必都能成键。对参与了杂化而又没有参与成键的轨道上的电子称为孤电子对;有杂化轨道参与的成键为σ键,没有杂化轨道参与的成键往往为π键;π键相对于σ键的键能较小,π键的形成能影响相邻轨道的杂化程度。

(4)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分布在中心原子未成键的杂化轨道上,成键的电子分布在杂化轨道与配位原子的原子轨道(或杂化轨道)重叠形成的成键轨道上。

(5)分子的构型与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直接相关。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通常可根据其周围价层电子对数的多少来判断。成键电子对之间、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孤电子对之间都存在着斥力,且上述三类斥力依次增强,这些斥力间的平衡就决定了分子的构型。又由于只有坚固的σ键才能撑得起分子的“骨架”,所以分子的最终形状取决于σ键的多少和孤电子对的影响。

2.价层电子对数的确定方法

价层电子对数的求法没有绝对的数学公式,目前流行的一些经验式求法,笔者觉得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介绍的方法,其适应性相对较好。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m)+孤电子对数(n)

σ键电子对数(m)=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

孤电子对数(n)=12(a-mb)

其中: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b为每个配位原子(或原子团)能接受的电子数

例下列物质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

SO3:3+12(6-3×2)=3

SO2-3:3+12(6+2-3×2)=4

NH+4:4+12(5-1-4×1)=4

H2SO4: 4+12(6-2×2-2×1)=4(其中有2个-OH)

3.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与分子空间构型的确定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价层电子对之间将尽可能远离,以达到相互间斥力最小,构型最稳定的效果。现将高中学生需掌握或了解的相关知识罗列如下:

(1)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sp杂化

价层电子对所成键的键角为180°,分子通常呈直线型。

常见物质:C2H2、CO2、CS2、HCN等。

(2)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sp2杂化

①若三个杂化轨道都成相同的键,三对价层电子对所成键的夹角则为120°,分子(或离子)呈平面正三角形。

常见物质:SO3、BF3、CO2-3、NO-3等。

②三个杂化轨道中若只有2个轨道参与成键,还有一孤电子对所成的键有较大斥力,分子(或离子)中所成两键之间的夹角不等于120°,分子为“∨”形。

常见物质:SO2、NO-2等。

③三个杂化轨道都参与成键,但所成的键有的不一样,由于相互间的斥力不等,故分子(或离子)中键的夹角也不一定等于120°。

常见物质:HCHO、HNO3等。

(3)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sp3杂化

①若4个杂化轨道均参与成键且成相同的键,键之间的夹角则为109°28′,分子的构型为正四面体。

常见物质:CH4、CCl4、NH+4等。

②若4个杂化轨道均参与成键,但所成键不同或部分不同,键的夹角则不是109°28′,分子的构型则为不规则四面体。

常见物质:CH2Cl2、CHCl3、CCl2F2等。

③若4个杂化轨道只部分参与成键,其键角与分子构型取决于成键数目、键型和孤电子对的影响。

如:H2O中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12(6-2)=4,其轨道为sp3杂化,其中O周围存在2对孤电子对,分子形状为“∨”,其键角为105°;NH3中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3+12(5-3) = 4,其轨道为sp3杂化;N周围存在1对孤电子对,NH3的分子形状为三角锥形,其键角为107°。

※(4)价层电子对数为5——sp3d杂化 (了解即可,下同)

分子构型为三角双锥。常见物质:PCl5等。

※(5)价层电子对数为6——sp3d2杂化

若6个杂化轨道均参与成键,分子构型为八面体。常见物质:SF6、AlF3-6等。

………

4.常见物质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与其轨道杂化方式盘点

物质价层电子对数杂化方式分子构型

CO2CS2HCN2+12(4-2×2)=2 sp 直线型

SO3CO2-3、NO-3CH+3BF33+12(6-3×2)=3sp2平面正三角形

H2CO3HCHO3+12(4-2-2×1)=3sp2平面三角形

NO-2SO2O3 2+12(5+1-2×2)=3sp2 “∨”形

CH4NH+4ClO-4SO2-4PO3-4 4+12(5-1-4×1)=4 sp3正四面体

NH3PCl3H3O+SO2-3ClO-3CH-33+12(5-3×1)=4sp3三角锥形

H2OH2SHClO 2+12(6-2×1)=4sp3 “∨”形

说明:

1.具备物质结构的基本常识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不困难的,且氢原子不会是中心原子;

2.分子中有些非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也可依此法推断,在此不一一赘述。

5.有机物中碳原子杂化方式的简单判断方法

(1)如果碳原子周围只有单键,该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则为sp3。

如烷烃和环烷烃中的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2)只要碳原子周围有双键(碳-碳双键或碳-氧双键),双键两端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即为sp2杂化。

如烯烃中双键两端的碳原子和羰基中的碳原子均为 sp2杂化。

(3)只要碳原子周围有三键(碳-碳三键或碳-氮三键),三键两端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即为sp杂化。

如炔烃中三键两端的碳原子和R-CN中的碳原子均为sp杂化。

(4)若分子中存在多种基团或化学键,其中碳原子就可能存在多种杂化方式。

如:CH3-CO-CH3中,两端甲基上的碳原子为sp3杂化,羰基上的碳原子为sp2杂化。

(收稿日期:2013-11-25)

1.杂化轨道的基本知识

(1)原子中的价电子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不可能发生原子轨道杂化。但原子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原有价电子的平衡被破坏,在寻找新的平衡时就需要进行轨道杂化,以达到减小成键阻力、增强成键能力的目的。所以,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是成键过程中受周围原子的作用而发生的,故多原子分子在形成时几乎都要发生轨道杂化。

(2)没有电子占据的原子轨道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除非在成键过程中有其他轨道的电子填入该轨道中;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价电子轨道)的能量相近。

(3)参与了杂化的轨道在形成分子时未必都能成键。对参与了杂化而又没有参与成键的轨道上的电子称为孤电子对;有杂化轨道参与的成键为σ键,没有杂化轨道参与的成键往往为π键;π键相对于σ键的键能较小,π键的形成能影响相邻轨道的杂化程度。

(4)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分布在中心原子未成键的杂化轨道上,成键的电子分布在杂化轨道与配位原子的原子轨道(或杂化轨道)重叠形成的成键轨道上。

(5)分子的构型与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直接相关。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通常可根据其周围价层电子对数的多少来判断。成键电子对之间、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孤电子对之间都存在着斥力,且上述三类斥力依次增强,这些斥力间的平衡就决定了分子的构型。又由于只有坚固的σ键才能撑得起分子的“骨架”,所以分子的最终形状取决于σ键的多少和孤电子对的影响。

2.价层电子对数的确定方法

价层电子对数的求法没有绝对的数学公式,目前流行的一些经验式求法,笔者觉得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介绍的方法,其适应性相对较好。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m)+孤电子对数(n)

σ键电子对数(m)=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

孤电子对数(n)=12(a-mb)

其中: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b为每个配位原子(或原子团)能接受的电子数

例下列物质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

SO3:3+12(6-3×2)=3

SO2-3:3+12(6+2-3×2)=4

NH+4:4+12(5-1-4×1)=4

H2SO4: 4+12(6-2×2-2×1)=4(其中有2个-OH)

3.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与分子空间构型的确定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价层电子对之间将尽可能远离,以达到相互间斥力最小,构型最稳定的效果。现将高中学生需掌握或了解的相关知识罗列如下:

(1)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sp杂化

价层电子对所成键的键角为180°,分子通常呈直线型。

常见物质:C2H2、CO2、CS2、HCN等。

(2)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sp2杂化

①若三个杂化轨道都成相同的键,三对价层电子对所成键的夹角则为120°,分子(或离子)呈平面正三角形。

常见物质:SO3、BF3、CO2-3、NO-3等。

②三个杂化轨道中若只有2个轨道参与成键,还有一孤电子对所成的键有较大斥力,分子(或离子)中所成两键之间的夹角不等于120°,分子为“∨”形。

常见物质:SO2、NO-2等。

③三个杂化轨道都参与成键,但所成的键有的不一样,由于相互间的斥力不等,故分子(或离子)中键的夹角也不一定等于120°。

常见物质:HCHO、HNO3等。

(3)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sp3杂化

①若4个杂化轨道均参与成键且成相同的键,键之间的夹角则为109°28′,分子的构型为正四面体。

常见物质:CH4、CCl4、NH+4等。

②若4个杂化轨道均参与成键,但所成键不同或部分不同,键的夹角则不是109°28′,分子的构型则为不规则四面体。

常见物质:CH2Cl2、CHCl3、CCl2F2等。

③若4个杂化轨道只部分参与成键,其键角与分子构型取决于成键数目、键型和孤电子对的影响。

如:H2O中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12(6-2)=4,其轨道为sp3杂化,其中O周围存在2对孤电子对,分子形状为“∨”,其键角为105°;NH3中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3+12(5-3) = 4,其轨道为sp3杂化;N周围存在1对孤电子对,NH3的分子形状为三角锥形,其键角为107°。

※(4)价层电子对数为5——sp3d杂化 (了解即可,下同)

分子构型为三角双锥。常见物质:PCl5等。

※(5)价层电子对数为6——sp3d2杂化

若6个杂化轨道均参与成键,分子构型为八面体。常见物质:SF6、AlF3-6等。

………

4.常见物质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与其轨道杂化方式盘点

物质价层电子对数杂化方式分子构型

CO2CS2HCN2+12(4-2×2)=2 sp 直线型

SO3CO2-3、NO-3CH+3BF33+12(6-3×2)=3sp2平面正三角形

H2CO3HCHO3+12(4-2-2×1)=3sp2平面三角形

NO-2SO2O3 2+12(5+1-2×2)=3sp2 “∨”形

CH4NH+4ClO-4SO2-4PO3-4 4+12(5-1-4×1)=4 sp3正四面体

NH3PCl3H3O+SO2-3ClO-3CH-33+12(5-3×1)=4sp3三角锥形

H2OH2SHClO 2+12(6-2×1)=4sp3 “∨”形

说明:

1.具备物质结构的基本常识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不困难的,且氢原子不会是中心原子;

2.分子中有些非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也可依此法推断,在此不一一赘述。

5.有机物中碳原子杂化方式的简单判断方法

(1)如果碳原子周围只有单键,该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则为sp3。

如烷烃和环烷烃中的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2)只要碳原子周围有双键(碳-碳双键或碳-氧双键),双键两端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即为sp2杂化。

如烯烃中双键两端的碳原子和羰基中的碳原子均为 sp2杂化。

(3)只要碳原子周围有三键(碳-碳三键或碳-氮三键),三键两端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即为sp杂化。

如炔烃中三键两端的碳原子和R-CN中的碳原子均为sp杂化。

(4)若分子中存在多种基团或化学键,其中碳原子就可能存在多种杂化方式。

如:CH3-CO-CH3中,两端甲基上的碳原子为sp3杂化,羰基上的碳原子为sp2杂化。

(收稿日期:2013-11-25)

猜你喜欢
碳原子构型对数
明晰底数间的区别,比较对数式的大小
不等式的证明与函数构型
比较底数不同的两个对数式大小的方法
民用飞机构型更改控制的技术探讨
碳链异构有关的同分异构体书写补遗
活用对数换底公式及推论
神奇的对数换底公式
“碳”疑解惑
有机化合物命名易错题直击
利用“三维构型”深化晶体组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