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2014-09-10 02:48梁晓平黄斌陈刚蔡新宇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30期
关键词:后处理实质造影剂

梁晓平,黄斌,陈刚 蔡新宇

(松滋市中医院放射科,湖北 松滋 434200)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输尿管癌发病率低,以往的检查主要是B超、IVU、输尿管镜,这些方法其特异性低或创伤较大,现临床急需一种特异性较高,同时创伤较小的检查方法。随着多排CT在基层医院的普及,其时间分辨率的提高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为此笔者探讨了MS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具体运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输尿管癌6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52~72岁,平均58岁。3例无痛血尿,3例血尿伴腰部胀痛,1例膀胱刺激征阳性。6例中4例行手术后病理证实,1例输尿管镜活检证实后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输尿管镜活检证实后放弃治疗,随访256天后死亡。6例全部为移行细胞癌。

1.2方法

使用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16层CT机扫描,扫描参数120KV、200mA、准直5.0mm、螺距1.0,扫描范围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检查前嘱患者充盈膀胱。增强扫描用碘海醇80~100ml(300mgI/ml),流率2.8~3.0ml/s,肘正中静脉注射,动脉期采用肾上极平面腹主动脉触发,阈值110HU。实质期扫描为动脉期扫描结束后36s,排泄期5~10min后扫描。

将原始图像传至Syngo工作站,采用1.5mm重建图像层厚,行三维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曲面重组(Curved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CPR)、CTU。

2 结果

2.1 发病部位

6例均为单发病灶,左右各侧3例。输尿管上段2例,下段4例,其中1例累及膀胱。

2.2 CT表现

CT平扫显示所有病例沿输尿管走行区纵形软组织肿块,CT值约28~47HU,平均40HU。横径0.8~1.5cm,纵径1.2~4.2cm。小肿块密度均匀,大肿块内密度不均,边缘较清。4例肿块以上输尿管扩张。

CT增强显示全部病例增强扫描,肾皮质期病灶强化,CT值增加约20~27HU,平均24HU。实质期进一步强化,CT值增加约40~57HU。多平面重建显示2例排泄期输尿管内充盈缺损,边缘见造影剂通过,4例输尿管梗阻,造影剂不能通过,其以上输尿管扩张。

3 讨论

原发性输尿管癌临床较少见, 约占全部泌尿道肿瘤的2.5%~5.0%[1]。发病年龄多在 50~70岁, 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肉眼或镜下血尿,腰痛,偶有尿频、尿急、腰部肿块。病理学90% 以上为移行上皮细胞癌,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则均少见[1]。

目前泌尿系统疾病检查方法有输尿管镜、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CTU及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等,其中首选超声,因其价廉,重复性好,但对输尿管癌病变早期,肿瘤沿管壁生长,无输尿管梗阻的病例,极易造成假阴性结果,而且易受肠内容物的干扰和操作医生经验、水平能力的限制;IVP,因其受肾脏分泌功能影响,患侧往往不能显影,或者仅显示输尿管梗阻,不能确定梗阻原因,该检查现逐渐被CTU取代;MR检查准确性高,但其检查费用较高,而且因磁共振设备在基层医院不够普及而受到限制;输尿管镜要经膀胱插管,操作较复杂,病人痛苦,不宜作为首选,只能作为确定梗阻原因的重要补充;CT平扫加增强,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多方位重建,可以获得输尿管肿瘤的诸多信息。

CT平扫轴位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较清(图1、2),或有小棘状突起;较大者( 直径> 5 cm) 多不规则, 中央可见密度减低的坏死液化区, 与周围组织粘连、浸润[1,2]。本组因病例数较少,未见上述征象。沿输尿管走行,纵径大于横径,在MPR及CPR显示佳。下段可累及膀胱壁(图3)。肿块以上输尿管及肾盂扩张(图3)或正常(图1、2)。

(a)平扫:轴位示右输尿管中下段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较清(箭);(b)增强动脉期轻度强化(箭);(c)实质期明显强化(箭);(d)MPR排泄期显示肿块强化减退,位于输尿管内,边缘有造影剂通过;(e)病理图 图1 右输尿管中下段癌

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CT值增加约24HU,实质期进一步强化达到峰值,CT值增加约46HU。排泄期肿块CT值下降。梗阻性肾盂输尿管积水是输尿管癌的间接征象。增强各期MPR、CPR及MIP能更好的显示肿瘤的强化方式,肿瘤的长度,与输尿管的关系。CTU能为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很直观的依据。

(a)平扫示左输尿管下段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较清(箭);(b)增强动脉期轻度强化(箭);(c)实质期强化进一步增强(箭);(d)MPR排泄期显示肿块强化减退,位于输尿管内,边缘有造影剂通过,左输尿管及肾盂未见扩张积水 图2 左输尿管下段癌

(a)平扫右侧输尿管下段膀胱开口处软组织肿块(箭);(b)增强动脉期强化(箭);(c)实质期CPR强化进一步增强,累及邻近膀胱壁增厚(箭);(d)CTU示左侧输尿管下段充盈缺损(箭) 图3 右输尿管下段癌

输尿管癌常与阴性结石、血凝块、其它良性肿瘤鉴别,阴性结石在临床上常有剧烈疼痛,增强扫描无强化。血凝块鉴别主要是无强化,CT复查位置可有变化。良性肿瘤的鉴别是强化的方式与输尿管癌不同[3-5]。

总之,对临床上无痛血尿的中老年患者,应常规做全腹部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根据平扫表现及强化方式,结合MPR、CPR、MIP及CTU等后处理图像,对大多数原发性输尿管癌能作出正确诊断,对不典型病例,仍需进一步做输尿管镜检查。

[参考文献]

[1]董代玲, 宋江波, 夏重琦, 等.原发性输尿管癌 CT表现(附10例报告) [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3,27(2):105-108.

[2] 周康荣.腹部 CT [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204-206.

[3] 卢延,张雪哲.肾输尿管的 CT 与 MRI[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40-251.

[4] 张秀丽, 王晓梅, 齐丽萍, 等.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螺旋 CT 诊断[J] .放射学实践, 2005, 20(7):592-595.

[5] 王馨, 叶锋, 康江河,等.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 9(6):435-436.

猜你喜欢
后处理实质造影剂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美术作品的表达及其实质相似的认定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