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年底突击调控房价 未来楼市依然看好

2014-09-10 07:53贺光岳
四川水泥 2014年1期
关键词:商品房新政楼市

文 | 贺光岳

2013年末,一年一度的年底突击房价再次在全国各地上演,自2013年11月以来,从四个一线城市开始,地方楼市新政不断出台,大多对先前施行的房地产政策进行了加码,提高了购房门槛,以期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从而完成年初立下的“军令状”。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9~11月全国房价继续攀升。9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的有69个,环比下降的仅温州一个,环比最高涨幅1.9%,同比最高涨幅达20.6%;10月房价环比上涨的有62个,持平6个,下降的仅温州、秦皇岛,环比最高涨幅1.1%,同比最高涨幅达19%;11月房价环比上涨的有66个,持平的3个,下降又只温州一个,环比最高涨幅1.3%,同比最高涨幅21.9%。并且在此之前,这样的上涨已经持续了16个月。

2013年初,楼市新政《国五条》出炉,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纷纷许下宏愿,要将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所谓合理范围,即是允许房价上涨的,但不能上涨的过快、过高,很显然同比两成以上的涨幅,并不在合理范围之内。

而进入四季度后,随着任务期限不断接近,地方政府开始发力,从北上广深到二三线城市楼市新政纷纷出台,调控再度加码。

一线城市房地产调控加码

2013年10月23日,北京住建委发布了“京七条”,备受关注的北京市“自住型商品房”政策也随之出炉。

11月8日,上海住建局发布“沪七条”,对居民家庭向商业银行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款比例从60%提高至70%。

11月18日,广州发布“穗五条”,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得低于70%。

10月11日,深圳市召开了全市房地产宏观调控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提出八项措施,简称“深八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限贷政策调整,从11月1日开始二套房首付比例由原来的六成调高至七成。11月底,深圳市政府《关于稳定房价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也即“深八条”细则,要求从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加强闲置土地管理、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至此,4个一线城市率先出台了楼市调控新政,调控加码。4地有诸多相通之处,都将购买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从之前执行的6成提升至7成;增加住房土地供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要确保2013年的土地供应在完成过去5年的平均值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不一;加强市场监管,引导房地产企业理性定价等。

4地楼市新政当中,以北京的自住型商品房最受外界关注,该类住房房价将比同地段、同品质的商品住房价格低30%左右的水平。“京七条”中主要涉及其的内容有:通过“限房价、竞地价”方式,加大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应力度,满足中端需求和夹心层家庭需求,2013年内要形成2万套供应,今后年度这类住房用地在土地供应计划中单列,供应规模要达到市场的40%到50%。不过这类住房也可能随着周围房价的上涨而上涨。

一线城市楼市新政影响

4个一线城市房地产行业调控新政出台后,在楼市和社会上都引起了一些反响。

“京七条”最为外界看重的是自住型商品房政策,因此其也引发了业界一系列的讨论。财经评论家叶檀认为自住型商品房是类保障型商品房,与廉租房不同,可以视为升级版的经济适用房,自住型商品房本质上还是商品房,由开发商限房价竞地价完成建设,购买者拥有部分产权,享有绝大多数的产权收益,但自住型商品房的价格会随着商品房均价的涨跌而浮动。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认为,“京七条”中提供的自住低价商品房,价格比同地段的商品房低30%,期间的利润和寻租空间较大。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红旭认为,“自住型商品住房”实质仍是经济适用房,但其准入门槛明显低于经适房,且供应量巨大,必定能够冲击2014年北京房价,有望稳住房价,但他同时指出,这个政策有两忧:一是门槛低,则求者众,难免权力寻租。二是未来退出较麻烦。

目前,还没有具体自住型商品项目出炉,因此实际效果还有待考证,不过后期若真能做到土地供应单列,且供应规模要达到市场的40%到50%的话,那么对北京楼市的影响可想而知,但目前不好下结论。

“沪七条”、“穗五条”、“深八条”影响则在市场上表现了出来,但效果不一。

根据新浪乐居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上海市548个一手楼盘中,51个楼盘发生价格变动。其中,涨价盘数量为37个,相比10月减少了25个;降价盘数量14个,相比10月减少了24个;近一成的楼盘价格在11月份发生了变动。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市场研究部统计显示,上海11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28.6万平方米,环比下跌8.4%。同时,上海二手房市场涨幅回落近四成,并且据上海二手房指数办公室数据,11月上海二手房指数为2915点,比前一月上升23点,环比上涨0.80%,涨幅相比10月缩小了0.46个百分点,二手房带看量下滑三成,一些业主开始提供3%以内的议价。

在“穗五条”出炉以后,《南方都市报》对其影响做过采访调研,不少开发商对其坦诚,房企对调控有预期,价格不会松动。不过也有广州房地产行业人士的预测,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年初,广州房价会处于停滞状态,不会再有较大涨幅,2014年全年,广州房价会有一定增长,但是不会高于上月20%左右的涨幅,可能在10%-15%范围内徘徊。而近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广州的房价仍在上行之中,同比上涨20.9%,环比上涨0.8%。

对于“深八条”,有业内人士认为,其有可能使深圳楼市成交量有所下降,也可能使得开发商出台一些促销行为,比如降价促销。不过二套房提高首付至7成会导致购房门槛提高,误伤部分购房刚需,对购房者心理上影响更明显,预计在春节前观望气氛会非常浓厚。如果按调控目标计算,今年深圳房价涨幅应在12%-13%,但2013年全年房价涨幅肯定超过调控目标,预计会在15%。

目前,北上广深的房地产调控新政,出台时间还不长,且选择在第四季度发布,本身有年底突击房价的目的。虽然几套政策目前来看效果都还不是很明显,但却有一定的引领作用。自北上广深楼市新政出台后,楼市新政风开始在二三线城市逐步蔓延。

楼市调控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或许是受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的压力,或许由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楼市新政的感召,截至2013年12月,已有14个二三线城市加入房地产行业调控新政之列。

部分城市最近出台的楼市新政

查看这些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行业新政,基本上是一线城市的翻版,内容也相差不多。主要包括:提高购房门槛,有10个城市的楼市新政要求延长社保或缴税年限,多增加一年以上;提高二套房首付比率,算上北上广深有13个城市上调了二套房首付比率,多增加至七成;增加住房土地供应,共有15个城市提出了增加住房土地供应量,多为完成过去5年土地供应量的平均值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加强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力度,基本上所有城市都提到了这一点。

楼市新政的出台,或多或少的都彰显了地方政府对加强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决心。但从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房地产调控新政显然没能抵过楼市的惯性上涨,2013年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之中,66个城市房价环比出现了上涨,同比最高涨幅21.9%,这66个城市当中自然包括有已出台了楼市新政的城市。当然由于时间过短,效果还不明显,最新的数据还没有出来,究竟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未来房地产行业仍看好

尽管各地房地产行业调控不断升级加码,但笔者以为未来房地产行业仍然会被看好。

近日,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并未提到房地产调控,而是提出“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要求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并最终形成保障房与商品房并存的“双轨制”。

不谈调控是一种进步,因为调控并没解决房价过快增长,反而越调房价越高。中央工作会议提出通过增加增加住房土地供应、调高住宅用地比例,以通过增加供应的方式控制房价。但我国“人多地少”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级城市,短期内楼市状况不会改变。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就发文表示,加大供地等于向市场“扔肉”,他认为对于2013年销售业绩普遍好转资金面宽裕的房企来讲,拿地需求已如饥似渴,尤其是对于品牌房企来讲拿地机会不容错过,这样做只能对一二线城市的住房供求关系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几乎同时召开的还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被推迟了有约半年之久的城镇化会议,虽然明确要求各地不准大拆大建,不准造新城变“鬼城”,不准乱举债摊大饼等等。但不能否认,推进城镇化建设就得造房子、建配套设施的事实。早有数据表明,城镇化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会有1000万人进入城市。我国每年的城镇化进程速度差不多就是增长一个百分点,那么就会造就1000个刚需买房者,平均每人住房30平方米,就需要3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这不是小数目。

城镇化规划尚未出炉,究竟怎样加快还不得知,有消息显示《新型城镇化规划》将在2014年初出炉,届时自然可知。不过正如同任志强所说一般,未来房价仍然会上涨,楼市拐点远未来到。本届政府主张利用市场化调节行业,但房地产行业的卖方强势地位仍然很明显。如今,再加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际,笔者以为未来楼市不仅房价会继续上涨,商品房成交量也会出现增长,房地产行业仍然会被看好。

至于水泥行业,自然会有望搭上这一顺风船。房地产行业作为水泥行业的主要输出端之一,对水泥行业的影响举足轻重。一直以来房地产固定投资与水泥需求都是正比例关系,房地产固定投资增加,房地产项目多水泥需求量自然增加。

并且,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的政策可以知道,未来是保障房和商品房并存的双轨制,这丝毫不影响对水泥需求,都需要消耗水泥。另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是未来水泥行业向好的重要支撑,不只是住房建设会增加对水泥的需求量,并且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需要大量的水泥,甚至更多。

猜你喜欢
商品房新政楼市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3月楼市政策扫描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商品房是否缴纳房产税?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商品房是否征收房产税?
“新政”爆款第一车?
新政不是“半夜鸡叫”
新政
关于新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