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A计划

2014-09-10 07:22曾颖卓
汽车与运动 2014年8期
关键词:套件车主碳纤维

曾颖卓

梅赛德斯-奔驰A级带着鲜活的朝气而来,全系配备时下流行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也是A级升级转型的信号,逐渐积累的销量直接转化成了大街上的能见度。虽然有明艳亮丽的颜色和不同的选配部件可以选择,不过作为一款主打年轻人市场的掀背车,它们的身影还是显得太千篇一律了。眼前一辆奔驰A260着陆在潮流触觉更为灵敏的香港,它马上摇身一变,成为街头一道亮丽的白光。

奔驰从来不会将自己困在条条框框里,一发现RV化的A级并不受市场热捧,马上转变开发思路,钢炮的天地大有可为,而奔驰可以为钢炮增添质感这个注脚,即便它是最入门级别的奔驰(Smart就算了吧)。在新A级问世之前,宝马的钢炮很纯粹,大众的钢炮很大众情人,而奔驰的加入,并不是想谈一场狗血的三角恋,它只是在展现三叉星品牌的另一个可能,彻底地年轻化和运动化,这在以往的奔驰作品里面都有所保留。别看在国内奔驰宝马等一线豪华品牌的平均年龄并不大,但放眼全球,奔驰的消费群体其实在35岁甚至40岁以上,老态龙钟得不到未来,于是A级和CLA级来了。A45 AMG是调校得很极端的,但这也见证了AMG从大排量的气吞山河到小排量涡轮的态度大反转(相比于265kW的功率,2.0绝对是袖珍级的排量),奔驰正在用很决绝的态度做颠覆,两个极端奔驰都能玩转,介乎于两极之间的岂不是信手拈来?A260就是这样,介乎两个极端之中的一个温和激进派。它的形象年轻得很激进,而性能则钢炮得很温和。

奔驰搭好台,乐于唱戏的大有人在。而奔驰瞄准的那一个年轻群体,也自然耐不住手痒,对原本就颇有性能车味道的A260略施粉黛,稍加改装。奔驰还有改装的必要?即便是面向大叔级消费者的奔驰S,也有Brabus、Carlsson、Lorinser这三大奔驰专属改装品牌对它施以手术,Brabus更用700hp(515kW)的功率输出反向挑战AMG呢。这位车主并没有追随主流的三大改装品牌,而是选择了擅长运用碳纤维的Revozport所推出的R290改装套件,其激进的改装效果,当然也是内敛的德国改装名厂绝对不染指的领域。

读者们对碳纤维这种材料当然不会感到陌生,世界速度顶尖的赛车,从最高技术结晶的F1到LMP赛车,再到接近方程式布局的“伪跑车”DTM和Super GT等赛车,碳纤维制成的单体车架早已经是标准配置。那些名贵的跑车也有大量使用碳纤维来构建单体车架、车身覆盖件等,例如Pagani Zonda R和Koeniggsegg Agera S等,甚至就将碳纤维花纹裸露在外以彰显造价的不菲。至于深受赛车以及顶级跑车影响的民用车改装领域,碳纤维也是很多改装车玩家梦寐以求的改装部件。而随着湿式碳纤维生产技术的普及,成本更低,技术门槛也更低,大大拉低了碳纤维的入手价格。只可惜碳纤维的生产过程中,品质控制并不稳定,这也导致了碳纤维部件的质量参差不齐。

拥有英国设计专业留学背景的Revozport创始人,则始终坚持在Revozport的发源地英国完成碳纤维部件的生产。当然,目前国内的顶尖碳纤维生产设备也已经与世界看齐,甚至有不少国外著名品牌的碳纤维部件是由国内工厂代工。

A级原本就很强调车头的厚重感,Revozport所设计的前保险杠套件,刻意地将这种厚重感发挥到极致。模仿A45 AMG围绕着侧气坝的那一圈扰流唇边,Revozport也以相似的手法将侧气坝包围起来,并且在其视觉延伸的后方增加了一小片风刀做点缀,这算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每个人因不同的审美都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而在我看来,有一点点乱入的违和感了。下唇采用了立体双层的设计,令保险杠更加贴地。理论上保险杠离地间隙越小,从车头方向钻进车底的空气就越少,流速也越快,配合比较平坦的车底在理论上能产生一定的下压力,虽然对于大部分空力套件生产商来说志不在此。而车主也很有心思地在双层碳纤维下唇上勾上了一上一下两道红线,令碳纤维零件的线条更具立体感,比起国内毁三观的各种双色车身贴膜,这种恰到好处的点缀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搭配,出现的位置和比例,应该尽量避免贴膜“山炮化”。

本身奔驰A级的侧窗已经长在很高的位置而且形状也很扁了,这是大斜度A柱突出侧面线条破风感的惯常做法。要让掀背车的侧面看起来顺眼,要不就像高尔夫那样用四十年不变的设计要素,要不就隐藏后门,或者就像奔驰A那样提拉车窗,减少玻璃的比例,虽然这样会令视线变窄。侧裙也同样通过一道贯穿前后的红线提炼出其走向,双层的碳纤维侧裙也和前保险杠的双层下唇起到呼应和过渡的效果,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贴地飞行的感觉。

掀背车的车尾是最难处理的,过于浮夸的尾翼,又会破坏从车顶到臀部的过渡,甚至会带来头重脚轻把车掀翻的感觉,Revozport采取比较保险的做法,紧贴车顶线条的尾翼,以及仿照七代高尔夫GTI从尾翼到后玻璃之间过渡的那一道“屋檐”。后杠下扰流器的设计看上去并不浮夸,同样采用了红色线条作为点缀。当然这些部件都采用了碳纤维材质。

发动机盖的改装也许该放入性能改装的范畴。并不是因为发动机盖的开孔或者仿AMG的隆起有多大的空气动力学效应,而是完全使用干式碳纤维制成的发动机盖,能比原装的钢质双层发动机盖轻了大约14kg,这对于先天车头较重的前驱车来说,它的减重效果并不仅仅停留在总重量,更是为前后配重理想化做出了贡献。而与发动机盖轻量化手法如出一辙的,还有发动机舱饰板也一并从原来的塑料更换成了干碳纤维的材质,除了轻一点以外,也许车主更欣赏的是它对于发动机舱的美化效果。即便简单一块碳纤维饰板并不能增加任何的动力输出,但让发动机看上去很有性能感。

说起A级使用的这台2011年新发布的M270发动机,它取代了老款1.6T/1.8T的M271系列发动机的M274系列,在硬件上并没有本质不同,M270相当于将M274从纵置转过90°变成横置,动力输出也分别和奔驰的其他200以及260型号相同,A260能输出211hp(155kW)的最大功率,刚好跨入了200hp(147kW)这个钢炮入门线。车主对于目前的动力输出比较满意,或者说对于他的驾驶风格来说相当够用,并没有进行大幅度改装,而只是加装了一个能加大涡轮增压值的外挂电脑。这个外挂电脑的大致原理和“油门加速器”类似,读取涡轮增压值的真实值,然后在外挂电脑里面降低一点告诉ECU,让ECU误以为增压值不够而自动将增压值调大。听上去原理好像很简单,其实这也的确是增加输出功率最简单的办法,只需要跳接进气歧管压力以及涡轮增压值两个传感器就小功告成了。而略微调大增压值令功率提升些许的这辆A260,名字也随之改成R290,当然,290只是意味着它比原来的211hp(155kW)增加了一些,而不是指它现在拥有了290hp(213kW),否则A45 AMG还怎么卖得动?

功率多寡,在香港并不容易发挥出来。香港是一个海岛城市,就像《变形金刚4》里面所看到的一样,周围都是蜿蜒的山路,就连被称为“干线”的高速公路,也偶尔要拐过一组弧度并不小的S弯,所以在香港,即使是小型巴士的司机,也都拥有一套过硬的攻弯本领。听上去乐趣无穷,但对车辆操控性的要求就更高了。好在A级早已蜕变成功,拥有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系统的奔驰A级,车身低矮扁平,先天就拥有不俗的攻弯天赋。难怪新A级在对欧洲钢炮情有独钟的香港人里那么吃得开。但对于想继续挖掘A级操控极限的人来说,它的底盘还不够低,兼顾日常舒适性的悬架系统支撑力还有提升的空间。车主将这些工作交给了德国避振器品牌KW,其中街道使用的最顶级型号V3更配备了拉伸/压缩阻尼双回路可调的功能,令避振可以应对更加复杂的路况,也能在抵抗过弯车身侧倾的同时,带来更多的舒适性。车主在买车的时候已经选配了AMG套件,这个套件里面其中一项就是19英寸的AMG多幅式轮圈。而车主保留这套选装的轮圈之余,换上了一套抓地力更好的轮胎,优科豪马Neova AD08这套顶级街胎,凭借其同级最优干地抓地力,成为车主的心头好。干地抓地好,那湿地怎么办?太简单了,开慢一点就是了。改装,并非全都是为了充当马路英雄,能将自己心爱的汽车改装成更加帅气的模样,这比不顾一切地快跑,更能获取车主的欢心。

猜你喜欢
套件车主碳纤维
基于维修费用的关键部套件分析
“龙吟套件”创作感悟
一种碳纤维加固用浸渍胶的研究
听伴:抓住车主的耳朵
HP-RTM碳纤维复合材料中通道加强板研究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在飞机上的应用
汽车车主的移动应用
碳纤维增强PBT/ABS—g—MAH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
工业照明超频三天棚灯套件改造工程
百名车主评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