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吃”的神话

2014-09-10 07:22黄修毅
南都周刊 2014年44期
关键词:神剧好莱坞资本

黄修毅

在网络“神剧”里最具原创力的《万万想不到》里,男主角王大锤一脸像是被锤煽了的表情,面对商场职场情场的失意自我解嘲,噎得围观女生脸红到脖子根,笑得媚态百出。

一登上较大的网络平台,面对的就是泱泱十亿国民。某个草创不久的团队,马上就会被惊人的点击率本身击昏,被高速生产的内容本身洗脑:我是谁?我制造的真是神剧?

在国产剧吃定中年大妈、美剧吃定北上广白领、豆瓣吃定“文艺小清新”的格局之外,爆红网络的神剧的存在,为资本营造了一个“通吃”的迷梦:它不上流也不下流,在这个众口难调的供给过剩时代甘当满足一时冲动的易耗品,它甚至还能在公共议题匮乏时充任泛泛调情的契口。

神剧《万万想不到》的出品人袁玉梅在试图对《南都周刊》记者描述其锁定的消费群体时,只能搬出一串否定性的词汇,称他们是“看不上国产剧、又不想要豆瓣上的文艺范儿,活得不端不装的一群人”。

而要说这个时代有什么虚幻的新意,恐怕要数大数据为“网络民意”的撑腰。因为网络大数据的存在,“耻度”比之资本的胃口,其间难以界说的“匹配程度”获得了理性的接入口。很多业内人士愿意拿前现代文化工业的标准成品“好莱坞”作比,并相信这是有迹可寻的。后来投身《纸牌屋》等热播网络剧的前好莱坞制作人迈克尔·康纳利说过,每一部剧推向市场,在好莱坞平均要花费九个月时间分析用户需求以及潜在用户喜好,看人下菜碟。在拍摄完成之后,还要经过各个年龄层观众试片、制片公司高层试片等多道工序。

国内的神剧制造者如今也照葫芦画瓢,试图依托网络大数据捕捉那个“爆红”的波段。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却和美国的同行迥异:中国并非北美那样一个层级分明、细分市场清晰的成熟消费社会,横亘在城乡间的差异,个人表达在网络和现实中的双重属性,都是拧巴乃至扭曲网络传播的力量,也增加了一层资本的迷障。

当然,资本总不至于迷失精明的头脑,小投入大产出的博弈游戏,未必会让千万个潜在的“庞麦郎”们美梦成真(在他出道之初极其低廉的歌曲制作费用的背后,是一夜间涨到千万级的毁约金);而一部成功以极低投入换来二十倍高收益率的《万万想不到》,背后又不知有多少前赴后继的“爆笑剧”、“迷你剧”制作团队,以被压榨到几乎净身的成本价漂在北上广,靠网络构筑的爆火神话梦回春乡。

猜你喜欢
神剧好莱坞资本
听着熟悉的BGM,你开启暑期神剧模式了吗?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好莱坞灵异跑车之谜
CRAZY RICH ASIANS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抗日神剧”主创喊冤?
韩国银幕上的“神剧”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怎样打造好莱坞大片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