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MWCNT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14-09-11 02:40乔晋忠酒红芳
山西化工 2014年2期
关键词:透明性桥接透光率

乔晋忠, 酒红芳, 王 通

(中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山西 太原 030051)

高性能透明聚合物基材料在军事、车辆、电子和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有着日益增长的需求[1-5],如果能将碳纳米管(CNT)优异的力学性质、电学性质与PC(聚碳酸酯)的高透明性和抗冲击[6-8]等性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在军事领域、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方面提供更有竞争力、性能更优良的高性能透明材料。因此,在保持PC良好光学性能的基础上,用CNT对PC进行填充,得到增强的透明聚合物基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进行功能化,改善其在溶液中的分散性和PC基体中的界面结合力,从而制备出具有良好光学透明性的PC/MWCNT纳米复合薄膜材料,并对其相关的透光率、力学性质进行测定,分析了可能的增强机理。

1 实验部分

1.1 药品

多壁碳纳米管,购自Aldrich,纯度95%,内径5nm~10nm,外径10nm~30nm,长度0.5μm~20μm;PC,采用 GE公司粒状LEXAN®103-112聚碳酸酯;其他试剂均为普通商购,分析纯试剂。

1.2 试样制备

1.2.1 表面功能化碳纳米管的制备

将3g经120℃干燥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与60mL浓硝酸和60mL蒸馏水在烧杯中超声分散30min,然后移到25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在机械搅拌下回流反应16h。反应完毕后冷却到室温,用中性滤纸真空抽滤并洗涤至中性,100℃下干燥24h,得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p-MWCNT)。

将一定量p-MWCNT放在1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并加入20mL氯化亚砜、3mL N,N-二甲基甲酰胺,在油浴中70℃加热回流24h。反应完毕后,静置1h,倒掉上层黄色液体。下层沉降物为酰氯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s-MWCNT),使用无水四氢呋喃对其进行离心洗涤,直至离心后的上层液体呈无色透明为止。将s-MWCNT置于50mL小锥形瓶中,在氮气保护下使其干燥。

称取10g十八胺固体于50mL三口烧瓶中,在油浴中加热熔融后,将干燥后的s-MWCNT倒入其中,使其与十八胺在机械搅拌下100℃加热回流96h,然后趁热用无水乙醇超声、洗涤,除去过量的十八胺,反复洗涤至上清液为无色,在室温下将无水乙醇蒸发,得到接枝了十八烷基胺的多壁碳纳米管(g-MWCNT)。

1.2.2 PC/MWCNT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PC树脂,将其加入15mL的氯仿锥形瓶中,磁力搅拌加热溶解,控制较低的搅拌速度,待完全溶解后,称取一定量干燥的g-MWCNT,加入到PC溶液中,在低于40%功率下的超声波清洗器中分散1h,然后将分散液浇筑到15cm×15cm玻璃板模具中,室温挥发成膜。

1.3 测试与表征

1.3.1 功能化碳纳米管的红外光谱表征

适量样品经KBr压片后,用FTIR-8400S红外光谱仪测定。

1.3.2 UV-VIS法测定薄膜的透光率

将薄膜样品裁成5cm×5cm的方块,厚度在(25±5)μm,通过UV2003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来测定样品的透光率。

1.3.3 薄膜的拉伸强度测试

选用厚度为25μm~30μm的薄膜,将试样裁成宽1cm、标距长度为3cm的样条,设定拉伸速度为1mm/min,采用Instron 5565-5kN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测定。

1.3.4 扫描电镜观察(SEM)

将拉伸试验样条拉断后,采用KYKY-3800型扫描电镜对薄膜横截面进行观察。

2 结果与讨论

2.1 PC/g-MWCNT复合薄膜的光学透光率

从纯PC成膜实验得出三氯甲烷是用于制备PC/MWCNT复合薄膜的良溶剂。纯PC浇筑成膜影响透光率的主要因素是PC的溶剂诱导结晶,而影响PC/MWCNT复合薄膜透光率的因素除了结晶性外,PC溶液的黏度和g-MWCNT的用量对于其光学透明性也有显著影响。

图1为复合薄膜的UV-VIS光谱图。由图1可知,随着g-MWCNT填充量的增加(质量分数0.05%,0.10%,0.15%),复合薄膜的透光率成下降趋势,而纯PC薄膜的透光率在300nm~1 000nm基本不变,处于95%~99%。在380nm~760nm的可见光区,当波长为400nm时,填充量为0.15%的PC/g-MWCNT复合膜的透光率下降到80%,比纯PC薄膜下降17%;在波长低于5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复合膜随着g-MWCNT填充量的增加,透光率比纯PC膜下降的程度较大,高于500nm以上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小。这可能是由于,随着g-MWCNT填充量的增加,复合薄膜中尺度在300nm~500nm的g-MWCNT聚集现象加剧,其粒子聚集的尺度处于300nm~500nm,随着波长的增加,透光率下降的程度在减小,说明通过工艺条件的控制,g-MWCNT团聚的程度可以控制在小于500nm的范围,但填充量增加必然导致团聚加剧,从而使透光率下降。综上所述,g-MWCNT添加量为0.05%时,可以使透光率达到85%以上。图2是用于UVVIS测定的薄膜样品光学照片。

图1 复合薄膜的UV-VIS光谱图

图2 UV-VIS测定的薄膜样品

2.2 PC/g-MWCNT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

PC/g-MWCNT复合薄膜的弹性模量、极限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试结果如第3页表1所示。溶液浇筑的PC薄膜的平均弹性模量为1.69GPa,极限拉伸强度为49.57MPa。0.05%PC/g-MWCNT薄膜的弹性模量比纯PC薄膜提高了13%,0.10%的比纯PC膜提高了17.7%;而当填充质量分数为0.15%时,弹性模量与纯PC相同(见第3页图3)。纯PC、0.05%和0.10%薄膜的极限拉伸强度比较接近,分别为49.57MPa、47.49MPa和50.34MPa;然而,0.15%薄膜的极限拉伸强度比纯PC下降了15.5%,发生了显著的下降(见第3页图4)。0.05%、0.10%和0.15%的复合薄膜的断裂伸长率与纯PC相比都升高了约20%左右,但这些薄膜的断裂伸长率都不高(见第3页图5)。

影响碳纳米管增强聚合物的因素与MWCNT的结构及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性、与聚合物的界面结合力等有关。随着MWCNT添加量的增加,会导致MWCNT在溶液浇筑和挥发过程中聚集团聚的几率增加,聚集现象既会降低薄膜的透明性,也会降低PC与MWCNT之间的界面结合力。这样,MWCNT不仅无法起到增强增韧的作用,反而会产生微小的裂纹,结果导致弹性模量和极限拉伸强度均比0.05%和0.10%的填充量时下降,如图3和图4。

表1 薄膜拉伸试验数据表

图3 弹性模量

图4 极限拉伸强度

图5 断裂伸长率

2.3 PC/MWCNT复合薄膜的SEM分析

将拉伸实验得到的纯PC薄膜和PC/p-MWCNT复合薄膜的断面进行扫面电镜分析。图6a)为纯PC 断面的 SEM 图;图6b)为 0.05%PC/p-MWCNT复合薄膜断口的SEM图。从图中可看出,MWCNT分散均匀,暴露的MWCNT表面包覆了PC,直径增大。在断口处PC包覆的碳纳米管表明PC基体与MWCNT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力,这与拉伸实验中的弹性模量和极限拉伸强度的增强结果是一致的(如图3、图4)。

图6 薄膜的SEM照片

图6b)表明存在2种增强机理:碳纳米管的桥接作用和PC与MWCNT界面结合作用。通过碳管的桥接或碳管的断裂使能量耗散,从而阻止了裂纹的进一步扩展。图6c)为0.15%PC/p-MWCNT复合薄膜断口的SEM图。图中没有明显的桥接作用,可能存在的碳管断裂部分的尺寸也较大,说明可能由于碳管的团聚现象导致分散性变差,这与图3和图4中弹性模量和极限拉伸强度的下降是一致的。

3 结论

本课题通过将多壁碳纳米管进行表面功能化,改善了碳纳米管与PC复合后的界面相容性,提高了碳纳米管在溶液中的分散性,将质量分数0.05%的g-MWCNT加入到质量分数为8%PC的氯仿溶液并进行超声分散1h,经浇筑成膜法制得透明性良好的复合薄膜。当 MWCNT的添加量为0.05%时,透光率≥85%,同时弹性模量比纯PC薄膜提高13%,极限拉伸强度与纯PC相当。扫描电镜图证明其增强机理可归因于碳纳米管的桥接作用和PCMWCNT界面结合机理。

[1]Steigerwald D A,Bhat J C,Collins D,et al.Illumination with solid state lighting technology[J].IEEE J Sel Top Quantum,2002(8):310-320.

[2]Douce J,Boilot J P,Biteau J,et al.Effect of filler sizeand surface condition of nano-sized silica particles in polysiloxanecoatings[J].Thin Solid Films,2004,466:114-122.

[3]Jang J,Oh J H.Fabrication of a highly transparent conductive thin filmfrom polypyrrole/poly (methyl methacrylate),core/shell nanospheres[J].Adv Funct Mater,2005,15:494-502.

[4]Schulz H,Mädler L,Pratsinis S E,et al.Transparentnanocomposites of radiopaque,flame-made Ta2O5/SiO2particles in anacrylic matrix[J].Adv Funct Mater,2005,15:830-837.

[5]Deng Y,Gu A,Fang Z.The effect of morphology on the opticalproperties of transparent epoxy/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s[J].PolymInt,2004,53:85-91.

[6]Bozi J,Czégény Z,Mészáros E,et al.Thermal decomposition offlame retarded polycarbonates[J].J Anal Appl Pyrolysis,2007,79:337-345.

[7]Zhang W,Li X,Guo X,et al.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andflame retardancy of phosphoruscontaining polyhedral oligomericsilsesquioxane (DOPOPOSS)/polycarbonate composites[J].Polym Degrad-Stab,2010,95:2541-2546.

[8]Levchik S V,Weil E D.Over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flameretardancy of polycarbonates[J].Polym Int,2005,54:981-998.

猜你喜欢
透明性桥接透光率
日本建筑师蛇形画廊展馆的透明性特征探析
不同透光率果袋对黄冠梨鸡爪病发生的影响
光照强度对温室栽培蒲公英风味品质的影响
透明性理论与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金属光子晶体的可见光光谱特性
网络安全审查中的透明性研究*
苹果腐烂病树桥接复壮技术
双静脉皮瓣桥接移植修复手指腹皮肤缺损
乙二醇紫外透光率测定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