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皮层组织FADD表达的影响

2014-09-12 01:21赵丹玉王德山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眼针泳道造模

赵丹玉 王 哲 曹 阳 王德山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眼针疗法为我校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所创,是一种微针疗法。百余万病例实践证明,眼针对于急性脑中风以及顽固性疼痛等优势病种疗效显著,但是其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研究眼针对于CIRI大鼠损伤侧大脑皮层组织Fas相关凋亡结构域蛋白(FADD)表达的影响,研究眼针对于CIRI的作用机制,为“眼络于脑”的中医理论假说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健康雄性SPF级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80~320 g。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动物许可号:SCXK(沪)2008-0016。RNAiso Reagent和RT-PCR试剂盒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SABC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一抗FADD、GAPDH多克隆抗体及山羊抗兔IgG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动物分组与模型复制 大鼠以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剔除造模不成功以及死亡鼠,最终每组保证至少18只。正常组:常规喂养无任何施加因素。模型复制与成模标准: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右侧栓塞)〔1〕。造模后参照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分者视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眼针组。假手术组:术式与操作基本过程同模型组和眼针组,只是不进行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组常规喂养,不给予任何刺激。眼针组在缺血再灌注即刻、造模术后12 h及造模术后24 h即处死前各针刺1次。

1.3眼针取穴与刺法 取穴参照人体取穴定位法分别取: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3〕;刺法:用35 mm×25 mm毫针在相应眼穴区距眶内缘2 mm处,平刺,由该区始点向该区终点方向,刺入0.3 cm,行捻转手法,留针30 min,15 min行针1次,时间1 min。

1.4RT-PCR检测FADD mRNA表达 于造模术后24 h每组各取6只鼠,用10%水合氯醛(30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迅速断头取脑,分离右侧皮层组织。总RNA提取用RNAiso Reagent试剂,按说明操作。提取后的总RNA以分光光度法鉴定其纯度。用RT-PCR试剂盒进行逆转录及聚合酶链反应。FADD的引物序列为:正义链CTGGGCAGACACGACCTAC,反义链TCCCTTACCCGATCACTCA,长度:221 bp,退火温度:65℃;β-actin的引物序列为:正义链GCACCAAGTGCCACAAAGGAA,反义链TGCGAAGCTGTAAAGGTGCCT,长度:592 bp,退火温度:65℃。RT-PCR反应产物进行1.5%琼脂糖凝胶电泳,拍照,凝胶扫描系统进行吸光度积分分析(IOD),以FADD的RT-PCR产物IOD和内参β-actin的RT-PCR产物的IOD比值显示FADD mRNA的表达变化。

1.5免疫组化检测FADD蛋白表达 于造模术后24 h每组各取6只鼠,用10%水合氯醛(30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先后用生理盐水及4 %多聚甲醛心内灌流,迅速断头取脑,取额极至中脑间脑组织冠状面置于4%多聚甲醛中后固定24 h,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每隔100 μm连续作5 μm厚脑冠状面石蜡切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具体步骤按即用型SABC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最后于高倍物镜下观察、照相及图像处理分析,测定平均光密度值(MOD)。每张切片测定6个视野取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1.6Western印迹检测FADD蛋白表达 于造模术后24 h每组各取6只鼠,麻醉后,迅速断头取脑,于无菌条件下冰上分离右侧皮层组织,加入相应体积的裂解液后匀浆, 12 000 r/min离心30 min,收集上清,检测各样本蛋白浓度。将样品和蛋白分子量标准分别加入胶孔内开始电泳。电泳完毕,半干式转印槽印迹约1.5 h,封闭,37℃,2 h,加入适当稀释的一抗(FADD、GAPDH均以1∶100用封闭液稀释),4℃过夜。TBST冲洗后加入1∶2 000稀释的酶标二抗,37℃,45 min。DAB显色。扫描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条带,凝胶扫描系统进行吸光度积分分析(IOD),以GAPDH作为内参,各组IKKβ、NF-κB的蛋白表达强度IOD和内参GAPDH的蛋白表达强度IOD比值显示各组IKKβ、NF-κB的蛋白表达变化

2 结 果

2.1眼针对CIRI 模型大鼠一般状态影响 假手术组大鼠手术完成动物苏醒后,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出现,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平均为0分。造模成功的大鼠苏醒后出现明显的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向对侧转圈及向对侧倾倒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术后24 h,模型组动物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明显上升趋势;眼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不明显,显示出眼针治疗的脑保护作用。

2.2眼针对CIRI模型大鼠大脑皮层组织FADD mRNA 表达影响 通过对电泳的结果以及凝胶扫描系统进行吸光度积分分析,RT-PCR检测结果如图1、图2、表1所示,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右侧大脑皮层组织FADD的 mRNA 均表达较少,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同正常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CIRI模型组FADD呈现明显高表达(P<0.01);而眼针组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

1、2、3泳道:正常组;4、5、6泳道:假手术组;7、8、9泳道:模型组;10、11、12泳道:眼针组

1、2、3泳道:正常组;4、5、6泳道:假手术组;7、8、9泳道:模型组;10、11、12泳道:眼针组

表1 眼针对CIRI模型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FADD表达的影响

2.3眼针对CIRI模型大鼠大脑皮层组织FADD蛋白表达影响

2.3.1免疫组化结果 以图3、表1所示,染色结果可见,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右侧大脑皮层组织鲜见的FADD阳性细胞表达。CIRI模型组可见较多的FADD阳性细胞,胞浆着色,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眼针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同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Western印迹结果 通过对免疫印迹的结果进行吸光度积分分析,如图4、图5及表1所示,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右侧大脑皮层组织FADD蛋白均表达较少,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同正常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CIRI模型组FADD呈现明显高表达(P<0.01);而眼针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

图3 眼针对CIRI模型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FADD蛋白表达影响(IHC,DAB染色,×400)

1:正常组;2:假手术组;3:模型组;4:眼针组

1:正常组;2:假手术组;3:模型组;4:眼针组

3 讨 论

CIRI在脑血管病的发病及相应的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CIRI与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3〕,凋亡机制参与CIRI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凋亡主要发生在半暗带区,即介于缺血坏死灶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区域,半暗带凋亡的发生参与梗死灶的发展,最终决定脑梗死的体积〔4,5〕。改善半暗带区的细胞凋亡是防治CIRI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神经元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在不同的刺激信号影响下,涉及多个基因表达及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6〕。死亡受体通路是导致凋亡的重要信号通路。死亡受体通路包括Fasl/Fas和TNFα/TNFR1两条通路。FADD是死亡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个重要的连接蛋白。FADD是存在于胞浆中的一种含死亡结构域(DD)的连接蛋白。分子中包含两个结构域,即C末端的DD和N末端的死亡效应结构域(DED)。DD结构域是FADD与其上游分子Fas、TRADD(TNFR1的下游分子)结合的部位;DED结构域是其诱导凋亡的活性部位,而且已证明FADD的DED寡聚化作用,足以引起凋亡的发生。由此可见,FADD是Fas1/Fas和TNFα/TNFR1两条信号转导通路共同的连接分子,在凋亡的发生过程中处于中心环节。

彭静山教授所创的眼针疗法根据中医目诊的基本理论“八廓学说”,用后天八卦将眼睛分为八区,并根据《证治准绳》《目门》卷七中引用华佗的话将眼周分为十三穴,根据各区内白睛脉络的变化,配以脏腑,用以“观眼识病”并根据具体病情辩证取穴。中风之发生,病机较复杂.归纳起来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其中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此六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影响,相互作用而突然发病。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是中风重要病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因此眼针取穴取肝区平肝潜阳,调畅气机,调理藏血;取肾区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从而使肝血肾精充盛。

本课题前期研究表明,眼针可以有效抑制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改善局部缺血缺氧从而改善缺血半暗区微循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7〕。本实验结果表明,同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增高,结合本课题其他检测指标〔8,9〕,说明CIRI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FADD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提示CIRI状态下,FADD表达显著增强,同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0〕。眼针治疗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显著改善,FADD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作为死亡受体通路的中心物质表达降低,提示死亡受体通路极可能被抑制,从而半暗带区细胞的凋亡受到抑制,起到防止梗死灶迅速扩大,保护脑组织的作用,这可能是眼针抑制CIRI半暗带区的凋亡的主要机制之一。FADD表达的下调是否为眼针刺激对于整个信号通路的调节靶点,还待今后作进一步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马贤德,孙宏伟,柴纪严,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6):1200-1.

2Longa EZ,Weinstein PR,Carison S,etal.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arniectomy in rats〔J〕.Stroke,1989;20(1):84-91.

3Endres M,Kaps M,Moskowitz MA.Apoptosis and ischemic infarct〔J〕.Nevenarzt,1998;69(6):459-64.

4王荫华,周 炯.凋亡与缺血性脑血管病〔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9):518-20.

5Yao H,Takasawa R,Fukuda K,etal.DNA fragmentation in ischemic core and penumbra in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J〕.Brain Res Mol Brain Res,2001;91(1/2):112-8.

6熊建忠,易 飞,揭文环.米诺环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203-5.

7王鹏琴,刘若实,周 杰,等.眼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研究—神经功能及半暗区细胞凋亡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735-7.

8张立德,于 丹,曲 怡,等.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1;36(6):409-13.

9贾晓杰,谢 鑫,王哲,等.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中SOD、MDA及BDNF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3):486-8.

10陈本阳,张智博,唐 璇,等.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Fas凋亡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64-7.

猜你喜欢
眼针泳道造模
近10年眼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造模方法的研制与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眼针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奔奔兔学游泳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献研究*
眼针联合电脑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眼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应用研究
游泳池里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