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帕金森病发病的关系

2014-09-12 01:22陈南耀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代谢物帕金森病维生素

陈南耀 蔡 毅

(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海南 海口 571100)

帕金森病(PD)全球发病率大约为4%,2030年可能会接近8%〔1〕。有效的生物标记物不但可以预测PD的发生,更可以简单有效地检测PD的治疗过程和效果。血清维生素D(VD)含量是一项简单易行的检测途径,目前世界上很多研究组织都在试图通过使用VD含量来评估PD的发病进程,也有一些研究提示VD含量在PD患者血清中可能会下降〔2〕。本研究探讨PD患者血清VD水平及其与PD发病的潜在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PD患者30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PD学组制定的PD诊断标准。其中男182例,女118例,平均(66.85±9.21)岁。另有50例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社区体检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但同时经由简易智能量表(MMSE)排除痴呆可能。其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1.43±7.33)岁。所有参与者均知情同意。

1.2生化检测 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并立刻降温至4℃。在收取后1 h内,样品经由4℃离心10 min,速度为3 000 r/min。最后将血清冻存在-80℃冰箱中。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试剂盒(英国IDS Ltd 公司)检测血清内25-羟维生素〔(25(OH)D〕和1,25-二羟维生素D〔1,25(OH)D〕浓度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ukey检验。

2 结 果

PD组较对照组血清1,25(OH)D浓度明显减少,而25(OH)D浓度却显著增加(P<0.05)。见表1。PD组女性相对于男性有更高的1,25(OH)D浓度以及25(OH)D浓度(P<0.05),见表2。不同年龄的PD患者血清1,25(OH)D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组随着年龄增加有显著性下降(P<0.05),见表3。

表1 不同组别人群血清维生素D代谢物浓度情况

表2 不同性别人群血清维生素D代谢物浓度情况

表3 不同年龄人群血清维生素D代谢物浓度情况

3 讨 论

生物标志物定义工作组(Biomarkers Definitions Working Group)对于生物标记物的认定有明确的标准〔3〕,即生物标记物需要可以检测和评估正常的生理情况和病理情况,并且还要对于药物治疗有良好的反应,以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因此,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生物标记物的确定需要具有可定量的临床价值。而具体到PD来说,生物标记物应当具有以下几个条件:①可以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以区分PD和其他类似于PD的疾病,比如多系统萎缩、进展性核上性麻痹。②可以早期提示PD,特别是在患者表现出运动功能障碍之前。③在疾病发展恶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病理生理意义。

25(OH)D是血浆中VD的主要代谢产物〔4〕,并且可以通过光照而大量获得。研究表明VD下降可能与PD的恶化相关联〔5〕,给老年人补充VD可以降低其患PD的风险〔6〕。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在严重的PD患者血清中,其VD含量要更低于轻中度PD患者。

1,25(OH)D是VD在体内的主要活性形式,其通过细胞表面的VD受体(VDR)以及1α-羟化酶,从25(OH)D转化而来〔7〕。VDR主要分布在黑质的神经元上,而这些神经元在PD患者中会逐渐丢失。研究表明〔8〕VDR敲除的小鼠会表现出肌肉和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同时,基因研究中人们发现VDR的基因缺失与PD的患病风险增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着VDR本身可能在P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1,25(OH)D这种VDR的主要下游产物,可能同样在PD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提示PD的发病可能与活性的1,25(OH)D浓度相关,同时25(OH)D向1,25(OH)D的转化过程可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障碍。提示单纯的VD补充方法可能并不能对所有的PD患者都起到治疗作用,尤其是出现了转化障碍的患者群体。

4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 帕金森病的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6):408-9.

2李俊红,陈冬梅,李 卓,等.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联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86(4):1952-6.

3Pfeifer M,Begerow B,Minne HW,etal.Effects of a long-term vitamin D and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on falls and parameters of muscle function in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 individuals〔J〕.Osteoporosis Int,2009;20:315-22.

4Asaka T,Yahata K,Mani H,etal.Modulations of muscle modes in automatic postural responses induced by external surface translations〔J〕.J Mot Behav,2011;43:165-72.

5Annweiler C,Schott AM,Berrut G,etal.Vitamin D-related changes in physical performance:a systematic review〔J〕.J Nutr Health Aging,2009;13:893-8.

6Li L,Prabhakaran K,Zhang X,etal.1Alpha,25-dihydroxyvitamin D3 attenuates cyanide induced neurotoxicity by inhibiting uncoupling protein-2 up-regulation〔J〕.J Neurosci Res,2008;86:1397-408.

7Eyles DW,Smith S,Kinobe R,etal.Distribution of the vitamin D receptor and 1 alpha-hydroxylase in human brain〔J〕.J Chem Neuroanat,2005;29:21-30.

8Evatt ML,Delong MR,Khazai N,etal.Prevalence of vitamin dinsuf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and Alzheimer disease〔J〕.Arch Neurol,2008;65:1348-52.

猜你喜欢
代谢物帕金森病维生素
阿尔茨海默病血清代谢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技术分析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一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 L32的代谢产物*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环孢素A代谢物的研究概况Δ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