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老年人体重指数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关系

2014-09-13 00:53刘竟芳杨非柯何新平盘婧婧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7期
关键词:长沙市慢性病体重

刘竟芳 陈 哲 杨非柯 何新平 杨 敏 盘婧婧

(长沙市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湖南 长沙 410004)

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的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长沙市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体重指数(BMI)与生命质量的关系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法,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从长沙市所辖5个行政区(雨花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岳麓区)抽取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6 032人进行调查。排除有老年痴呆及精神病病史的老年人。

1.2方法与内容 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由医院的医护人员、实习生担任调查员,在进行现场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参加正式调查。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在社区设立健康体检点,征得被调查者知情同意后,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共5 740份,有效率95.16%。其中男3 040人(52.96%);女2 700人(47.04%),年龄65~99〔平均(74.65±6.73)〕岁;婚姻状况:有配偶的占80.17%,无配偶19.8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0.5%,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分别占21.38%、18.83%、19.29%。BMI分布情况:老年男性超重率(36.85%)略高于女性(35.3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18.5 kg/m2占9.24%,18.5~23.9 kg/m2占54.65%,24.0~27.9 kg/m2占27.80%,≥28 kg/m2占8.31%。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及慢性病病史等。并采用SF-36量表从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对老年人生命质量进行评定。其中PF、RP、BP、GH属于生理领域(PCS),VT、SF、RE及MH属于心理领域(MCS)。

1.3BMI测量 对身高、体重进行统一测量。测量时脱去鞋帽,只穿单衣服(或除重衣服)。最小记录单位分别为0.1 cm和0.1 kg。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1〕推荐的标准,BMI(kg/m2)<18.5为体重过轻,18.5≤BMI<24为体重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2 结 果

2.1不同年龄组超重率比较 表1可见,老年人超重的患病高峰期在65~69岁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超重率呈下降趋势,80岁以上老年人超重率明显下降,与65~6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长沙市社区老年人不同年龄组超重率比较〔n(%)〕

2.2不同BMI组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 体重过轻组老年人在SF-36的PCS、MCS及8个维度得分均较体重正常组低,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与正常体重组相比,PCS 4个维度得分均较低,MCS 4个维度得分均较高,但只在MCS总分及VT维度得分较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相似,PCS的4个维度得分均较正常体重组低,MCS的4个维度得分均较正常体重组高,但只在PCS的PF维度得分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BMI老年人各维度生命质量得分±s)

3 讨 论

超重、肥胖作为不良膳食习惯、身体活动不足、能量代谢失衡的后果之一,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是慢性病预防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李晓燕等〔2〕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0.6%,肥胖率为12%。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的患病率较全人群偏高,且老年女性患病率较男性高〔2,3〕。本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老年人超重、肥胖率为36.11%,高于成都〔4〕、山西〔5〕等地报道,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人超重及肥胖的发病高峰在65~69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率呈下降趋势,这与过去文献报道一致。但本次调查各个年龄段老年人的超重率均较过去有所上升,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超重率较1983年〔6〕、2004年〔7〕分别上升了290.32%和48.45%,80岁以上老年人超重率较2004年上升了105.95%。老年人超重及肥胖比例的持续上升,导致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高发,从而影响老年人HRQOL。

以往的研究倾向于强调肥胖使生命质量降低,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体重过轻也与低HRQOL显著相关〔8〕。体型消瘦可能意味着骨骼不够坚固,肌肉总量低,免疫力差等,从而影响居民的生命健康。对肥胖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评定发现,肥胖者较体重正常者在MCS的得分低,尤其是在PF维度,肥胖老年人在重体力活、爬楼、弯腰、下蹲等方面的限制较体重正常者多。过去的研究表明,肥胖者常有乏力、气促、关节疼痛、生活困难等,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使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受到限制。此外,肥胖的一系列并发症也会使患者生命质量明显下降。然而本调查提示肥胖并不意味着更差的心理健康。国外也有部分调查发现肥胖对HRQOL的MCS影响较PCS小〔9〕。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和职业的歧视以及自尊心、自我形象等对患者的影响有所减弱,因而在HRQOL中得不到反映。

国内外的研究发现〔10〕,高血压、高血脂、心衰等心脑血管疾病与BMI呈J型相关,而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与BMI呈U型相关。可见,体重过轻或超重、肥胖均与慢性病及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本调查结果发现,以社区为依托开展综合干预,倡导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41.

2李晓燕,姜 勇,胡 楠,等.201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及肥胖流行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8):683-6.

3Reynolds K,Gu D,Whelton PK,et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a〔J〕.Obesity(Silver Spring),2007;15(1):10-8.

4曾 伟,贾 勇,魏咏兰,等.成都市成年居民肥胖流行现状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5):514-6.

5郭剑津,饶华祥,侯玉英,等.山西省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646-7.

6朱志明,李僧佛,徐金术,等.中、老年脑力劳动者身体形态演变规律的探讨〔J〕.老年医学杂志,1983;3(1):26-8.

7刘竟芳,庄永发,朱志明,等.长沙市区老年居民超重和肥胖及其并发症〔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1):28-9.

8Sach TH,Barton GR,Doherty M,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comparing the EQ-5D,EuroQol VAS and SF-6D〔J〕.Int J Obes,2007;31(1):189-96.

9Huang IC,Frangakis C,Wu AW.The relationship of excess body weight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evidence from a population study in Taiwan〔J〕.Int J Obes,2006;30(8):1250-9.

10Ferra A,Bibiloni-Mdel M,Zapate ME,etal.Body mass index,life-style,and healthy status in free living elderly people in Menorca island〔J〕.J Nutr Health Aging,2012;16(4):298-305.

猜你喜欢
长沙市慢性病体重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爱上写信的大树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