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悸

2014-09-16 14:29田纬
足球周刊 2014年28期
关键词:换人国际足联犯规

田纬

幸运与不幸之间,只有0.1秒和一个肩膀的距离。

第一次代表国家队首发竟是世界杯决赛,首次参加世界大赛就赢得冠军,23岁的德国中场克拉默仿佛是上帝精挑细选过的幸运星。但那场世界瞩目的比赛让小伙子失去了很多记忆。对于自己的脑袋与阿根廷中卫加雷的肩膀相撞后发生的事,克拉默已经记不太清,他应该好好回看录像,感受一下画面中那个大脑空白却依然跑了10分钟的自己。

“赛后我给祖母发去了祝福,今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谢天谢地,这次意外没有造成恶劣伤害。

“撞士”扼腕

据克拉默本人陈述,被撞之后,他长时间处于无意识状态,怎么踢的那10分钟,谁送他进的更衣室,都不记得了。“上半场的一切都很模糊,决赛对我来说是从下半场开始的。”当值主裁判里佐利则透露,克拉默被撞后目光呆滞地走过来问自己:“这是世界杯决赛么?”

显然,他被撞成了脑震荡,如果不是里佐利见此情形马上提醒施魏因斯泰格、建议德国队立刻换人,情况或许会变得十分危险。事后回看慢动作,眼睛一直盯着皮球的克拉默完全没意识到加雷从背后扑来,阿根廷后卫送出肩膀的动作则证明他是有意的——不是有意去撞克拉默的脑袋,而是有意去撞克拉默的身体。里佐利没有第一时间注意到这次冲撞的危险性,也没有吹罚犯规,某种程度上这是他作为主裁判的失职,就像他在下半场将诺伊尔撞翻伊瓜因误吹成了阿根廷人犯规。

差点废掉克拉默的阿根廷人其实也挺倒霉,除了决赛中伊瓜因吃个哑巴亏,半决赛马斯切拉诺和萨瓦莱塔先后头部遇袭,前者短时间晕厥休克,后者被踢得嘴角皮开肉绽——曼城边卫与库伊特那次“对话”也是脑袋对肩膀。不过两次碰撞荷兰人均没有明显犯规倾向,都是阿根廷人在弱势情况下主动上抢造成的接触。从小吃优质牛肉长大的阿根廷球员确实身体素质过硬,马斯切拉诺和萨瓦莱塔被“爆头”后均未下场,一直顽强拼到最后并帮助本队晋级决赛。

从小组赛到决赛,本届世界杯不断发生“袭头”事件,一幅幅碰撞画面令人后怕不已。最吓人的一幕发生在6月18日澳大利亚对荷兰的比赛中:上半场结束前,澳大利亚进攻手卡希尔一次凶猛逼抢导致荷兰后卫因迪失去平衡,下落时侧脸着地,头部受创陷入晕厥并翻了白眼。所幸这次意外只造成因迪轻微脑震荡,当时换下他的德派也成了荷兰队赢下那场比赛的关键球员,算是因祸得福。

因迪从脑伤中恢复只用了两天,痊愈后回到球队合练还得到掌声;但与阿尔瓦罗·佩雷拉相比,荷兰后卫实在算不上铁人。因迪躺上病床第二天,乌拉圭边卫在圣保罗“遇袭”,他在倒地放铲防守斯特林时被对方的左膝撞到了右太阳穴!令人惊讶的是,佩雷拉经过简单救治马上投入比赛,最终帮助本队赢下3分。乌拉圭队医阿尔贝托·潘赛后透露,他当时本已要求主帅换人,但佩雷拉一把退开医护人员,执意坚持比赛,并不断摇着手指对替补席说“No”。

危险的逞强

佩雷拉的坚持,让国际足联承受了巴西世界杯开赛之后的第一个指责——保护球员不力。当天赛后,国际职业球员工会(以下简称“FIFPro”)马上发表一份声明,要求国际足联必须用强硬手段保护球员,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球员不想放弃世界杯比赛可以理解,但国际足联有义务从安全角度出发,强行保护他们!”

FIFPro的观点没错。雄性荷尔蒙泛滥的足球世界,“轻伤不下火线”已渐渐成为不成文规定,不止佩雷拉,很多球员都是只要能坚持、绝对不退缩。但这种脑热行为,很可能危及他们的职业生涯、生命以及足球的社会形象。佩雷拉事后承认是自己不对,并对乌拉圭医疗组作出道歉,但回到球场后他对格伦·约翰逊的一次背后犯规还是引发了医疗专家的关注。美国密歇根大学运动医学教授阿龙·格雷说:“那是个红牌动作。脑震荡后,他出现了易怒情绪,这就是病态反应。”

脑震荡情况下坚持比赛,最近几年类似例子并不少,4年前墨西哥联赛还出现过“爆头球员”爆掉对手的神奇。2010年8月,蓝十字对阵恰帕斯美洲虎,蓝十字中场克里斯蒂安·希门尼斯开场仅5分钟就被对手踢晕。没想到阿根廷人接受治疗后重回球场并完成帽子戏法,帮助本队3比2取胜——3球都是禁区外打进,包括一记漂亮的直接任意球。“那次撞击打开了我的进球灵感,以后可以多来几次,哈哈!”

去年11月热刺对埃弗顿的英超比赛,法国队长洛里在被卢卡库的膝盖顶晕后留在了场上,热刺俱乐部和主帅维拉斯-博阿斯因此遭到猛烈批评。国际足联首席医疗官德沃拉克气愤地表示,洛里99%已被撞成脑震荡并意识模糊,继续比赛绝对是危险的。英国脑损伤基金会Headway则抨击热刺医疗团队严重失职:“队医和临场救治完全不能发现并解决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将伤者送去医院做彻底检查!”

博阿斯当时怎么说的?“他自己不想下来,而且我觉得他重新比赛后的表现也还不错!”

同样是这家基金会,又在巴西世界杯半决赛后批评国际足联,原因是前面提到的马斯切拉诺头部遭到重创后继续比赛。Headway发言人称,FIFA既然有保护球员身体安全的明文规定,就必须在世界杯这样的重要场合下严格执行。他还着重指出,“是否离场”应该完全由队医决定,绝不能听球员的,否则酿成苦果悔之晚矣。

新现象,新课题

前面提到的世界杯伤头案例,被判犯规并出示黄牌的只有卡希尔对因迪那次,哈伊穆迪吹的还是澳大利亚人脚下犯规。除了法国对瑞士吉鲁一脚把冯贝尔根踢回家(伤及眼睛),本届再无其他导致受害者退赛的侵头事件。好吧,一切都是意外,都是无心之失,都不如苏尼加对内马尔那记铁膝恶劣。

说到苏尼加对内马尔的犯规,巴西对哥伦比亚那场野蛮、暴力的1/4决赛堪称本届世界杯一大现象:两队90分钟一共犯规54次,巴西队以31次创造历史新纪录,而西班牙主裁判贝拉斯科居然只出示了4张黄牌!赛事结束后国际足联给出的一份数据令人瞠目结舌:巴西世界杯竟是球员受伤最少的一届!

这份由国际足联医疗部和伤病研究中心共同给出的报表显示,本届世界杯与上届相比球员受伤次数减少了40%,场均受伤(1.6次)首次低于2次。德国和阿根廷两支入围决赛的球队各有7人7场比赛全部首发,也是史无前例。

著名医学专家迈克尔·戴维森结合数据肯定了各队医疗团队的水平和管理者严格控制球员饮食、作息的工作,对各队的“公平竞赛精神”和裁判执法尺度也提出了表扬。但他没有忽视“侵头”问题,并表示这是接下来国际足联应该仔细研究、解决的新课题。他建议国际足联学习、采纳美国橄榄球职业联赛的方法,为球员提供更多保护;希望以后的比赛中配置“医疗裁判”,专门判定球员头部受到撞击后是否还能继续比赛——只要他说不行,这个球员就必须离场!

FIFPro外联主管奥尔萨蒂与戴维森看法一致,他还建议国际足联进一步加大规则强制力度,减少粗野对抗。“别在足球比赛中推崇那种‘角斗士一样的暴力美学了,那是愚昧的,体育竞赛的根本还是参与者的人身安全。”

前段时间国际足联开始研究“加时赛增加一个换人名额”的可行性,解决球员头部创伤问题,其实也可以在“换人”方面做文章,增加规则弹性。比如,一个球员脑震荡后昏迷,球队就该马上换人,然后等着医疗专家出结果。如果受伤球员确实还能出场,并得到多方许可,那么他可以再换下替掉自己的球员,如此调整不占用换人名额。这应该不难执行吧??

猜你喜欢
换人国际足联犯规
国际足联世界杯奖杯的由来
梅钢公司“机械化换人 自动化减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嘟你犯规啦!
中国制造业基于成本控制的“机器换人”问题研究
国际足联危机性案件的延伸论证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FIFA:足球是世界的,钱是我的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