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情感表达的方法

2014-09-18 00:14郭家海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31期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惨案

郭家海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至情真文。文中作者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愤怒地控诉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卑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表达他的悲哀和尊敬。作者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了“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这些情感的表达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对比。文章重点是要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述。最典型的是“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同指中国军阀与八国联军相勾结,制造“三一八”惨案。这里是善与恶的两极,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下劣凶残。作者用笔于“始终微笑着”“从容转辗”“干练坚决”的刘和珍与杨德群们,展示中国女性的勇毅和温和,“虽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的形象;还着眼于罪恶的段政府、下劣的无耻文人以及那些庸人与“闲人”,文中虽没有勾画他们的“尊容”,但强烈的对比与暗示使那些在阴暗角落里的卑劣者们显得多么的丑陋!这种对比与暗示极具战斗性与鼓动性。

二、反复。鲁迅用还原那荒诞的历史来“还丑恶以丑恶,还荒谬以荒谬,让所有的真相裸呈”。他一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却又感觉到“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呜呼,我说不出话,……”但现实的黑暗又使他出离愤怒。在说到这次惨案所引起的反响和意义时,他沉痛地说:“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然而在文章的结尾,他又说:“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这些几乎矛盾而又重复的语言,并非是作者逻辑上的失误,而是运用反复的手法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无言的苦痛、愤怒、悲哀与告祭的心情。

三、空白。《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空白手法也是作者写作技法之一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物描写的空白。鲁迅先生对刘和珍的形象并没有工笔细描而只是简笔勾勒,造成艺术空白,给读者留下揣摩回味的余地。如在课文中只用了“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黯然至于泣下”写其行为表现,用“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表现其对理想的追求,在女师大事件中只写她被强拖出校”,在“三·一八”惨案中,只写她“欣然前往”“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然而,读者可以对这样的“简笔画”进行加工润色,通过想象使作品中的人物更加生动、丰满,从而对烈士的崇高品质和对反动派的惨无人道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二是意义的空白。有些句子作者没有把意思直接表达出来,特意留下空白让我们去填补。但是,我们不难找到鲁迅先生对他眼前世界的看法:“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这是怎样的世界”是早有明确的答案了,无须发问,更不要求读者回答,故而用句号更能揭示其写作意图。

猜你喜欢
记念刘和珍惨案
《记念刘和珍君》中五次“微笑”的作用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解读与构思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于质疑处涵泳,在思考中提升
鲁迅笔下的刘和珍, 真实的她却是一名武术高手
生活
兔子惨案
职业风险
死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