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 不同专业“因需施教”的探索

2014-09-18 17:21郑晓钟
体育教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中职体育专业技能

郑晓钟

摘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新体育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以此为指导思想,中职学校开展不同专业“因需施教”体育教育,使体育教育与专业成长有机结合起来,也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课程教学目标中“职业素质”目标的良好途径之一,对培养新时期所需劳动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体育;职业素质;因需施教;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4-0031-02

中职学校是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的地方,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中职体育教学有一项重要任务是需根据相应专业特点,选择有针对性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更好地为学生专业技能成长服务、为学生顺利掌握一技之长服务,这就是中职体育教学和普教相比的特殊性所在,也是中职体育教学“职业素质”目标实现所要解决的关键之处。

一、何为不同专业“因需施教”

实践证明,任何专业技能的掌握都需要相应的体能素质作为保证,且不同的专业技能对体能素质需求也各不相同。不同专业“因需施教”是根据学生今后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特点的体能素质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其专业特点的体育课程,使学生体育教学和活动过程中,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下,突出发展其专业需要的特殊素质,并在教学中渗透本专业保健知识,以提高“准职业人”今后从业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

二、开展不同专业“因需施教”的现实意义

1.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专业体能需求相结合。改变了中职体育教学不分专业的统一内容,统一教材,统一教参,统一标准,全校同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如出一辙,不具专业针对性的现状。

2.实现了教学目的与专业成长结合,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办学定位和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努力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3.凸显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课程教学目标中“职业素质”目标理念:“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认识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三、不同专业“因需施教”教学内容的选择

1.确定不同专业“因需施教”教学内容的依据

依据专业特点和专业体能的需要,选择与本专业特点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最适合发展本专业体能要求的运动项目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因需施教”的目的。

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专业岗位劳动(工作)时的主要身体姿态、操作动作、操作活动的性质等几个方面因素。操作姿势:坐着、站着、走着以及身体活动部位不同等;操作动作:快速或慢速、紧张或不紧张、大幅度或小幅度、对称或不对称等;操作活动的性质:动作的准确性、动作的频率、反应速度、注意力集中程度、感觉器官的负荷、心理负荷和神经肌肉负荷、动作单调性、思维过程的紧张和强度等。

2.确定不同专业“因需施教”教学内容的原则

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在选择时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所选内容要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发展。

(2)所选内容要能够达到专业所需要的特殊体能素质的要求。

(3)所选动作能有针对性预防和纠正专业技术对人体不利影响和产生疲劳性伤害及畸形发展。

5.探索实践案例

通过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和原则,下面以安徽桐城望溪职校开设专业为例,列举部分体育教学内容,供参考(表1)。

四、设立多元“因需施教”教学模式

将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基础性素质训练(不分专业的体育基础课)和专业体能素质训练(分专业特殊教学内容)。

1.“并列”模式:参照职业学校教学课程,基础性素质训练内容和专业体能素质训练内容每学期同步安排。

2.“纵列”模式:参照职业学校教学课程,基础性素质训练内容和专业体能素质训练内容分学期开设。

3.“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模式:建立以校内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为基础的专业体能素质训练俱乐部。

4.“短期培训”模式:利用短期培训、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等途径,对准职业人开展短期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字。

五、不同专业“因需施教”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

不同专业“因需施教”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对学生专业岗位职业特点的研究,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开发选择教材。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休戚相关。必须要求中职体育教师进一步拓宽知识结构,掌握体育动态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理念、方法和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中职教育。

参考文献:

[1]刘仁民.岗位体能与体育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翁惠根.体育教育改革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胡振浩,张溪,田翔.职业体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王洪祥.体育保健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张英波.现代体育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6]黄中英.运动保健一本通[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中职体育专业技能
微课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体育教学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的几点思考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基于身体与职业素能的中职体育创新教学研究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