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随班就读学生体育教学的探讨

2014-09-18 17:22谢伟
体育教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练习方法随班就读体育教学

谢伟

摘要: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儿童和青少年接受特殊教育的权利,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保障,随班就读制度不断取得发展和完善。然而,受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影响,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体育教学的情况令人堪忧,有些学校出现“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的现象。本文旨在借助特殊教育的诊断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评估分类,根据学生实际探讨适应随班就读学生体育教育的策略,寻找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教学方法,采用体育游戏、体育活动形式,满足特殊需要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身体锻炼方法和康复训练。

关键词:随班就读;体育教学;练习方法;特殊教育诊断;特殊需要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4-0032-02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学生在普通教育机构(学校)普通班中和普通学生一起接受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教育安置形式。它是顺应融合教育潮流,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特殊教育的一个创举,对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机会与权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大力推行随班就读至今。在普通学校由于没有对随班就读学生制定专门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计划、成绩评价、师资力量等方面亟待提高和改革;另外,随班就读学生还要面临像普通学生一样的升学和体育中考压力,体育教师对于如何指导残疾学生进行体育康复锻炼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从而使残疾学生同样具备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达到体育中考的基本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当前广大体育教师的迫切要求。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残疾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且能起到特殊的康复功能和开发代偿功能的作用。以此,探讨适应残疾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对他们实施体育教育是可行的。

一、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诊断与评估

医学对残疾划分为七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根据残疾程度分为四级:残疾一级为极重度,残疾二级为重度,残疾三级为中度,残疾四级为轻度。由于各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差异,学生个人隐私及学生家庭情况特殊,诊断与评估特殊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级别是制定教学策略计划的主要依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初步判断特殊学生是否有残疾存在,残疾的程度如何:①观察法是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特殊学生的心理特征或行为表现进行系统感知和描述。②访谈法是通过家长进行病史询问,家族遗传病史情况。③测验法通过能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收集学生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④评定量化法通过生化指标、身体机能指标、运动能力测试观察学生心理活动与运动行为表现。根据诊断与评估结果,结合学生实际,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医学归类,按人体运动功能丧失、活动受限、参与局限的程度为标准进行教学分类。第一类:能基本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运动技能基本达标。第二类:能选择性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运动技能受限。第三类:不能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不能参加体育运动。以此标准对应把听力残疾、言‘语残疾划归类第一类;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划归为第二类;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划归为第三类。对随班就读学生建立基本健康档案,为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业考试申请择考或免考提供医学依据,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教育诊断、评估和归类对利一学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提供参考依据。

二、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

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指视力(包括盲和低视力)、听力语言(包括聋和重听)、智力(轻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包括中度)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需要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与普通学生的教学活动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个别差异的特征明显,在确定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上要遵循特殊需要学生的差异性原则与普通学生要有区别。随班就读学生因为运动障碍受限应采取个别化教学策略单独进行教学,根据残障种类和级别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以篮球半场来回运球上篮的教学为例,对听力、言语障碍的特殊学生宜采用演示法和实验法进行分阶段、分层次教学。如把半场来回运球上篮教学内容分为持球、运球、运球急停、定点投篮四个单元教学。

教学方法:

持球练习:老师用双手抱球、双手托球对比标准持球示范进行反复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两者区别。让学生自己持球亲身体验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知球性和持球技术。

运球练习:在篮球场清晰画出运球路线轨迹,让学生沿轨迹练习运球,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和观察事物能力。

运球急停练习:在运球路线标上急停标志,运球快到标志时及时提醒学生准备急停,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协调性。

定点投篮练习:在篮下距篮圈圆心投射点1.5m左右向篮圈45°方向画点,学生在此点进行定点碰板投篮,瞄篮点选定在篮圈后面方形两个上端角,投篮时投射角度大投篮命中率就高。此练习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多维感知能力。

特殊需要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还应遵循适调性原则通过对教学各要素的调整,来适应学生的特殊学习需要。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对低视力及轻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宜采用模仿法和分析法实施教学。

教学方法:

摆臂、高抬腿练习:原地模仿摆臂和高抬腿,可采用牵引索或橡皮筋帮助学生完成前后摆臂和固定摆臂幅度,在腰围间套上标志线让学生大腿尽可能抬高,靠近标志线帮助学生体会踝、膝、髋关节的蹬伸;大腿折叠上抬的高抬腿技术。通过模仿动作可以使学生的大脑机能得到改善。

途中跑练习: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跑道划上清晰等距的横线或放置标志物,帮助学生练习,掌握步幅、步频,对有视力障碍或低视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声音信号等提示跑的方向和距离。初学阶段可允许学生偏离跑道,适当降低学习目标;缩短练习时间;减少练习强度,通过分解学习任务使学生逐步有效的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运动技能。

特殊需要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还要结合补偿性原则,把传授知识与缺陷补偿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也要重视各种适应性技能的训练,实现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的统一发展,轻度肢体残疾和轻度精神残疾的学生可采用游戏表演法进行辅助教学。如球类项目教学,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增加教学中的愉悦气氛,形式多样的游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并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随班就读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课程设置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随班就读学生,要始终抱有积极的教育期望,既要看到他们发展的普遍性,又要看到他们发展的特殊性。②课程的分化性与整合性相统一。③课程的补偿性、发展性与功能性相统一。

参考文献:

[1]王辉.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盛永进.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甘学琳.轻松一刻——快乐体育游戏精粹[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4]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篮球》教材编写组.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练习方法随班就读体育教学
如何在室内小空间巧练身体素质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浅议青少年进行有氧耐力运动的裨益与方法
高师民族声乐教学方法探索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