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要的浪费

2014-09-18 18:49常冰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车浪费车型

常冰

车型配置的选择一直是购车者头疼的问题。最想要的功能和装备,往往捆绑着一堆鸡肋搭配,而更高一级的配置车型,性价比看起来又总是那么诱人,让人忍不住想要提高预算再进一步。精心谋划的销售策略正是从多数消费者的心理矛盾出发,基本能够以最大收益的车型配置俘获消费者。

特别是在国内,以初次购车者为主体的消费者对舒适类和炫耀类装备非常感兴趣,致使不少普普通通的车型通过配置差异卖出了极大的价格区间。最奇葩的例子莫过于当年丰田某次紧凑级车型,在动力和操控相关单元完全相同的基础上,通过音箱导航等一系列与车的基本功能无关的装备配置变化,居然形成了跨度近十万元的售价差别。要知道,该车型基本售价也就十万出头而已。

类似的例子如今已经几乎没有了,但消费者对车型配置浪费的非理性需求依然存在,只是更多转移到了后市场阶段。现在形成的广泛事实是,买新车就像买毛坯房,不花个几千块装修就没法开。各种胶垫各种套、各种杯架各种灯,上千块的低质导航和劣质皮革也装得毫不心疼,仿佛都是买车必须支出的成本。

消费者不明就里地追求高人一档的心理满足,其实造成了许多浪费。原厂设计师和工程师精心选择的织物面料不仅色彩协调牢固,而且耐刮擦易清洗,还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保障驾驶安全,却被一副散发着污染气味的劣质座套永久掩藏;纹理和手感经过无数次调整的方向盘,已经是最合适的人机尺寸,而且采用的是牛羊身上最昂贵的那一块皮料,却被套上了一圈粗大笨重的护套,难看粗劣不说,紧急状况下根本就无法牢固地操控方向盘;原本就能阻隔紫外线照射的绿色玻璃视线良好感觉开阔,蒙上一层黑膜并不会让人变得更白,反倒严重恶化了观察视线和安全性。

凡此种种,着实让一分一分抠成本的开发者们窝火,几千块的所谓必备装修成本,在开发阶段可以实现比贴膜装套意义大得多的配置差异,但放在售车阶段就很难让消费者买账。

不止是车型配置,车型自身更新换代方面也有很多浪费。

能够带来驾驶、操控和舒适度真正提升的换代一般需要四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每一两年就推出的所谓改款车型只是粉饰打扮的不同,耍的完全是表面文章,只为满足消费者求新的心理。这种消费习惯很可能始于美国市场,那里的人们特别钟爱新车型,因为他们非常乐于向你展示和炫耀与你不同、比你更新的车子(极端的例子是,由于美国一些地区法规允许新车六个月内不上牌照,所以不少人现在仍保持只开不挂牌照的新车的习惯,到期就换新车),这就直接催生了所谓的年型车和小改款之类的车型,就连DS这样高度自信、受到全世界盛赞的完美车型,当年在美国市场也不得不按年推出小改款,尽管这些改款有不少都是画蛇添足的扭捏之作。

设计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Less is More,与中国画艺术惜墨如金的追求相同。这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原则,更是绿色的、可持续的、对环境友好的设计的本源。消费文化非理性的本质导致消费本身包含着许多浪费和不必要的更新,表面上这是设计和销售新的增长点,其实创造的是大量无用的GDP和令人惋惜的资源消耗。

汽车种类的不同包含着更大的浪费与节俭的差异。按照节俭的设计原则,内部零件的空间设计越紧凑,对驾乘者使用空间的最大化就越有利。这是人们所熟悉的共识,但整车外部体积的节俭,即在保证自己合理需求的前提下,整车尽量小型化,则是容易被忽略的方面。表面上看这与汽车设计关系不大,是整个社会使用汽车的习惯和理念所致,但实际上对汽车设计也有相当的影响。

例如SUV车型的持续火热就导致了许多车型越变越大,很多厂家都在极力拉伸自有平台的尺寸,以实现各种级别的SUV,即便是普通轿车开发,有时也会被要求向SUV风格靠拢。能从容应对恶劣路面,内部空间大,这是SUV的优点,但这并非是它赢得国人偏爱的主要理由。

中国的绝大多数SUV是在城市里作为Daily Car日常使用,距离Sport Utility的原始用途十万八千里。外形呈扩张庞大之势,居高临下的驾乘感,以庞大的体积显示自己不可被忽略的存在感,极好贴合了众多国人Me First的心理需求,这才是大家钟爱SUV的根本原因。但公路街道停车场乃至视野观瞻,都是公众资源,不必要的占用不止是浪费,更是对他人的忽视和粗鲁,甚至可以归于社会公德高度的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车浪费车型
奥迪2020年在华新车规划曝光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C-NCAP 2017年度第四批十七个车型评价结果
海外新车
热辣新车
参展推荐品类索引
爆笑网文
新车榜
年度车型大奖 奇瑞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