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2020年发生

2014-09-18 19:20张小虞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4年5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经济社会国际化

各位汽车界同仁,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我因病不能参加论坛,深表遗憾。但我一直关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每个阶段性讨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社会深化改革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在未来,在看得见的10年、20年里,中国经济社会将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社会也会发生深刻变化。在汽车产业深化改革和汽车产业变革过程中,我们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人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借论坛机会,我用祝辞方式谈谈看法,供大家参考。

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世界为什么是平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再具体讲,什么因素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我概括为三个流: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汽车产业和汽车产品恰恰是这三大流中最有价值的商业载体,实现门到门运输,实现手到手商品交换,甚至实现嘴到嘴物质交流,和耳到耳、眼到眼的交流。汽车无形间成为这三流的载体。

多年前我就讲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境外工作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总有一天,世界或者联合国也会成立一个春运办。由于这三流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化,汽车永续发展成为大趋势。

如何看待中国汽车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从而到集团以及个人的定位?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是其市场的一部分,是其资本的一部分,也是其技术的一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圆民族振兴和中国梦,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它必然也会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同步增长。所以,自主产业定位,全球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经济发展,决定中国汽车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随着进一步开放和深化改革,对汽车产业来讲,资本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技术国际化在2020年都会出现革命性变化。

第一,资本一定要实现国际化。现在我们有很多企业到国外大集团公司参股,或者收购国外知名汽车企业和国外大公司,进一步通过资本方式进入到中国。中央提倡混合所有制,并不简单是民营和国有企业的混合,而是各种社会资本的混合。

第二,市场国际化。我们参加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签署中美投资协议和中欧投资协议等,必将促成汽车产品国际化趋势。

第三,技术国际化。预计到2020年,我们所有技术标准、法规、认证方式和认证程序都要和先进汽车国家接轨。到那时候,排放欧Ⅵ已成定局;百公里油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定局;汽车产品安全各项指标跟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也成定局。

因此,在2020年前中国汽车产业必然实现资本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产品技术国际化。此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如何按照中央提出的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我想未来几年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出重大调整,或者重组,或者重构。

第一,市场结构调整。从市场看,中国汽车产品长期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要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参与到国际汽车市场竞争中。从总量看,目前我国汽车产量已占全球汽车市场的四分之一。

第二,资本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不只是混合所有制,而是资本国际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简言之,中国现在资本产业结构,总量为5万亿,其中三分之一为国有,三分之一为民营,三分之一是外来资本。下一步,这种格局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市场配制将起基础性作用。

第三,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长期以来,汽车产业戴着一顶帽子,叫散乱差。经过近十年改变,散乱差这个帽子已经被摘掉。新一轮变革中,能否涌现出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集团,若干个具有专业化特色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集团,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经销商和为汽车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服务商,这在未来结构调整中必须实现。

第四,技术结构调整。中国汽车产业长期或者相当一段时间是靠引进技术,或者通过合资方式引进技术,来推动技术不断更新发展。未来自主创新能否成为技术调整主流,自主创新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什么份额?不仅是商用车领域,现在重点是乘用车和轿车领域,我们能不能实现实质性变化?

第五,产品结构调整。我们有多少自主品牌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汽车和更加安全的汽车在产品结构中占有多大比例。

上述五个结构调整中,每个企业都在其中,脱不开身。每个企业都不想被新一轮变革或者快速奔跑淘汰,都想占有自己的位置。

今天来参加论坛的都是行业领军人物,都是精英。最后还是这句话,我们齐心协力把中国汽车产业做好,把世界汽车产业四分之一的事情做好。中国汽车产业对世界汽车产业、对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就更大,中国梦一定会在我们手中实现。(本文为张小虞在第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视频演讲,ABR记者葛帮宁整理,此处有删节)endprint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经济社会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