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车企“混改”能带来什么?

2014-09-18 19:27朱国红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4年5期
关键词:混改国有企业汽车

国有车企混合所有制改造已经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而成为一个重要话题。它能够真正带来什么?对中国汽车产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局?

4月12日,第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就此展开讨论,期待能够给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答案。表面上,答案非常清晰,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这场讨论的嘉宾由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孙敏、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安庆衡、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和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副总裁孙健组成。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顾问朱界飞担任议题讨论的主持。他们或有国有车企领导背景,或有民营车企背景,亦有国外车企和深厚的学术背景,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虽无定论,却饶有趣味。

50%份额

朱界飞(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顾问):这个话题比天大还要大,这个话题有点旧瓶装新酒的味道。一说国企改革,甜酸苦辣很多。

今天四位嘉宾很有意思,两位老同志代表了历史,两位也不算年轻也不算老的同志代表了未来。这么大的题目谈起来会有点难度,但希望我们能够擦出历史和未来的火花。

首先,我想从未来问起!赵福全院长,中国自主品牌真正能够达到市场份额的50%,需要多长时间?

赵福全(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这个话题太难了,等于是预测什么股票五年之后赚大钱。多长时间达到要靠很多战略和战术,我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必须达到这个比例,为什么?

因为我们坐拥13.7亿人口,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同时又实现了2200万辆的销量。中国人均GDP连续上升,购买力不断提升,在这种大市场需求背景下,如果中国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从40变30,变20,然后全军覆没,这是汽车人绝对接受不了的现实,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另外,我认为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靠低成本来参与竞争,但从现在开始,中国已经认识到改革开放后30年,简简单单靠低成本竞争,中华民族没有未来,只有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的腾飞才能保证我们走出“中产阶级”的陷阱,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富饶的国家。

中国现在只是汽车大国,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中国自主品牌达到50%越早越好,但大前提是必须从上至下、从下至上认识到我们必须实现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梦想,必须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朱界飞:现在,中国哪个自主品牌发动机厂家做得最好?

赵福全:我认为自主品牌还不能够谈具体某个企业,因为这个市场总体来看机会很多,还有十年的黄金时间。

企业的成长与衰竭就是三五年时间做一两款产品。总体来看,长城、奇瑞、吉利等排名前几名的自主品牌在发动机上的差别不太大,和十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比性能?比产量?比某一个指标?我个人认为这是太战术的话题,总体来说,自主品牌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和国外品牌相比差别还是相当大。

激励问题

朱界飞:网上有一种说法,去掉一个最高分国有,去掉一个最低分私有,然后来做混合所有制。孙健先生很早主张“高管持股”,这就存在国有企业改制的问题。请问这里面最大的难处到底在什么地方?

孙健(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副总裁):今天谈国有企业改革,最需要做的是将国有企业的潜力释放出来,最核心的问题是把高管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从海外受教育回来,所以根深蒂固地认为如果高管层激励不能解决,企业的活力或者企业的狼性就没办法激发出来。

在很多情况下,限制甚至不准国有企业高管层持股造成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我们会看到很多国有企业在进取方面、在承担风险方面,他们的能力是远远不能跟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相比的。所以,我希望如果民营企业,不论是汽车民营企业还是民营资本进入到国有汽车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让高管层激励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当然,大家也记得过去在其他的产业,我们曾经看到过血的教训,一旦放开,一些高管就可能随时会面临一些无妄之灾,所以希望这次改革能在体制上、制度上甚至法律上有保证,让高管能放心地、真正地持股,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利益真正挂上钩,只有这样我们国有车企改革才有希望。

朱界飞:我想问下汽车界的“一本书”——江铃汽车的创始人孙敏老先生一个问题,十几年前,江铃汽车做得非常好,但当地政府行政力度干预过大,影响了江铃的发展,孙老先生肯定有很多感受。我想问您的第一个问题是,现在政府官员的能力究竟能不能达到这么快地企业发展的需要?

孙敏:肯定不能!

朱界飞:第二个问题,在混合所有制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把国有企业的成分——国资撤出一部分,让其他外资、不同资金进去来改变它的架构,然后使它出现活力。如果地方政府欠债很厉害,他们想利用这个机会把资金撤出来,这笔资金撤出来给谁合适?

孙敏(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国有企业这个体制肯定有问题,中国历史证明是搞不好的,苏联、东欧的历史证明是搞不好的。20多年前,当时强化企业改革已有一段时间,特别强调企业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那一段时间内,应该说国企改革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一大批国有企业倒闭,也就是优胜劣汰,其实有些也没有很多的资源,但也有一批企业崛起了,有些企业改组了、民营化了,有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了。

比如说,在三十几年前,也就是1982年,我接手了江西汽车制造厂,尽管当时它并不被国家承认,仅是地方承认、有着3000职工的国营厂子。生产汽车16年,年年亏损,平均每年亏损400万元,总共亏了5600万元,当时投资只有1000多万元,是个资不抵债的企业,我接手时它是这样的一个企业,但我把它搞活了,靠什么搞活?就是投资主体多元化!

那个时候,我们比较早地和五十铃合资,生产五十铃皮卡和轻型卡车。我们遇到了一个机遇——国家缺重少轻,所以很快扭亏为盈,积累了一定资本,江铃成为江西省第一个上市公司,发行了江铃A股,同时发行B股。endprint

我当时有个创新,B股的20%在市场发行,80%通过ATS进行柜台交易,我可以找专业投资者。通过这个方法,我找到福特合资生产全顺商用车,随后江铃被列进机械部和国家经贸委承认的国家13个重点企业之一,所谓“十三太保”,进入了国家队。

这个过程就是“国退民进”的过程,但是大多数企业倒闭了,所以我认为国有企业体制是不行的。

长远看

朱界飞:十几年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改革很成功,成了中国经济火车头,但是京津冀是失败的,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要亲自抓的原因。请问安总,在习近平总书记亲抓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当中,北京汽车集团这个阶段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安庆衡(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当前关于现代第四工厂设置的问题实际上关系到北京现代在京津冀一体化布局中是否能发挥重要作用的问题。京津冀发展可能要更优先,北京现代现有的工厂不可能搬走,但在新建工厂或者再建零部件或其他工厂时,我认为肯定会将京津冀发展作为首要的考虑。

现在混合资本进入国企,我很赞成和支持,但对于外资股比放开,我不赞成。

国企不能搞好的观点我不能完全同意。我认为国企不能按原来的路子走,以北汽为例,曾经北汽生死两茫然,工资有时发不出,但国企改了,首先我们改造福田,福田的业绩上来了。我当了将近十年的福田董事长,很多人问福田是不是民企?实际上福田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以我认为国企通过改造也是可以改好的。

像上汽搞的也是挺好,徐和谊领导的北汽集团,虽是国企但搞得也挺好,这跟中央提出来“混合经济进入国企”不矛盾。作为中国汽车咨询委领导,我认为虽然现在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造,有些企业能够改好,有的已经改好,但长远来讲,还是需要引入混合制经济。

台下的吴建中是全国第一家电动车公司众泰的董事长,现在几大国有电动车企业都没有占上风,所以国有的活力比较差。另外,现在自主品牌长城搞得比较好,长城在天津建一个研发中心,没有在保定当地建,如果是国企有这个权力吗?没有。他们这个权力比较大,决策比较快。

江淮也在搞股份制改革,他们不仅改造,而且管理层要持股。混合所有制进入国企,我理解的是民资要进入,外资要进入,管理层要持股,这些确实可以打破国有制的弊病。国企搞得好的继续搞下去,搞得不好的进行重组或改造。有更多的资本构成,企业领导有更多的权力、有更多的活力,这样在市场中去拼搏,搞好就搞好,搞不好就淘汰,我认为这样改革,现在的国有企业更有希望。

朱界飞:实际上,市场化、国际化改革,进步最快的还是汽车企业,比能源、金融、电力等这些国家绝对控股的央企胆子要大得多。地方政府欠债这么多,想把国有车企债转出去的时候,对地方是个机会,对企业又是个机会,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所以孙总你认为在这个机会面前,哪些人最愿意买?对当地企业帮助最大?

孙敏:现在,无论是已经进入了混合制,还是没有进行混合制的汽车行业主机厂,我的看法是都应该向混合制方向发展。已经是混合制所有制企业的,我主张要取消股比限制,就是外资不要限制,不要不准超过50,但是也不能有任何法规保证外资一旦超了50以后,就不能被别人超过。它是动态的、由市场决定的。

第三,我主张减持混合所有制的国有资本。减持卖给谁?卖给民营企业家。现在有很多零部件集团很有钱,想上汽车。我觉得通过协会沟通一下,让这些零部件企业组建一个民营企业集团,让他们收购整车厂的国有企业股本。这样的话,将来政府控制的股本和民营资本加起来争取要超过外资。但是如果你不好好干,让外资超过也没什么坏处。

怎么解决经营者的积极性?我主张用股权激励而不是给股份。给股份没有什么道理。因为现任一把手可能是一个精英,但也可能是一个草包,因为现在体制下的干部是组织部任命的,所以给他们股权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股权激励是可以的,这是董事会决定的。

如果说到了一定的经营期限,业绩确实上去了,给你股权激励是一笔财富;但如果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你就没有实惠。这样就能解决汽车行业现在存在的问题。

现在,中国的汽车市场比较乱,品牌太多,售后服务成本要比国外高得多,买车的老百姓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我认为这是因为还没有经过充分的竞争,没有实现兼并,没有让那些有实力的企业兼并比较落后的企业。这跟国有资本属于地方所有有关系。

涂脂抹粉

孙健:我不同意赵院长说我们自主品牌还有十年黄金时间,我个人感觉没有那么长的时间。

赵福全:是中国汽车产业还有十年的机会。

孙敏:我更加乐观,我认为还有20年。

孙健:我想说,留给我们自主品牌的时间好像没有10年,我的感觉越来越短,这个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现在谈“重构”这个题目,实际上要对国有企业基因重构,改变它的基因,那么最核心的表现是什么?实际上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造,使企业决策机制和治理机构要发生变化。

如果还是像现在这样,国有企业做什么决定,第一要看地方政府的脸色,第二要看干部的能力,第三说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再去做这个决策,这个企业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没有活力,更谈不上狼性。

所以,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解决,只是“涂脂抹粉”地进行所谓混合制的改革,我认为没有办法达到这个目的,这样下去国有企业的自主品牌最后还是会被收购。

孙敏:其实,最终就是要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能够选择最优秀的人才组成董事会,而且选择好董事长,这个董事长是非常有能耐的董事长,可以高薪,不需要政府去批,不需要组织部去批,这个决定就一定能够最接近市场、最接地气。

朱界飞:这个辩论有点味了。刚才讲到要民营企业来兼并,几十年大家都在努力,大家知道民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历史是血淋淋的,所以在这个形势下,民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很高兴,而在这种兼并上,现在有哪些民营企业家愿意兼并汽车企业?endprint

吴建中:我认为未来民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兼并民营企业都有可能。

孙健:两年前我跟苗部长有这样一个交谈,专门谈到兼并重组的问题,我觉得最大的障碍是地方政府。我看到一个可喜的变化就是工信部最近发布了一个新的通知,就是关于在兼并重组过程当中怎么样让地方政府减少影响,让地方政府去促进兼并重组。我也很同意吴总的判断,最后肯定是优势的企业兼并劣势的企业。

朱界飞:只能说未来有可能。下一个问题,高管持股和股权激励,这两个之间在混合制影响下有多长时间能够做得到?

孙健:按照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律来看,如果高管层不持股,他们的利益很难跟股民、跟投资者利益一致。

目的和手段

赵福全:大家讨论很有意思,到了一个状态,但是我认为目的和手段这两个没有完全的统一。

实际上,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混合所有制?我们为什么要讨论高管持股?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国企能不能被民企兼并?最核心的问题是,如果目的不明确,这些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当我们只是为了中国汽车产业做大,让老百姓买到有竞争力的产品,我认为所有争议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要不要兼并国企,要不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核心的焦点就是我们中国汽车产业被外国占领了,中国没有民族汽车工业,这个危机越来越严重,大家非常着急,觉得掌握重大资源的国企不争气,他们忙于合资,忙于赚钱,所以能不能把所有制改了,甚至入股能够让他们警醒,让他们有压力,这实际上是现在所有的焦点。

我个人认为最核心的焦点就是,如果要把中国汽车产业做强,必须依靠本土企业,掌握本土企业资源的国企,怎么样打破现在这种机制?如果这个机制不打破,可能做不到,达不到这个目的,这实际上是真正问题的焦点。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混不混合所有制,也是战术问题,大前提是说我们必须让企业拥有在市场竞争的机制,如果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做,我认为民企也不一定做得好。民企不按照市场竞争,难道就能有竞争力?实际上,国企如果按照经济规律去竞争,照样有竞争力,问题是现在的机制保证不了国企能够按照市场的经济规律参与竞争。

至于高管持不持股,实际上,很多民企高管也不持股,民企做得照样很好。所以核心问题是,如何让企业按照市场的规律参与竞争?这是新形势下我认为改革开放后30年面临最大的问题。

朱界飞:另外一个话题,刚才说到股权激励,民营企业参股这都是小问题,大问题就是目的是干什么?市场化!

赵福全:目的是把中国汽车产业做强,否则现在已经是市场化了,实际上,50:50的国有企业与外国的汽车合资企业都是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不同的董事长有不同的思路,董事长不以把中国汽车产业做强,按经济规律做事,这是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

谁敢进去

朱界飞:回过去讲,国有资金撤出来,让各种成分进去,让民营企业进去,但是现在谁敢进去?我们关心的是今后这个问题谁来接?马云敢进金融,遭到前一阵子这么大的一个反复。国有汽车相对是先进的,走得快的。

现在合资50对50的比例要打开,一说这个,两方争论非常激烈。这个问题我恰恰问到两个海归派,当外资持股达到51%的时候,外资所谓的控股的时候,所谓发言权在他们手里的时候,这对所谓职业经理人的机会在哪里?一旦放开了股权,你们的机会在哪里?

孙健:第一,不要那么简单画一条线,51:49,明天就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很多时候51是为了并表,上汽变成51:49时,好像管理团队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接下去看,东风因为投了PSA,然后PSA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是中方控股,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很难回答。

整体上说,优秀的企业发展应该都是靠优秀人才,不管是海归还是土鳖,都有机会,这个是我的结论。实际上,中国的很多合资企业,包括纯外资企业都在走本地化的路线。本地化的优秀人才,不管是不是海归,只要有本地市场的经验,肯定是会受到重用的。只要是优秀的人才,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都在斟酌,斟酌最厉害、出价最高的就是优秀企业,也许是民营,也许是外资。

朱界飞:我个人发表一下意见,一个观点如果90%的人都赞同,这个观点可能要有问题。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看反面的意见,多听听反面的声音,可能对一个企业更好。

我说的是整体的状况。海归进入中国时间长了,尤其高级海归不存在海归概念了,都完全中国化了。任志强说,这次国有体制改革无非就是国有企业换了装逃跑,这些是可以争论的。

再看看这次国有企业改革,旧瓶装新酒是我的观点,各个企业能不能抓得住这个机会是个问题,但是里面肯定有机会。(ABR记者朱国红根据第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现场讨论内容整理,略有删节)endprint

猜你喜欢
混改国有企业汽车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汽车的“出卖”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探索国企“混改”的有效途径
贵州茅台三季度业绩无惊喜 “混改”只是“噱头”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