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对话:创新驱动 绿色转型 美丽内江

2014-09-18 21:26耿国彪
绿色中国·B 2014年3期
关键词:内江美丽转型

耿国彪

3月26日,大型电视访谈节目“8+1对话:创新驱动 绿色转型 美丽内江”在四川省内江市举行。由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林学及生态学家沈国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唐守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主任周宏春,中共内江市委书记彭宇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教授、绿色财富论坛组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黎祖交,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陶智全,中国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著名影视演员、周恩来总理扮演者刘劲等8位领导专家组成的嘉宾团队,与担任现场主持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著名主持人宋英杰举行了“8+1对话”,与会领导、专家和来宾、媒体记者互动,共同围绕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美丽内江这一主题,进行了对话和探讨。

坐落在美丽沱江之滨的内江,全年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和好于国家二级以上的天数314天,是“省级园林城市”“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目前,内江正在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三大发展战略”,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走一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

此次前来参加访谈节目的嘉宾中,不少人是第一次来内江。内江优美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创新的绿色发展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嘉宾们在对话节目中纷纷夸赞。在两个多小时的对话中,大家认为,内江是一座新城,一座绿城,是“文化内江、生态内江、枢纽内江、工业内江、美丽内江”,并纷纷围绕内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幸福美丽内江等话题展开交流、提出建议。

“转型发展只是手段,绿色发展才是目的。”正如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在对话节目中所说,内江市委、市政府对未来发展的宏观设计,无不体现了“转型发展”的主题。希望内江向着生态更加良好、结构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良转型,将生态作为最大的民生,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解决好生态和环境问题。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对话,大家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冲锋号。而建设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幸福美丽内江,就是要通过未来的努力,使内江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强势上扬,现代农业欣欣向荣,三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使内江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而实现这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只有这样,内江人民的日子才会更加殷实富足、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幸福指数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

内江市委书记彭宇行在对话节目结束时表示,内江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我们有责任建设一个幸福美丽内江。这种美,将会是一种发展的美,一种活力的美,一种生态的美,一种人文的美。” 彭宇行说。

出席绿色中国行系列活动的部分嘉宾和内江市领导以及内江各界群众300余人出席对话访谈节目。

“8+1”精彩对话实录

内江印象:

人杰地灵 绿色崛起 转型之城

宋英杰:对话的第一个环节与每一位嘉宾有关,请你们用一两句简短而感性的语言,谈一谈对内江的印象。

刘东生:初来乍到,第一次到内江,看了一些材料,用几个词高度概括:文化内江、生态内江、枢纽内江、工业内江,我想再加一个 “美丽内江”。

沈国舫:我也是第一次来内江,但是以前对内江也有些了解。内江给我的印象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环境良好,物产丰富,是人杰地灵的地方。

黎祖交:我是第一次到内江来,我感觉内江是一座新城、绿城、美丽之城。今天上午还到了樱花盛开的地方,看了内江的美丽村庄,非常开心。

刘劲:我是四川人,而且我的老家离这里很近。这次绿色中国行——8+1对话能够走进内江,我特别地开心,特别地自豪。因为内江确实是一个非常美丽、经济很发达、很舒适的地方,内江还是一座没有雾霾的城市。我是演员出身,想用歌词来表现内江:“谁不说咱家乡好,美丽内江最呀嘛最绿色!”

周宏春:我是第一次来内江,今天上午看了内江建设的美丽乡村,反映了内江各级领导把中央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目标,落实到了建设“美丽内江”的行动中。

唐守正:我也是第一次来内江。我想象当中的内江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来了之后发现,内江除了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外,还是一座正在走向绿色发展的新兴城市。

陶智全:我是四川人,来过内江很多次,在我看来,内江是转型之城。过去内江是“甜城”,以制糖、纺织工业为主。现在内江第一产业的比重很低了,走上了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所以我说内江是“转型之城”。

彭宇行:我到内江工作不到半年。对内江的体会是:第一是交通区位好。作为中国的第四增长极——成渝经济区的一个中心城市,翻开成渝经济区的地图,内江就是这个区域的“立交桥”,是一个交通节点城市。第二个好,文化好。在内江的历代名人当中,从孔子之师苌弘到国画大师张大千,文人居多。第三个好,产业基础好。内江是老工业城市,以前的制糖业非常发达,是“甜城”,现在我们的产业基础依然很好,虽然现在我们不制糖了,但是“甜城”这个美称被内江人民留下了,这将使我们以后建设一个让人们感到很幸福、很甜美的甜城。第四个好,自然条件好。内江物产丰富,农产品非常好,有山有水。

绿色转型: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向生态更加良好转型

宋英杰:绿水和青山之间,大家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和清晰,我们发展为了什么?转型为了什么?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人民群众过得更富裕、更幸福当中。请问嘉宾,你们觉得应该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endprint

刘劲:我参加“绿色中国行”,已经走了十几个城市,我们去的这些地方,尤其我印象比较深的,像浙江的衢州乌溪江,你坐船进去以后,那个山、那个植被、天上飞的白鹭,让你觉得大自然和人贴得那么近,那么和谐,那么温馨,你甚至会感动;在东北的伊春,当你从宾馆打开窗户往外眺望,很粗的红松密密麻麻,看着苍鹰在天上盘旋,蓝蓝的天,你觉得这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在我看来,内江的绿色理念和生态文明也是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城市的发展,经济要上去,城市要建设,精神文明也要上去,最主要的是我们的环境。

彭宇行:老实说,作为比较基层的一个市委书记,我们经常面临很多的矛盾。但是,从工作的思考来讲,我个人认为,有三个层面的工作必须作为重点去考虑。第一,经济发展。就是我们要把经济发展上去,既要有数量,还要有质量。第二就是把社会和谐抓好,我们430万内江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如何形成一个和谐社会,让人民幸福、公平正义等等。第三个层面就是如何让这片土地环境更好、生态更美。在这三个层面当中有很多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抓住一些主要的,但是最终都统一到建设幸福内江层面上来。我们内江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已经有一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我们正在布局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我们的工业能够转型发展。内江区位优势好,物流产业布局比较快,我们现在提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要把内江打造成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四川第二城,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有的举措,既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也是经济转型、老百姓需求的需要。

唐守正: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投资者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态环境,虽然是基础设施,但也是一个软的环境,在引进(招商)当中会占到非常重要的比例。要引进投资、引进产业,除了需要打造基础建设硬的环境外,还包括人才引进等软环境的打造,这对引进企业来说,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对于基层决策者来说,软环境的打造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沈国舫:农业污染要解决好,只有走发展有机农业、发展循环农业这条道路。我们的传统农业是循环农业,因为它只是“粮—猪—粪”这样循环。现在是大量的化肥、大量的农药,养殖业反而成为污染源了,我们必须走出这个怪圈,重新回到循环经济的农业轨道上来,这对我们内江和类似内江的整个四川地区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对全国都是一个重大挑战。

陶智全:西部大开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国家的支持下,我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生态的培育,主要是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两大工程。就退耕还林而言,我们2900多万亩面积退了,完成投资大概430多个亿。第二是资源的管护方面,是按照国家的规定来办。第三是生态的修复方面,四川特别是5.12地震以后,国家从规划开始就给我们大力支持,投资很多。我们有几个变化,一是改善了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减少了,往长江的输沙量也减少了,对长江中下游是一个很大的贡献。第二方面是保护了生态资源,我们实现了两个增长,第一个增长是森林覆盖率的增长,西部大开发前四川省的森林覆盖率只有24.2%,现在是35.5%;第二是森林蓄积量,西部大开发初期只有14.2亿立方米,现在有17亿立方米,实现两个增长,这是生态建设最大的成果;第三是助推了协调发展,一个是地区之间通过西部大开发缩小了差距。农民在林业上的收入,西部大开发期间大概是140元,现在是870多元;第四是改善了民生,通过生态旅游,现在四川有接近500亿的收入。

黎祖交:发展生态旅游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越好,价值越高,越能吸引游客。内江要保护生态,越保护越有价值。

刘东生:生态与民生、生态与经济本身是一对矛盾。但是这个矛盾是一个统一体,它更多的矛盾表现在统一这方面,我们经常讲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这两句话从哲学角度回答了矛盾的两方面如何有机融合的问题。生态是最大的民生,为了给这句话做一个注脚,我从两方面做一个说明。首先,生态是最大的民生,生态良好是从中央、国务院到各级党委政府,包括全民追求的另外一个生活层次的目标,这个搞好了,显然是巨大的民生;其次,我们的发展要向生态更加良好、结构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良转型。生态本身的产业化这条道路上,有很多可以探索,可以解决的、推进的方面。比如说,生态效益的市场化,我们生态补偿目前主要依靠政府,无论是每亩地补助十元还是二十元,远远无法弥补我们造林的成本。最后一条道路就是我们生态效益的市场化,生态效益本身直接进入市场交易,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一条道路,在实践当中,上游对中下游的补偿,这是很显现的一个事实,但是还需要探索、需要完善和推广。除此之外,我说的生态产业化,比如我们的沙产业,在中部的荒漠化地区,营造一些沙棘、沙柳或者其他一些沙漠作物,它本身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相应的这些植物还有很多的产出,沙棘油、沙棘果可以做食用食品,沙柳可以做纤维加工等等;再次,森林城市建设的背后将蕴含着我们发展理念的转变,蕴含着我们更多的投入、更多的行动和更多的实践。

周宏春:内江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内江有一个园区叫中国西部“城市矿产”基地,它的核心是提高资源的产出率,用市场经济的办法,使它循环起来。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要把旅游富民产业变成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好的产业,这就是我们说的生态经济,内江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空间。

创新驱动: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工业化与农业化共同发展

宋英杰:创新驱动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比如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甚至管理制度创新。请问嘉宾,你们如何来理解创新驱动?

彭宇行:内江是一个典型的西部中等城市,面临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既要做大质量,又要提高总量。因此,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在这个指导思想上,我们制定“三大发展战略”:第一个战略是“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战略;第二个战略是“创新驱动”战略;第三个战略是“改革开放”战略。我们要用这三大发展战略,来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让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endprint

沈国舫:内江这几年的发展势头不错,但是人均GDP在全国人均GDP之下,这是事实;城镇化比例也在全国城镇化比例之下,也是事实。所以,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走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更快地发展起来。内江在农业方面还是有优势,包括粮食、生猪、糖等。既要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又要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把农业的数量、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走集约化道路,走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内江毗邻沱江,作为上游城市,在发展过程当中,要保护好环境,减少污染。我认为,内江经济发展必须要工业化、城镇化,同时还要把农业现代化搞好,把生态环境搞好。

唐守正:创新驱动,这个提法很好,这里面的细节非常多。对于“低碳经济”,大家想到怎样减少用煤,怎样减少各种消耗,我觉得应值得创新的很多,例如交通污染。我们推进城镇化的时候,要保证在交通上、在物流上能够尽量节约,并解决问题。另外,在住宅上,高楼越盖越高。其实,楼每高一层,能源的消耗至少增加10%,应该怎样布局,我认为这是整个社会发展需要在战略上考虑的。

陶智全:在生态建设当中要树立“创新驱动”这个理念,把生态效益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第一个要突出生态,要以丰富生态产品为着力点;第二要突出民生林业,要让林业的发展解决一些民生问题。比如西部大开发之前,我们农民在林业当中的收入是140多元,现在有870多元。数字要增加,农民的收入要增加,就要转变观念,要有生态林业的观念;第三是要有效益林业的观念,要以改革创新为着力点。内江做得最好的就是确权颁证。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中,要落实农民的承包权,保障他们的收益权。

祝福内江:

打造“美丽中国”内江样板走高标准绿色发展之路

宋英杰:请八位嘉宾用一句话,作为自己对本次“8+1”对话的感言或者结语。

刘东生:转型发展只是手段,绿色发展才是目的。在我们内江丰厚的人文基础上,再添加一个优美的生态文化并不多余,而且是必须的。

沈国舫:我希望内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美丽村庄能够遍地开花,让内江更美丽。在人杰方面,我们有张大千、范长江两位先驱,他们是伟大的。我希望在新的时代,内江能够出现更多伟大的历史人物。

周宏春:我们对建设美好绿色的内江充满了期待。我们希望内江更加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尽快把中央提出来的“美丽中国”变成内江的具体实践。

彭宇行:我们有责任建设一个美丽内江。这种美丽,将会是一种发展的美,是一种活力的美,是一种生态的美,是一种人文的美。

陶智全:内江要创新林业生态建设理念,丰富生态产品。

刘劲:内江要把范长江、张大千等文化名人推介出去,这样就不愁别人不知道我们内江,不愁别人不来我们内江——这是我作为一个文化人的期待。

黎祖交:我建议内江能够发起与沱江沿岸甚至长江沿岸各省市建立一个长江水污染防治的联动机制,保证我们的母亲河——长江能够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长江沿岸各省市人民一起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唐守正:我们要走高标准的绿色发展之路,而不能停留在低标准。希望内江今后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绿,这个绿不仅仅是颜色绿,是高标准的绿。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江美丽转型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四川内江:青花椒成为增收新引擎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内江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研究
转型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沣芝转型记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