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绒花制作工艺研究

2014-09-19 01:39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6期
关键词:绒花铜丝丝绒

申 静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南京绒花制作工艺研究

申 静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绒花是一种以蚕丝为主要原料的手工艺饰品,谐音“荣华”,富有吉祥之意,自明清以来一直是南京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本文通过对南京绒花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赵树宪先生的实地走访、调察以分析、研究南京绒花的制作工艺,及其工艺流程中所蕴含的深刻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南京绒花当下的发展现状探索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南京绒花;制作工艺;设计;发展

一、南京绒花

绒花谐音“荣华”,因其寓意吉祥祝福之意而成为旧时人们增添节庆欢乐气氛,祈求吉祥美化的常见装饰品之一。

关于南京绒花始于何时,已不见史籍记载。虽有人言,扬州绒花在唐武则天时已被列为贡品,但其是否始于唐朝或更早,则尚无充足证据以明证。不过据史料记载,在宋代绒花工艺确实也发展成为都市“小经济”的一种;而发展至明清时期则有了专门的作坊,其不仅生产规模更大而且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在南京著名绒花老艺人周家凤的启蒙师傅——六代绒花世家吴长泉所著《绒花史料》一作中曾记载到,南京绒花工艺在康、隆年间最为极盛,其销售遍及安徽、江西、湖北、河南等多地,而当时南京城内三山街至长乐路一带,因为绒花、绢花、纸花的主要销售地,故曾有“花行街”1“花市大街”的美誉。

南京绒花品种繁多,具有极其丰富的艺术特征。其种类主要有头花、脚花、帽花、罩花、戏剧花,以及后期发展出的绒制凤冠、鸟兽鱼虫、盆景建筑等。在表现题材上,多选用民间祥瑞、喜庆的题材以表吉祥之意。如传统头花“万事如意”,是以万年青、柿子、如意等事物以传达“万”“事”“如意”之音。而关于用色方面,则依据题材内容、花形组合等一般多采用大红、桃红、果绿、墨绿、近黄等明快富丽的对比色。花型以中、小绒条为主,粗中有细、匀称和谐。总体而言,南京绒花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在于绒花细腻、造型生动。

二、南京绒花的制作工艺流程

1.制作材料

制作绒花所需用到的材料主要有蚕丝、黄铜丝、铅丝,辅助材料有绉纹色纸、皮纸、白乳胶(传统为糯米胶)、料珠(各种颜色)、水晶珠、木炭等。蚕丝一般为缫丝厂的下脚料,分为生丝(又称粗丝)和熟丝(又称细丝)。绒花根据造型的不同而选用不同质地的材料,生丝坚挺,适合做大型的鸟兽虫鱼等绒花制品;熟丝柔和,适合做各种精细的花朵造型。此外,制作绒花使用的黄铜丝也分为粗丝(直径约为0.5mm)和细丝(直径约为0.2—0.5mm)两种,粗铜丝用于大型绒条、动物身体的造型需要;细铜丝则用于动物尾巴、翘、冠等处的捆扎造型。

2.使用工具

绒花在制作过程中主要用到剪刀、镊子、钳子、刷子和木质搓板等工具,而辅助性工具则包括煮绒器具、晾晒器具、烧铜丝器具等。其中,勾条和打尖均使用剪刀,刷子一般用猪鬃毛做成。

3.制作过程

制作绒花并非易事,其工艺之复杂需要制作者有足够的耐心与巧思。根据赵树宪老师介绍,制作一朵样式简单的绒花一般需经五个主要步骤,包括劈绒、勾条、打尖、传花等。而现行的此套工艺流程,是在其进驻南京甘家大院民俗博物馆之后不断改进而得,较以往工厂制作流程略有不同。具体如下:

第一步,劈绒。首先将每一股不同染色晾晒后的丝绒进行分劈,使得原来纵向交错的丝绒变得排列有序,疏密有致。这样分劈好每股不同颜色的丝绒之后,再按预先设色要求将不同颜色的丝绒进行再整理,为下一步骤的进行奠定基础。

第二步,勾条。勾条又称“下料”,将劈好的丝绒按照产品需要裁剪成所需长度,并将其一端固定在操作面板上进行再次排匀。待排匀好后用湿毛巾(湿度不能太大,否则会将分劈好的丝绒聚成股)按纵向包裹几分后再用毛刷将其梳理去底端毛边,并将按需长度烧过的铜丝的两头捻成螺旋状分叉于熟绒两端,按预设所需粗细修剪宽度。此后两手同时反方向捻转铜丝,并将捻好的绒条雏形用上下木板进行搓赶,铜丝捻的更紧,绒条便会越发的绒密,这样做绒花的最基本部件——绒条便做好了。

第三步,打尖。即用剪刀按照制作需要,对整根或半根绒条修形,最终得到钝角、锐角、圆头、球体、椭圆体等形状。

第四步,传花。用镊子把打过尖的绒条进行造型组合,并运用铅丝、皮纸、料珠等辅助材料制作出所需产品。

最后一步则是对成品进行包装。

三、南京绒花制作工艺流程中的设计思考

常道“先思而后行”,如若将此句用于造物活动中的话,其过程也算是今天广义而言的设计。传统手工艺一般多讲究经验、技术,而不常谈过程中的预想、巧思,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思维就不重要。相反,基于对赵老师绒花工艺流程的观察,那种成器经验之上的“谋划”却无处不在,其主要体现在步与步之间的顺势衔接中。下文就劈绒和勾条两个环节中所含的设计性进行了简要论述。

1.劈绒

该环节中除了进行劈绒之外,不同颜色的丝绒的整合安排亦是重点。产品的整体颜色设定以及不同颜色的丝绒应如何排列,其股与股之间的分儿数应该是多少,哪种颜色应该与哪种颜色在勾条之后呈现对称等等这些问题都需在制作产品之前就思考好。虽然这种思考中往日的制作经验占了多数成分,但随着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依靠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是实验与创新,是设计。也恰恰是这第一步的设计,为后续的制作画下了总构图,直接影响着产品最终的面貌。例如,赵老师在制作金菊绒花的时候,对于不同的黄色系丝绒的排列分布以及同样颜色的丝绒股分儿多少的把控就直接影响着金菊绒成品(图1)。

图1

2.勾条

勾条这一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排匀,刷绒,定绒,裁绒,排齐,搓赶铜丝这几个步骤。在该流程中,裁绒看似简单但却最考验制作者,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设计上。

因为就技术层面讲,丝绒材质本身的顺滑再加上湿润整刷之后变得更加柔顺,这使得在裁剪时稍不留神就会导致丝绒边缘出现高低不平,并且裁剪过程中捆扎的丝绒很容易脱离铜丝而散落,因此,这就要求制作者的基本功必须非常娴熟。而在设计层面上来说,每条丝绒片的宽度是在劈绒设色之后就要预先想好的。因而,绒片宽度的裁剪是否精确,又影响着打尖工作的难易。例如,制作一只丝绒猴子,既要求设色时的精确考究,同时又要求裁绒时做到因身体各个部分的不同而剪出不同宽度的绒片以制作绒条(图2)。

在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核心人物老子在关于造物活动的论述中曾讲到“技以载道”,如果将此“道”拿到现代社会来看,结合今天的文化语境,其更多的应该是指设计原则、设计美学思想。在西方,随着设计史的不断发展及跨学科研究的日益流行,越来越多的设计史学家开始借鉴物质文化研究的方法将设计史的研究范畴扩展至所有的人造物。而关于南京绒花的制作过程,我们从中既看到了“道”在一代代艺人的口头传授之后深深地贯穿于制作过程的每个环节中,更看到了这一人造物作为设计产品的研究意义。就此而言,南京绒花已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手工艺,它更多的是凝聚了中国独特审美理念的设计。

图2

图3

四、南京绒花工艺当下的发展现状

南京绒花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承载着多代南京人的特殊记忆,而且其制作中关于对称与反复的偏爱,也渗透着中国特有的艺术审美追求与探索。但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机械化大生产的冲击下南京绒花生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生产规模不断萎缩,进而演变为绒花艺人离散和技艺荒废的濒危状态。关于南京绒花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传承困难,后继无人。由于南京绒花和大多数传统手工艺一样,其传承方式是无形的,是依靠手工艺人的口传心授得以传承至今的,其制作过程的体验是任何文字技术都无法企及的,其传承同传承者的生存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2,传承者的生老病死直接关系着南京绒花的命运。因此,伴随着艺人们的离去,绒花艺术正面临“艺人去手艺逝”的危境。而这也是为什么当问及赵老师对于南京绒花的发展看法时,他坚定地说“比起单纯的为了保护而保护,传承则是最重要的!3”。

其二,政策偏差,难于创新。近些年来南京绒花的发展主要有两种类型,除了政府管理下的南京非遗博物馆的博物馆保护式发展,还有扬州等地的工厂粗制造、大批量生产,但此两种发展无论从美学创作角度还是商业角度都是单薄的,缺乏设计创新的动力。而据赵老师所谈到的,由于博物馆的种种条件限制(主要牵扯到一些经济利益问题),他现在所做的产品除了个人定制以外,多数还是一些比较传统的样式,还是停留在配合博物馆“为了保护而保护”的政策号召下,因而在创新方面,工作量之大加之现实经济条件所限等因素,他一个人难免心有力而力不足。

除此之外,由于政府相关机构的宣传、普及力度不足,导致仍有许多年轻人不了解绒花这种工艺品,而这间接导致了绒花市场需求的无法拓展,影响了相关材料的生产与供应。

五、结语

基于上述现状而言,保护绒花工艺的最迫切之事除了要求政府方面跳出为了保护而保护的僵化发展模式之外,设计创新更是其在发展中英着重考虑的。只有其自身的不断创新,才能让这种动态的文化遗产与时俱进,在社会发展中不断丰富。而正如在上文中我们已看到的绒花制作过程中所存在的设计巧思,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尝试将绒花的设计性这一面进行更大的发挥呢?如,结合当今的时尚发展,重新开发绒花作为配饰的价值等尝试。对此,近几年来已有一些设计师在进行努力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2012年5月,著名时尚设计师劳伦斯•许在为电影《十二生肖》的女主角姚星彤设计的戛纳电影节红毯礼服就是绒花创新发展的很好示范。其当时专程跑到南京非遗博物馆向赵老师请教学习,最终和赵老师合作完成了这件惊艳众人的“雪绒花”礼服(图3)。从其实践活动中我们看到如此跨界合作不仅为设计锦上添花,同时通过明星效应,南京绒花也正慢慢走出博物馆的“静态”保护,走向社会,走向“动态”的良性发展。

注释:

1.据叶楚伧、柳诒徵:《首都志》,正中书局.1935.花行街即今三山街之花市,今中华路中段。

2.董静:“南京绒花的历史与传承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08.5.

3.根据个人实地调查采访的资料整理而得.

[1]杨英. 论南京绒花的保护[J]. 装饰. 2007.3.

[2]董静.南京绒花的历史与传承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 2008.5.

猜你喜欢
绒花铜丝丝绒
复古又美好的丝绒风
绒花
HNO3和Cu反应实验再改进
丝绒主场阳光下的温暖感
见证电流
丝绒雾唇
“扬州绒花”
铜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创新设计
我的眼中有月亮
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