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对老百姓好

2014-09-21 06:13钱仲群
当代贵州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兰考焦裕禄县委书记

钱仲群

3月24日,松柏苍翠、春暖花开,阳光柔和地洒在兰考县的焦裕禄纪念园,清新、肃穆。人们纷至沓来,步子迈得很轻很轻。

人群中有一队学习考察组,被焦裕禄干部学院吴佩佩、李荟等老师评价为是一个“贴心而来、充满朝气的集体”。他们是贵州省委专门组织前来深学、细照、笃行“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的15名县委书记和5名乡镇党委书记。

群众思念焦书记

焦裕禄纪念馆前,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群雕像,显示着焦裕禄与群众一起手执劳动工具奋勇向前、迎难而上的姿态。

大家瞻仰陵墓、观看图片、听取讲解、学习感悟,走走停停,一丝不苟。谁也没有注意到雕塑前,什么时候来了一对白发夫妇,老大爷激动地大把揉着眼眶鼻梁,泪水止不住在指缝间滑落,老太太在一旁扶住颤颤巍巍的大爷,坐在了雕像前的长凳上。

这一幕被正在园内参观学习的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和凤冈县委书记覃儒方瞧见。二人赶忙走上前去,蹲下来,紧握着老人的手,关切地问:“老人家,您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

这一问,老人更是泣不成声。老大娘赶紧说:“谢谢!不需要帮忙。老头子就是看着他,心里觉着难受!”说完她指了指焦裕禄的雕像,是地道的兰考口音。

老大爷衣着朴素,戴着50年前焦裕禄戴的那种帽子,也不知道洗了多少遍,蓝色褪尽,已经发白。

原来这位老人名叫魏实庭,老伴叫孔令英,自称“比焦裕禄小10岁”,今年都已82岁,来自兰考县葡萄架乡。魏大爷原来是一名生产队长,和焦裕禄一起栽种泡桐树,干过防风固沙、治理洪涝、翻挖盐碱地,回想起焦裕禄有一个馍都要分给乡亲们吃、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的景象,魏大爷老泪纵横,愈加思念焦裕禄。这次从乡下到城里来治病,听说建起了焦裕禄纪念园,今天特地赶来看焦书记。在老人眼里、心里,焦书记还活着。

孔令英说“焦书记他人好”,魏大爷赶紧补充:“是特别好,特别特别的好!”

看着老人虚弱的身体,覃儒方悄悄地从兜里掏出五百元,塞进了老人的手里。魏大爷说什么也不肯收,两人推来推去。覃儒方急了,动情地说:“没别的意思,就是给您老买点水果、补补身子,您是来看焦书记的,我们也是来看焦书记的,看到您就像看到焦书记一样亲切。您年龄跟我父亲差不多,孝敬您就像是孝敬自己的老人,是应该的……”

不觉间,其他来学习考察的同志被这边的“响动”吸引过来,大家一起围着老人,听两老讲述与焦裕禄的点点滴滴。

有人问大爷:“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焦裕禄精神,您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

老人沉默良久,含着泪朴实地说出了一句话:“一定要对老百姓好!”

当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吴佩佩老师将这句话当场大声地重复着说出来时,纪念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走近心中的灯塔

从贵阳到兰考,2000多公里行程,对于20名县委书记、乡镇书记来说,似乎只是零距离。就像是看一位老朋友一样,与他促膝交谈、聆听教诲、倾吐心声。对于学员们而言,焦裕禄不仅是一座巍峨的丰碑,更是一座前进的灯塔。这座灯塔,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闪耀光芒,令人神往——他们走近心中的灯塔,只为指引前行的方向!

在来兰考之前,通过重看《焦裕禄》电影、回味穆青的报告文学、认真学习精神、谋划本地活动等方式,学员们已经做足了功课,但对于兰考之行,心情还是久久难以平静。息烽县委书记钟阳坦露心迹:“说实在的,我一路来一路都在想,作为一名党员我该怎么做?作为一名县委书记我又该怎么做?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县委书记,我将躬身践行,做焦裕禄精神的追随者,首先将他作为典范,其次将他作为一面镜子,查找自身不足,第三要把他作为标杆,明方向……

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展现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学员们认真听、细心记,边看边问、不时驻足,拍下焦裕禄生前物件,而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浸透了学员们的内心,也不断丰富和启发着他们的思想。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学员认真听了张冲老师精心准备的《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的专题辅导报告,句句话语直指心灵,使大家深受启迪和鼓舞。夜幕渐渐来临,离开兰考的时间迫近。河南省委组织部和兰考县委组织部的同志还抓紧时间真诚地介绍交流教育实践活动的做法经验,大家受益匪浅。

傍晚时分,带队的省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吴刚平深有感触地和书记们交流:“回去以后咱们要严格按照省委要求,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说全国最高标准,这里就是。兰考是总书记的点,大家该看的看了、该学的学了,没有理由不干好,也没有理由干不好!”

兰考归来

高速公路两旁,易生杨带着绿油油的麦田向我们打着招呼。风力旋转、万柳吐芽,泡桐树也打着花苞作势盛开,喜鹊飞过,更显祥瑞生机。眼前这一切,不正是焦裕禄当年所期盼的变化吗?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如今‘三害不再,兰考早已难觅当年灾害肆虐踪迹,梧桐成荫,仿佛在诉说当年感人故事。”这是贵定县盘江镇党委书记顾龙先的深切感受。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诗人臧克家的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人民把他摔垮;有的人给人民作牛马,人民永远记住他。此时此刻,我们不能不深刻反思:我和焦裕禄差距有多大?!”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在实地学习考察中被焦裕禄精神深深震撼:“我是从江苏交流来任职的一名县委书记,我的身份职责和焦裕禄当年是一样的,我们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四民四心活动,就是知民情、懂民心、化民怨、谋民利,党群连心、干群贴心、小康齐心、幸福同心。”

归途是新的开始。覃儒方书记迫不及待地拿着一张张薄薄的纸,趁脚步未踏离兰考的土地,急就了一首沉甸甸的诗篇《焦裕禄》,表达了心中礼赞:

1963年那场雪/至今仍下在我的心里/中国腹地的一个小镇兰考/火车站颤动的人头/交汇成一部最雄浑悲壮的史诗/面对空旷的兰考大地/焦裕禄真想大吼一声却终于/哽在喉头……(责任编辑/蒋叶俊)

3月24日,松柏苍翠、春暖花开,阳光柔和地洒在兰考县的焦裕禄纪念园,清新、肃穆。人们纷至沓来,步子迈得很轻很轻。

人群中有一队学习考察组,被焦裕禄干部学院吴佩佩、李荟等老师评价为是一个“贴心而来、充满朝气的集体”。他们是贵州省委专门组织前来深学、细照、笃行“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的15名县委书记和5名乡镇党委书记。

群众思念焦书记

焦裕禄纪念馆前,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群雕像,显示着焦裕禄与群众一起手执劳动工具奋勇向前、迎难而上的姿态。

大家瞻仰陵墓、观看图片、听取讲解、学习感悟,走走停停,一丝不苟。谁也没有注意到雕塑前,什么时候来了一对白发夫妇,老大爷激动地大把揉着眼眶鼻梁,泪水止不住在指缝间滑落,老太太在一旁扶住颤颤巍巍的大爷,坐在了雕像前的长凳上。

这一幕被正在园内参观学习的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和凤冈县委书记覃儒方瞧见。二人赶忙走上前去,蹲下来,紧握着老人的手,关切地问:“老人家,您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

这一问,老人更是泣不成声。老大娘赶紧说:“谢谢!不需要帮忙。老头子就是看着他,心里觉着难受!”说完她指了指焦裕禄的雕像,是地道的兰考口音。

老大爷衣着朴素,戴着50年前焦裕禄戴的那种帽子,也不知道洗了多少遍,蓝色褪尽,已经发白。

原来这位老人名叫魏实庭,老伴叫孔令英,自称“比焦裕禄小10岁”,今年都已82岁,来自兰考县葡萄架乡。魏大爷原来是一名生产队长,和焦裕禄一起栽种泡桐树,干过防风固沙、治理洪涝、翻挖盐碱地,回想起焦裕禄有一个馍都要分给乡亲们吃、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的景象,魏大爷老泪纵横,愈加思念焦裕禄。这次从乡下到城里来治病,听说建起了焦裕禄纪念园,今天特地赶来看焦书记。在老人眼里、心里,焦书记还活着。

孔令英说“焦书记他人好”,魏大爷赶紧补充:“是特别好,特别特别的好!”

看着老人虚弱的身体,覃儒方悄悄地从兜里掏出五百元,塞进了老人的手里。魏大爷说什么也不肯收,两人推来推去。覃儒方急了,动情地说:“没别的意思,就是给您老买点水果、补补身子,您是来看焦书记的,我们也是来看焦书记的,看到您就像看到焦书记一样亲切。您年龄跟我父亲差不多,孝敬您就像是孝敬自己的老人,是应该的……”

不觉间,其他来学习考察的同志被这边的“响动”吸引过来,大家一起围着老人,听两老讲述与焦裕禄的点点滴滴。

有人问大爷:“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焦裕禄精神,您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

老人沉默良久,含着泪朴实地说出了一句话:“一定要对老百姓好!”

当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吴佩佩老师将这句话当场大声地重复着说出来时,纪念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走近心中的灯塔

从贵阳到兰考,2000多公里行程,对于20名县委书记、乡镇书记来说,似乎只是零距离。就像是看一位老朋友一样,与他促膝交谈、聆听教诲、倾吐心声。对于学员们而言,焦裕禄不仅是一座巍峨的丰碑,更是一座前进的灯塔。这座灯塔,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闪耀光芒,令人神往——他们走近心中的灯塔,只为指引前行的方向!

在来兰考之前,通过重看《焦裕禄》电影、回味穆青的报告文学、认真学习精神、谋划本地活动等方式,学员们已经做足了功课,但对于兰考之行,心情还是久久难以平静。息烽县委书记钟阳坦露心迹:“说实在的,我一路来一路都在想,作为一名党员我该怎么做?作为一名县委书记我又该怎么做?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县委书记,我将躬身践行,做焦裕禄精神的追随者,首先将他作为典范,其次将他作为一面镜子,查找自身不足,第三要把他作为标杆,明方向……

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展现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学员们认真听、细心记,边看边问、不时驻足,拍下焦裕禄生前物件,而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浸透了学员们的内心,也不断丰富和启发着他们的思想。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学员认真听了张冲老师精心准备的《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的专题辅导报告,句句话语直指心灵,使大家深受启迪和鼓舞。夜幕渐渐来临,离开兰考的时间迫近。河南省委组织部和兰考县委组织部的同志还抓紧时间真诚地介绍交流教育实践活动的做法经验,大家受益匪浅。

傍晚时分,带队的省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吴刚平深有感触地和书记们交流:“回去以后咱们要严格按照省委要求,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说全国最高标准,这里就是。兰考是总书记的点,大家该看的看了、该学的学了,没有理由不干好,也没有理由干不好!”

兰考归来

高速公路两旁,易生杨带着绿油油的麦田向我们打着招呼。风力旋转、万柳吐芽,泡桐树也打着花苞作势盛开,喜鹊飞过,更显祥瑞生机。眼前这一切,不正是焦裕禄当年所期盼的变化吗?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如今‘三害不再,兰考早已难觅当年灾害肆虐踪迹,梧桐成荫,仿佛在诉说当年感人故事。”这是贵定县盘江镇党委书记顾龙先的深切感受。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诗人臧克家的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人民把他摔垮;有的人给人民作牛马,人民永远记住他。此时此刻,我们不能不深刻反思:我和焦裕禄差距有多大?!”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在实地学习考察中被焦裕禄精神深深震撼:“我是从江苏交流来任职的一名县委书记,我的身份职责和焦裕禄当年是一样的,我们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四民四心活动,就是知民情、懂民心、化民怨、谋民利,党群连心、干群贴心、小康齐心、幸福同心。”

归途是新的开始。覃儒方书记迫不及待地拿着一张张薄薄的纸,趁脚步未踏离兰考的土地,急就了一首沉甸甸的诗篇《焦裕禄》,表达了心中礼赞:

1963年那场雪/至今仍下在我的心里/中国腹地的一个小镇兰考/火车站颤动的人头/交汇成一部最雄浑悲壮的史诗/面对空旷的兰考大地/焦裕禄真想大吼一声却终于/哽在喉头……(责任编辑/蒋叶俊)

3月24日,松柏苍翠、春暖花开,阳光柔和地洒在兰考县的焦裕禄纪念园,清新、肃穆。人们纷至沓来,步子迈得很轻很轻。

人群中有一队学习考察组,被焦裕禄干部学院吴佩佩、李荟等老师评价为是一个“贴心而来、充满朝气的集体”。他们是贵州省委专门组织前来深学、细照、笃行“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的15名县委书记和5名乡镇党委书记。

群众思念焦书记

焦裕禄纪念馆前,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群雕像,显示着焦裕禄与群众一起手执劳动工具奋勇向前、迎难而上的姿态。

大家瞻仰陵墓、观看图片、听取讲解、学习感悟,走走停停,一丝不苟。谁也没有注意到雕塑前,什么时候来了一对白发夫妇,老大爷激动地大把揉着眼眶鼻梁,泪水止不住在指缝间滑落,老太太在一旁扶住颤颤巍巍的大爷,坐在了雕像前的长凳上。

这一幕被正在园内参观学习的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和凤冈县委书记覃儒方瞧见。二人赶忙走上前去,蹲下来,紧握着老人的手,关切地问:“老人家,您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

这一问,老人更是泣不成声。老大娘赶紧说:“谢谢!不需要帮忙。老头子就是看着他,心里觉着难受!”说完她指了指焦裕禄的雕像,是地道的兰考口音。

老大爷衣着朴素,戴着50年前焦裕禄戴的那种帽子,也不知道洗了多少遍,蓝色褪尽,已经发白。

原来这位老人名叫魏实庭,老伴叫孔令英,自称“比焦裕禄小10岁”,今年都已82岁,来自兰考县葡萄架乡。魏大爷原来是一名生产队长,和焦裕禄一起栽种泡桐树,干过防风固沙、治理洪涝、翻挖盐碱地,回想起焦裕禄有一个馍都要分给乡亲们吃、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的景象,魏大爷老泪纵横,愈加思念焦裕禄。这次从乡下到城里来治病,听说建起了焦裕禄纪念园,今天特地赶来看焦书记。在老人眼里、心里,焦书记还活着。

孔令英说“焦书记他人好”,魏大爷赶紧补充:“是特别好,特别特别的好!”

看着老人虚弱的身体,覃儒方悄悄地从兜里掏出五百元,塞进了老人的手里。魏大爷说什么也不肯收,两人推来推去。覃儒方急了,动情地说:“没别的意思,就是给您老买点水果、补补身子,您是来看焦书记的,我们也是来看焦书记的,看到您就像看到焦书记一样亲切。您年龄跟我父亲差不多,孝敬您就像是孝敬自己的老人,是应该的……”

不觉间,其他来学习考察的同志被这边的“响动”吸引过来,大家一起围着老人,听两老讲述与焦裕禄的点点滴滴。

有人问大爷:“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焦裕禄精神,您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

老人沉默良久,含着泪朴实地说出了一句话:“一定要对老百姓好!”

当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吴佩佩老师将这句话当场大声地重复着说出来时,纪念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走近心中的灯塔

从贵阳到兰考,2000多公里行程,对于20名县委书记、乡镇书记来说,似乎只是零距离。就像是看一位老朋友一样,与他促膝交谈、聆听教诲、倾吐心声。对于学员们而言,焦裕禄不仅是一座巍峨的丰碑,更是一座前进的灯塔。这座灯塔,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闪耀光芒,令人神往——他们走近心中的灯塔,只为指引前行的方向!

在来兰考之前,通过重看《焦裕禄》电影、回味穆青的报告文学、认真学习精神、谋划本地活动等方式,学员们已经做足了功课,但对于兰考之行,心情还是久久难以平静。息烽县委书记钟阳坦露心迹:“说实在的,我一路来一路都在想,作为一名党员我该怎么做?作为一名县委书记我又该怎么做?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县委书记,我将躬身践行,做焦裕禄精神的追随者,首先将他作为典范,其次将他作为一面镜子,查找自身不足,第三要把他作为标杆,明方向……

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展现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学员们认真听、细心记,边看边问、不时驻足,拍下焦裕禄生前物件,而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浸透了学员们的内心,也不断丰富和启发着他们的思想。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学员认真听了张冲老师精心准备的《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的专题辅导报告,句句话语直指心灵,使大家深受启迪和鼓舞。夜幕渐渐来临,离开兰考的时间迫近。河南省委组织部和兰考县委组织部的同志还抓紧时间真诚地介绍交流教育实践活动的做法经验,大家受益匪浅。

傍晚时分,带队的省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吴刚平深有感触地和书记们交流:“回去以后咱们要严格按照省委要求,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说全国最高标准,这里就是。兰考是总书记的点,大家该看的看了、该学的学了,没有理由不干好,也没有理由干不好!”

兰考归来

高速公路两旁,易生杨带着绿油油的麦田向我们打着招呼。风力旋转、万柳吐芽,泡桐树也打着花苞作势盛开,喜鹊飞过,更显祥瑞生机。眼前这一切,不正是焦裕禄当年所期盼的变化吗?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如今‘三害不再,兰考早已难觅当年灾害肆虐踪迹,梧桐成荫,仿佛在诉说当年感人故事。”这是贵定县盘江镇党委书记顾龙先的深切感受。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诗人臧克家的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人民把他摔垮;有的人给人民作牛马,人民永远记住他。此时此刻,我们不能不深刻反思:我和焦裕禄差距有多大?!”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在实地学习考察中被焦裕禄精神深深震撼:“我是从江苏交流来任职的一名县委书记,我的身份职责和焦裕禄当年是一样的,我们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四民四心活动,就是知民情、懂民心、化民怨、谋民利,党群连心、干群贴心、小康齐心、幸福同心。”

归途是新的开始。覃儒方书记迫不及待地拿着一张张薄薄的纸,趁脚步未踏离兰考的土地,急就了一首沉甸甸的诗篇《焦裕禄》,表达了心中礼赞:

1963年那场雪/至今仍下在我的心里/中国腹地的一个小镇兰考/火车站颤动的人头/交汇成一部最雄浑悲壮的史诗/面对空旷的兰考大地/焦裕禄真想大吼一声却终于/哽在喉头……(责任编辑/蒋叶俊)

猜你喜欢
兰考焦裕禄县委书记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又访兰考
焦裕禄
《走进兰考》:小人物故事展现大时代变革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们说焦裕禄
走脱贫之路是兰考对焦裕禄精神的生动践行
兰考交卷
让“优秀县委书记”有位更有为
学习焦裕禄 争做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