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合唱交响乐《人文颂》在台北开幕

2014-09-21 23:01
艺术评鉴 2014年16期
关键词:交响乐儒家文化中华文化

8月8日,台北中山纪念堂,广东深圳历经8年精心创作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响乐《人文颂》台湾巡演拉开序幕。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潮水般的掌声与欢呼声响起,2000多名中国台湾观众起立喝彩,难抑激动与喜悦之情。

继去年《人文颂》于“世界和平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总部奏响后,历经一年多的修改打磨,《人文颂》再次起航,在宝岛台湾演出3场。《人文颂》以音符、乐章及人声唱响华夏正音,以交响乐的形式对儒家文化进行时代性、开拓性的诠释,实现了国际视野、时代精神、民族立场的“深圳表达”,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光辉展现在世人面前。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评价,以交响乐的形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意义深远,《人文颂》是一部值得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悟的好作品。

台湾孔子协会会长孔垂长认为,《人文颂》对孔子思想的跨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可以期许,当《人文颂》的旋律在世界各个角落奏响,当仁义礼智信的普适价值观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理解接受之时,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也就不再遥远了。”

高山流水遇知音

8月8日,随着《人文颂》在台湾的首演进入倒计时,台北中山纪念堂门口排起了长队。台北市民蔡先生徘徊在门口,“我是来碰碰运气,等等看有没有退票的。这两天我来了好几次,都没有买到票,网上的票早售完了。”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蔡先生在电台听到了《人文颂》的介绍后,对《人文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幸运的是,经主办方协调,蔡先生终于等到了难求的一票,笑逐颜开地进了场。

原来,《人文颂》在台湾演出的消息引发了乐迷的广泛关注,演出票迅速销售一空。“这几天的售票服务专线都要被打爆了,从早上9点开始,每天都有接不完的电话,都是来问《人文颂》还有票吗。”全程参与《人文颂》台湾巡演相关环节的台北经纪人交流协会、台湾“中华演艺经纪文创产业同业协会”秘书长阙聪华表示,从7月14日开始,《人文颂》正式通过华娱售票系统开售,市民可以通过到便利店的ibon机选购等方式购买。至8月2日,台北、台中和高雄3场演出总共约8000张票几乎售罄。除了个人购买,台北爱乐管弦乐团和台湾孔子协会等还纷纷团体购买。

70多岁的王先生给售票专线打来电话说:“我和两位老友非常好奇,想看看大陆、看看深圳是怎么通过交响乐的方式来演绎儒家文化的。”阙聪华得知后很感动,立即安排专人送了3张票到王先生手上。

《人文颂》在台北奉献的是一场“升级版”的音乐会。“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深圳交响乐团团长陈川松介绍,为了更好地展现《人文颂》的精神实质,本次演出特别邀请了台湾、香港艺术家加盟,这也成为本次演出的一大看点。

为给台湾观众带来最好的演出效果,深圳交响乐团组建了强大的演出阵容。台湾民间音乐团体中的翘楚——台北爱乐管弦乐团派出了27名台湾乐手助阵演出。作为香港历史上最悠久和最活跃的合唱团之一,香港圣乐团有10名歌手担任混声合唱部分。担任童声合唱的深圳高级中学百合少年合唱团,演出足迹遍及美国、英国等地,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大奖。成立于1982年的深圳交响乐团30年来不仅积累了大量流派各异的中外经典曲目,还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与世界级的指挥家、演奏家、作曲家均有过合作,已跻身国内一流交响乐团之列。本次台湾巡演的指挥由指挥家张国勇担任。

闻弦歌而知雅意

“有一种学说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是它宽阔的河床。一个圣人行走在华夏大地,他告诉人类做人的主张……”当晚,音乐会在天籁般的合唱声中开启,60分钟里,《人文颂》紧扣儒家文化核心要义,以“仁、义、礼、智、信”为5个乐章,并缀以序曲与尾声,用音符、乐章和人声描摹出一幅和谐雅致的中华文化景观。

“仁”的宽厚辽阔、温暖包容,“义”的义薄云天、勇往直前,“礼”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智”的如水之盈、清明空灵,“信”的一诺千金、金石之坚,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人文颂》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光辉,把中华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态度,传达给了台湾同胞。

当《人文颂》的尾声“仁慈之心,如同大地,包容人类成兄弟。善待他人就像自己,不分种族和地域……”唱起时,那雄浑而又易于传唱的动听旋律,唱出了生命的欣欣向荣、人文的源远流长、心灵的波澜壮阔。当尾声的音符落下,场上爆发出了长达5分钟的热烈掌声,人们起立、欢呼、鼓掌、喝彩,表达着这份心灵共鸣的喜悦与激动。

台湾老兵冯西荣对《人文颂》的演出赞不绝口,他说,这样的演出让他看到了中华文化复兴的希望。《人文颂》正式演出开始前,乐团专门演奏了一段美国作曲家巴伯的弦乐合奏《柔板》,表达对高雄气爆、澎湖坠机、云南地震等多起灾难中遇难者的哀思。冯西荣感动得热泪盈眶,直称“这是两岸血浓于水的最佳表现”。

从成功之作迈向经典之作

8月9日下午,“《人文颂》与儒家文化的当代传播”台湾研讨会举行,海内外的儒学专家学者共同品评《人文颂》,探讨儒家文化的当代传播。

研讨会上,82岁高龄的台湾孔子协会特别顾问、新加坡—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曾繁如,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安梧等专家对深圳精心打造《人文颂》以西方交响乐诠释儒家思想的创举予以赞许。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人文颂》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仁义礼智信”五常,采用交响乐这种世界通用的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以此来传播和推广儒家文化,是对儒家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一种自觉探索,也是对儒家文化当代传播的一种有益尝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两岸共识,《人文颂》让人震撼、感动,从《人文颂》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内在底蕴,这样的音乐可以感化人心、引发思考;《人文颂》既有气势磅礴的一面,也有温柔敦厚的一方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美好呈现,希望《人文颂》可以打磨成《黄河大合唱》一样的经典之作,希望有更多同样的音乐作品展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文化气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深入人心。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是《人文颂》的总策划。在他看来,《人文颂》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部思想作品。王京生表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能力,更需要文化能力,文化的强大才能真正让我们活得有尊严。要让世界认识到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认识到中国人的人生主张和生命态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响乐儒家文化中华文化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种种疼痛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地铁交响乐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的儒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