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

2014-09-21 09:27郑远慧
艺术评鉴 2014年16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课程体系民族

郑远慧

摘要: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当今乐坛和音乐教育中,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却十分堪忧,这不仅是音乐教育的危机,更是民族情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危机。因此,提高民族音乐的地位,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教学实践 民族音乐教育

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鲜明、独特地表达民族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对提高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蕴涵,是其他任何民族音乐都无法取代的。然而,当今流行乐坛对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民族音乐的多元性

我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我国有56个民族,是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音乐特色,因此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呈现出品种齐全、种类繁多的特点。我国民族音乐具有多元性,包括中国民歌、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以及民族器乐等多种类别,在中国乐坛上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例如高亢激昂的信天游、文化底蕴深厚的京剧、泼辣热情的东北二人转表演等,都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二)民族音乐的个性化

尽管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音乐丰富多彩、种类繁复,但是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民族信仰、生活地域及民族习惯的不同,使得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独具特色,呈现出个性化的显著特征。例如世代生活在边塞大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他们长期以来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性格豪爽耿直,拥有如草原般宽广博大的胸怀,因此其民歌特色也较为鲜明。蒙古族民歌曲调一般较为辽阔、悠长,情绪热烈奔放,节奏和谐自由,尾音具有拖长的特征,旋律富于装饰,具有十分浓郁的草原气息和情怀,在演唱方法上通常采用真假声并用的表现形式,极富民族特色。

(三)民族音乐的区域性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不仅种类繁多、体裁多样,而且不同民族的音乐都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风格特点。然而,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民族宗教信仰、语言社会形态、民间习俗以及民族交往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音乐在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某些民族在客观上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音乐文化组。这类音乐文化组通常由几个不同民族共同组成,在音乐方面有着诸多相似特征,往往具有相同的音乐观和音乐体系。这些民族语言通常为同一语系,在历史上有过民族融合的过程,有着共同的先祖或族源。因此,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按地域通常可分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北方草原、中亚绿洲以及中南丘陵等八个音乐文化组,呈现出区域性特征。例如,同一首山歌,在江南鱼米之乡音调多较为清新秀丽、宛转悠扬,而在西北高原,音调则多较为高亢洪亮、跌宕起伏。

二、在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

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主要包括中国民歌、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戏曲音乐以及说唱音乐等几种形式,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艺术形式,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观和审美习惯。我国民族音乐讲求旋律美和意境美,强调音乐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可以激发人们无尽的想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民族音乐就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我们深刻感知民族文化的蕴涵,体悟中华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掌握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就能够运用本民族自己的方式进行音乐表现、音乐思维和音乐感知,促进正确的民族审美观的养成。

(二)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在当今乐坛和音乐教育中,西洋流行音乐占据主流地位,而传统民族音乐则处于衰颓状态。加强传统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中国民族音乐内容浩瀚,种类繁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民歌30万首左右,曲艺音乐300余种,民族民间器乐3000多种,他们都是五十六个民族长期交流和融合的结果,是民族特色和各民族自身规律的重要体现。优秀的民族音乐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凝聚着各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国音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宝藏。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珍惜祖先和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不可以摈弃传统,绝不能脱离本土文化的根基,只有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把它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才能真正弘扬和发展传统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三、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一)培养、造就民族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

学校是发展教育的主阵地,师范院校是国家培养优秀教师的摇篮。加强民族音乐教育,首要条件是培养和造就民族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从事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师,除具备丰厚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民族音乐素养。一名合格的民族音乐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曲艺和戏曲音乐,能够准备区分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类型的民歌体裁。此外,还要具备演唱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乐曲的能力,并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及以上的民族乐器,具备组织小型民乐队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和传承者,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长足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音乐教师队伍,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很大一部分音乐教师没有受过基础的民族音乐教育,因此对民族音乐缺乏良好的认识。这对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无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必须对中小学教师队伍进行改革和调整。学校应该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主动学习,并定期对教师进行民族音乐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批真正懂得和热爱民族音乐的合格师资力量。endprint

(二)注重民族民间音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艺术是民族思想感情的独特、完美体现,对提高人们的精神品德修养、陶冶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音乐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民族精神的养成,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从根本上强化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改善民族音乐的衰退状态,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在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方面,一定要变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民族音乐教学方法体系。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老套,在课堂教学上通常以西方音乐为主体,在教学方法上,也惯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严重忽视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长此以往,我国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程度必然减弱,民族音乐意识淡薄,甚至会造成学生民族精神缺失,民族情感减弱的严重后果。因此,全盘西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对我国音乐教育有害无益,我国音乐教师和学者必须充分重视民族音乐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民族音乐发展的音乐教学体系,全面变革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出新的教学改革方案。学校也应该变革其封闭式的教育手段,可以定期、有计划地邀请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音乐作曲家以及音乐理论家到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结构的完善,培养出真正了解、熟悉和热爱民族音乐的后继者和接班人。

(三)改革现行教学内容,调整音乐教育课程结构

现存的学校音乐教材,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材内容虽然涉及民族音乐,但是所占比重不大。要想全面提高民族音乐的主体地位,必须改革现行教学内容,调整音乐教育的课程结构,确定以民族音乐为主的教材编写模式。著名学者管建华提出了母语传统源远流长、世界音乐宽似海、文化传统高屋建瓴的21世纪音乐课程主体三维,为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民族民间音乐内容,有民族音乐作曲家和民间口耳相传的歌曲和作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民族音乐应该采用歌唱、器乐和欣赏三位一体的三分制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方面应该尽量选取那些调式明确,脍炙人口,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的民族音乐作品,以首调唱名法进行试唱为最佳。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知识的讲授,并用恰当的实例对理论进行说明,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和掌握。此外,还应注重民族音乐的巩固和练习,可以通过作识别音乐作品调式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乐理知识。在音乐欣赏部分的教材内容,要全面涉及民歌、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以及戏曲音乐等不同音乐体裁和表现形式,并适当补充一些地方性较强的民歌,例如苏州弹词、贵州民歌、陕北信天游、京剧、二人转等音乐形式,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所特有的音乐特色和文化,增强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学生民族情感的深化和民族凝聚力的养成。学校音乐教师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之外,还应成立民族器乐小组、民族乐队、民歌合唱团等课外音乐小组,指导学生演绎那些有代表性的器乐名曲,例如《高山流水》、《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等著名作品,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使学生们能够为我国有众多著名的民歌乐曲而骄傲和自豪。

(四)促进课程设置体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而目前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课程体系设置却基本类似,基本都是按照国家音乐课程体系的设置来开展教育教学的,而忽略了民族地方特色的融入,也没有以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作为前提,这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十分不利。根据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特点,在音乐课堂体系设置方面应根据我国目前实行的课程开发原则,实行课程三级可趁开发系统,具体包括国家课程体系,地方课程体系以及校本课程体系三个方面。国家课程体系要做到统筹兼顾,在宏观上要做到中西结合;地方课程体系则要注意融入富有当地特色的民间音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而校本课程体系则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学生特点等实际因素来进行设置。这种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法,有利于促进我国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

法律是确立和保障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我国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深化教育改革正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当中,并对学校的艺术教育提出了较为具体和明确的要求,这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给予具体而明确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才能引发音乐教育家、理论家和学者的深入思考,才能够保障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促进民族音乐的长足、健康发展。

四、结语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宝藏,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教育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学校应该从师资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材内容变革等方面对学校音乐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和完善,以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天彤.论高师民族音乐教育——兼论文化与教育的相关性[J].中国音乐,2004,(04).

[2]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01).

[3]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的传承[J].唐都学刊,2002,(03).

[4]张天彤.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1,(01).

[5]张艳.加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J].黄山学院学报,2005,(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课程体系民族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MINORITY REPORT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